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物化学——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我爱你文摘 2019-06-26

1、等电点

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蛋白质分子除两端的氨基和羧基可解离外,氨基酸残基侧链中的某些基团,在一定的溶液pH条件下,都可解离成带负电荷或正电荷的基团,在酸性溶液中,蛋白质解离成阳离子,在碱性溶液中,蛋白质解离成阴离子。当蛋白质溶液处于某一pH时,蛋白质解离成正、负离子的趋势相等,即为兼性离子,净电荷为0,此时溶液pH称为蛋白质的等电点。

体内大多数蛋白质等电点接近于pH5.0,所以在pH7.4的溶液中,大多数蛋白质解离成阴离子。

2、变性

蛋白质变性是指在各种理化因素的作用下,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构象被破坏,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

蛋白质变性主要是二硫键和非共价键的破坏,不涉及一级结构中氨基酸顺序的改变,蛋白质变性后,其溶解度低,粘度增加,结晶能力消失,生物活性丧失,易被蛋白酶水解。

若蛋白质变性的程度较轻,去除变性因素后,有些蛋白质仍可恢复或部分恢复其原有的构象和功能,称为复性,许多蛋白质变性后,空间构象严重破坏,不能复原,称为不可逆性变性。

3、沉淀

蛋白质变性后疏水侧链暴露在外,肽链融汇相互缠绕而聚集,因而从溶液中吸出,这一现象称为蛋白质沉淀,沉淀蛋白质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盐析

(2)重金属盐沉淀蛋白质

(3)生物碱试剂与某些酸沉淀蛋白质

(4)有机溶剂沉淀蛋白质

变性的蛋白质易于沉淀,沉淀的蛋白质不一定变性,凝固的蛋白质一定变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