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遇到浑身疲乏无力,精神萎靡,脏器下垂等情况的时候,知道是气虚在作怪,要补益中气,因此会首选补中益气丸。 补中益气丸是一个很经典的补脾气的方子,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吃补中益气丸,很多人因为身体虚弱而不受补,吃了反而会导致气滞。 如果您的身体属于虚不受补的情况,不妨用身体上自带的“补中益气丸”来治疗。由于人体的穴位有双向智能调节的特点,因此在补气的同时不必担心会导致气滞。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身体自备的补中益气丸在哪里吧! 补中益气丸 组成:黄芪、甘草、人参、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 功效: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的泻泄,症见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便溏久泻、肛门下坠。 在补中益气丸的方剂组成中: 黄芪是君药,入肺脾,具有补中气、健脾的功效;人参、甘草、白术是臣药,功效也是健脾益气,主要是辅佐黄芪,使其益气的效果更好;当归是活血药,气推动血的运转,当气虚的时候血也会虚,气推动血运转的力量也就弱,导致出现气滞的情况,当归既补血又活血,可以说是一举两得;陈皮有行气的作用,两者作为佐药,可以防止血虚而导致气滞。升麻和柴胡作为使药,具有升阳的作用,可以提升脾气。 了解了方剂中每一味药的功效,就不难找到对应的穴位: 君穴可以用气海穴,这个穴位不仅具有补中益气的功效,而且可以治疗胃下垂。 方法是将手放在肚脐下面的位置,用手掌心在皮肤表面小范围快速摩动,时间要长一些,使热力逐渐渗透下去,最好出现肠鸣的声音,这时候再自气海沿神阙摩至下脘,自下而上,反复摩热,有助于胃的提升。 臣穴用足三里,可以健脾益气,补益后天,辅佐气海,使益气效果更佳; 佐穴用三阴交,这是肝脾肾三阴经的交会穴,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精化血,所以此穴通于三阴经,可以影响血的化生、贮藏、转运过程,加之肝主疏泄,调畅一身之气机,因而此穴可养血可活血可行气,恰似当归陈皮之效; 使穴用百会穴,这是人体直立时最高的穴位,督脉从此入络脑,足太阳膀胱经与督脉交会于此,可以升举阳气。 以上几个穴位搭配起来,这就是人体自备的补中益气丸。每天按揉两到三次,每次按摩时,摩气海要重点做,至少要做20分钟以上,其他穴位采用点揉法,每穴3—5分钟即可。 另外,百会穴除点揉外亦可采用摩法,可以一边摩气海一边摩百会,一边益气,一边升提。 |
|
来自: 飞飞fyjpjk0jpl > 《程式针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