正手击球是打网球的基础,掌握合理的击球基本技术,可以保障腕部、肘部和肩部不受伤,可快速理解正手技术动作。 本文分析网球正手击球,以身体素质训练右手持拍为例。击球前有一个准备姿势(略);在预判来球方向后,迅速启动脚步,脚步移动开始以分腿垫步最为灵活;主观意识用两脚的前脚掌做一个微微上跳的动作,这时两腿大腿的股四头肌、小腿的胫骨前肌、(足母)长伸肌迅速内收下压并使足背趾长伸肌内扣用力。随后,两脚交替快速移动,在移动中身体躯干边转体的同时手臂亦边引拍,转体至形成左肩朝向前方,持拍右手自然引拍向后向上,注意拍面的左上沿要压向前方控制角度,手握拍时要放松,达到握住拍柄即可,不要太用力,以备击球时最后使劲锁腕。 向前挥拍时大臂与身体的夹角起始约成25-35°,直至接触球的一刹那几乎逐渐过渡到0-10°,挥拍的动作要尽量将肘部夹着,即肘尖下垂;这是关键点,如果高抬肘,击球的拍面不易控制。此时参与身体运动的躯干部分有:斜方肌、背阔肌、胸大肌、胸腰筋膜、腹外斜肌、腹直肌等向左侧收缩拧紧,使脊柱向左前到左后方即逆时针侧转完成身体流畅的水平方向伸展动作。 随后上肢参与运动是持拍手臂:三角肌、冈下肌、小圆肌、大圆肌、肱三头肌、肱二头肌,小臂的前臂肌、后群肌等参与内收向左挥臂运动;而手肌参与外展顶腕推拍的动作。注意击球时尽量伸直手臂,这名为:“长一寸强一寸”,在挥拍的过程中,尽量伸直和远举球拍,通过加大转动半径来增加上肢末端的线速度。线速度是角速度和转动半径的乘积(ν=ωγ),从公式可知,在角速度不变的情况下,上臂伸的越直,手的线速度越大,拍面则是手的延长线,随之击球就越有力量。击球的最后时刻,要注意鞭打式击球动作,充分发挥击球时的爆发力。这就是说,发力要在拍面的甜点上或中心点稍靠远端、要狠、时间缩短到极限;作用力要从脚下、躯干、连贯传递到肩、上臂、小臂、手和拍头,不要有丝毫的犹豫和停顿。此时需要左手臂与右臂的自然配合,基本是跟随相同的方向,注意不要有滞肘和僵臂的现象。 击球动作完成后,肘不得高于水平面,随挥的后程尽量亲吻自己的肩头,随挥结束时要使肘尖再次下垂,保证右肩头朝向正前方,这样随挥才算完整到位。 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著名网球运动员的击球动作,以右手持拍为例,击球开始一般是右弓步,它不是武术的标准弓步,但基本上有个非标准的模样,我们还注意到,在击球结束后,又出现一个非标准的左弓步。这个弓步虽然不要求像武术比赛的标准动作,但是大概要有弓步模样的姿势,需大小腿的弯曲,需踝关节的支撑,有时间可以模仿武术练练弓步。 资深教练说:打网球用身体打球,不光用上肢,要学会用下肢和躯干,即全身动作协作配合击球。技术动作的启动和力量都来自于下肢,即从蹬地、转髋、转腰迅速将力量传递与手臂直至拍头。此时,躯干尽量与大腿保持角度120-130°,大小腿的夹角呈100-110°,小腿与足的夹角为90-100°;后脚跟可以微微抬起,尽量用前脚掌落地,这样可以保证随时移动。在击球转体的过程中,下肢和躯干就是一个迅速从左--向右--再向左的移动过程。参与的下肢肌肉是:髂腰肌、臀大肌、缝匠肌、股四头肌、小腿的前群肌、外侧群肌、后群肌和足肌等。当做右弓步时上述右侧下肢肌肉做向外伸展动作,左侧下肢肌肉做内收相向动作;当做左弓步时上述左侧下肢肌肉做外展伸展动作,右侧下肢肌肉做内收制动动作。 注意在做弓步转换完成时,肌肉要快速产生爆发式收缩,使两腿迅速成弓步定位,弓步的夹角形成锁住型状,这个动作有利于在击球的一瞬间有一个稳定的击球点,从而使身体重心即下盘稳住。 待熟练掌握击球后,脚步也就可以随意一些,有些著名运动员甚至可以超长发挥,诸如什么跳起打球,什么空中转体击球,什么裆下回击球等等;在这里我们淡化这些高难动作。本文主要讲讲基本功,基本要领,待基本功练好后,再去发展个体特色。 网球打到高级阶段,是比赛身体素质、比专项技术、比耐力、比稳定的心理等等;而心理是在强大的技战术和素质基础上建立的。因此我们要加强基础素质训练。日常训练可选择如:压腿拉伸、武术、太极拳、手持哑铃的旋腕训练、手持哑铃的转腰训练、肩抗负重小杠铃的蹲起、蛙跳、跑斜坡、爬楼梯、跳绳、绳梯训练、短跑、长跑、立卧撑、仰卧起坐、投标枪、投手榴弹、掷实心球、其它球类运动等等。把身体机能搞上去,全面提高身体各方面的能力。 |
|
来自: 千里马33738602 > 《正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