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歼灭一个杂牌团,华野主力损失6万多人,换来淮海战役首次惨胜

 铁血老枪 2019-06-26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扩散四周,对国军进行战略性进攻的一场战役。淮海战役是著名的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人员最多,耗费物力最多、敌军伤亡数量最多,政治影响力最大的一场战役。因此,战争的残酷与惨烈可想而知,尤其是第一阶段的作战胜利成为整个淮海战役的先决局。

当淮海战役爆发之初,华东野战军发动猛烈攻势,其目标就是不让国民党军队逃到徐州,为共产党夺取徐州做准备。因此进行了以徐州为中心的第一阶段的作战计划,作战目标随即就瞄准了黄百韬带领的第7兵团。国军黄百韬第7兵团月12万人,大多数战士并非正规军队出身,是川军、东北军以及中央军混编而成,就连黄百韬本身都是凭借自身实力才获得司令官的非正规军。从人员配置上,能够得知第7兵团是大多数杂牌军组成的军队。为何人员结构复杂的兵团,竟让华东野战军耗费巨多的人力和物力,最终才能将其拿下?

想必最重要的因素是国军的武器配置高于华东野战军,在正式战场上,你手里的枪就是你的保命符。因此,华东野战军条件艰苦,不敌对方的武器配备和猛烈的火力冲击,可以想象得到战争的难度系数与惨烈状况。另一方面,第7兵团司令员黄百韬身经百战,带领战士们在徐州盘旋迂回,死死抵抗,最终在碾庄地区被华东野战军团团包围。

回顾历史并思考黄百韬率领的第7兵团最终失利的原因,不仅仅在于华东野战军司令员计划周密、战士勇猛杀敌、配合密切,还在于国军指挥员刘峙的错误决断,在行军作战中,黄百韬接到命令,要在原地等待其他兵团的汇合,错失反击良机,为华东野战军的顺利围剿提供了完美条件,成功扭转了淮海战役的战局。假若黄百韬坚持自己的作战计划,不完全听令于上司的错误判断,说不定还能突出重围,侥幸活命。因此,在实际作战过程中,天时地利人和,这三种条件缺一不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