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区,隶属于北京市。位于北京市的东部,西与东城区、丰台区、海淀区相毗邻,北连昌平区、顺义区,东与通州区接壤,南与大兴区相邻,幅员面积470.8平方千米,平均海拔34米,是北京市中心城区中面积最大的一个区。 神路街琉璃牌楼 神路街北口的黄绿彩琉璃牌楼是明代万历年间,由宫中太监们集资建造的。历经了四百多年的风雨沧桑,但这座三间四柱七楼的牌楼依然保存完好。牌楼正间上方的石匾宽2.8米,高0.9米,匾文系明人所书,南面写书“秩祀岱宗”,北面书”永延帝祚”。 东岳庙 与牌楼隔街相对的就是东岳庙。北京东岳庙始建于元代延祐六年(公元1319年),供奉的是泰山神东岳大帝。庙宇的创始人是玄教大师张留孙及其弟子吴全节。全庙由中路正院和东、西两院组成,占地6万平方米,殿宇房屋六百余间,是道教正一派在华北地区的最大庙宇。从琉璃牌楼起,沿着240米的中轴线,依次排列着山门(已拆除)、洞门牌楼、瞻岱门、岱岳殿、育德殿和后罩楼,整体布局严谨、气势恢弘。岱岳殿与育德殿之间,由穿堂连接,形成“工”字形格局,是典型的宋元建筑形制;阜财殿、广嗣殿檐下转角处的鸳鸯交手,仍保持着元代的建筑特点,这在北京地区已十分罕见,值得一看。民国以来,时局跌宕,民生凋敝,东岳庙也渐趋衰落。建国后,东岳庙被学校和机关占用,沉寂近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经过重新整修,于1999年作为北京民俗博物馆向社会开放。 土城 元大都城垣遗址位于北三环路北侧,元大都的兴建,始于元至元4年,城墙全部用夯土筑成,城基宽24米,项为8米,高约16米,总周长为28.6千米。明朝重建北京城时,以元大都城墙为基础,但北城墙向南移2.5千米,全部建成包砖城墙,因此元大都的北城墙和东西城墙和北段(俗称土城),得以保存下来。元大都城垣遗址1987年开放,种植大量松树、洋槐、柳树、毛白杨、海棠和藤萝等,形成了绿色长廊。 十方诸佛宝塔 始建于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明末及民国年间曾重修。塔建于原延寿寺内,故有延寿寺塔之称。寺院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遭焚毁,破坏殆尽,只存此塔及几座残断碑碣。塔为八角九级楼阁式实心砖塔,故无法登临。通高25.18米。1959年重修一次。1990年前后再次重修。位于朝阳区王四营乡王四营苗圃。该塔为九密檐式砖塔,平面为八角形,下部为两米高的塔座,塔身正面有券拱门洞,上部出檐九层。该塔全高为30米,已经列入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电台 该电台始建于20世纪20年代,是北洋政府与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宣传建立的一个中国有史以来最大功率的电报通信台。因坐落在朝阳双桥地区,故又称”双桥电台”。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该电台改为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到1948年12月15日,由中国共产党接管该台。从此电台回到人民怀抱。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的情况就是从这个电台发送到世界各地的。 日坛公园 位于建国门外大街路北,日坛路东侧,始建于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为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太阳大明之神的地方。最初祭坛为白石方台,坛面为红琉璃,象征太阳。清时改为砖砌方台,边长5丈,高为5尺9寸,四面出阶,各九级,新中国成立后这里辟为公园,1985年后按原规制重建日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坐落于朝阳门外大街141号,馆址设在集元、明、清古建群为一体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京东岳庙,是京城唯一国办民俗类博物馆。1997年成立,旨在保护、挖掘东岳庙历史文化,征集北京地区民俗文物,研究、展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1999年正式对社会开放。馆内常年举办老北京民俗风物系列展,每逢春节、端午、中秋等重要传统节日都举办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2004年6月中国民俗学会在北京民俗博物馆正式挂牌办公。 |
|
来自: dengxuzhao >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