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淮海战役第一阶段——合围黄百韬

 兰州家长 2023-02-02 发布于甘肃

“双方统帅部和各级指挥部所拍发的电码讯号错综交汇,织成一面无形的网,从大气层覆盖下来,于是便注定了中国的山川将会怎样排列,流云又当如何变幻。

棋局早已终了,胜负也已成为历史。但假如我们有暇在棋盘上还原当年的黑白对弈,任然可以感受到那布局的奇妙莫测,感受到那每一颗落子的雷霆万钧之力!”

壹| 黄百韬之三不解

(一)校长的误判

国军对我军的侦查一直处于束手无策的状态。在济南战役后,国军曾组织侦察部队带着100多部电台想要渗透山东解放区,最后一部都没带进去。无奈之下,国军唯一的侦查系统就是靠截获和破译我军的电台信息。我军充分利用了这一情况,在淮海战役发起时,粟裕下令,所有部队一律关闭电台,相互之间靠马匹和摩托来往通讯。而在鲁西南地区的3纵和两广纵队则放开了用电台,并且用十几个纵队的番号猛发电报

国军情报部门截获了这些电报,并聪明地得出结论:共军主力在鲁西南

再加上校长之前在济南战役得到的消息:共军在攻打济南时“损失极惨重”,“需要休整多月才可恢复战力”

综合以上情报,校长的判断是:共军的下一次攻击还早得很,即使要打,共军主力也在鲁西南地区,调动需要时间。

在这样的判断下,校长认为兵力雄厚的第7兵团短时间内非常安全,可以不紧不慢地安排撤退,反而是海州的44军势单力薄,有被华野苏北兵团袭击的危险,于是让刘峙通知黄百韬,接上44军再走。

这个看起来极不起眼的命令,成为校长中央军嫡系主力覆灭的开端。

(二)黄百韬之一不解

黄百韬号称是“杂牌军中王牌将星”,他率领的国民党整编25师,先后在孟良崮战役、南麻临朐战役、豫东战役、盐南战役等与我军交手,我军均不占优势。黄伯韬率以基本日式装备为主25师,屡屡重创以美式装备为主的华野,纯属不易。粟裕曾在战后总结时指出:在一对一攻坚战,遭遇战,或防守战,华野不是25师对手。而且在豫东战役中,黄伯韬亲率2营部队,在4辆坦克掩护下,反守为攻,发动逆袭,创造了国民党军队战史上兵团司令带队冲锋唯一战例。

战前,黄百韬的第7兵团驻守运河东岸的新安镇,距徐州大约200公里,在整条战线中呈突出之势。作为职业军人,黄百韬何尝不知自己处境危险?因此在诸多力主将兵力收缩回徐州的蒋军诸将领中,他是最起劲的一个。

黄百韬早有强烈预感,他就是我军的下一个目标。

文章图片1

《淮海战役》附图二,1988年中央党史出版社

在豫东战役后,黄百韬获得校长亲手授予的“青天白日勋章”,并被提拔为第7兵团的司令,黄百韬极为感动,说:“国家厚我,领袖厚我,有死而已。”

然而,黄百韬上任后就发现,自己的这个兵团(25军、63军、64军、100军)简直是拼凑而成,兵多而不精,而驻守的新安镇附近又没有可靠的援兵。

在济南解放后,黄百韬作为粟裕的老对手,深知自己的兵团就是共军眼里最大的一块肥肉。

因此,顾祝同11月4日在徐州召集各兵团首领开会时,黄百韬提出,此时国军应把散布在外的几个机动兵团全部撤回徐州附近,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备战,深沟高垒,各兵团互相衔接”。

黄百韬特地强调:“不是我怕死,而是这样才能持久”。

文章图片2

中间未戴军帽者为黄百韬

在11月5日,国军终于下达“徐蚌会战”计划,要求各兵团向徐州退却,黄百韬大大松了一口气,连夜赶回自己的兵团部安排部队紧急撤退,准备抢在共军来之前跑回徐州。

因国军高层鉴于一时找不到足够的船海运,遂于当天将原计划开往海州的第100军重新拨归第7兵团战斗序列,并由刘峙向黄百韬电话传达了校长的指令:海洲方向的44军划归黄百韬的第七兵团,第7兵团须在新安镇原地等待44军,与44军集合后才可向徐州撤退。

黄百韬一时间情绪失控,对着自己的长官刘峙大喊大叫:“44军什么时候可以到达?本兵团究竟何时可以撤退?”

刘峙说不出个所以然,黄百韬“愤怒得把电话摔到桌上”。

无奈的黄百韬唯一能做的,就是赶紧召开军事会议,提前做好整个第七兵团的撤退安排,然后在原地无比焦急地等着44军的到来。

黄百韬万万没有想到,离自己并不太远的44军,竟然让他等了整整2天时间。

黄百韬甚至不能为此责怪此时负责指挥44军的李延年,因为李延年身为海州军事最高长官,居然不是海洲第一个接到撤退命令的人。

11月5日晚,一个长期为李延年搞贩盐生意的老板跑来找李延年,对李延年说:“刘总司令来电话,让我随你一起回徐州。”

李延年很奇怪:“我回徐州干什么?”

盐老板说:“不要海州了!”

这个盐老板走后,李延年才接到刘峙打来的电话,让他往徐州撤退。

李延年气得简直说不出话:“刘峙看钱财比国家的事还大,真是岂有此理!这样泄露军事机密,不败如何!”

在刘总司令的细心通知下,等到44军急忙组织撤退时,几乎大半个个海州的商户和居民都跟了出来。

焦虑不已的黄百韬整夜无法入眠,他找到此时在第七兵团监军的总统府少将参军李以劻,说了如下一番话:

这次战事与以前战役性质不同,是主力决战,关系存亡,请告老总,注意激励各级战场指挥官,否则同归于尽,谁也走不了。

请你面报总统,我黄某受总统知遇之恩,生死早置之度外,决不辜负总统期望。

我临难是不苟免的,请记下来,一定要转到,国民党是斗不过共产党的,人家对上级指示奉行到底,我们则阳奉阴违。

黄百韬不知道自己竟一语成谶。

11月7日早上,黄百韬目瞪口呆地看着“难民潮”抵达新安镇。黄百韬已经顾不上其他,立刻命令第七兵团全速向徐州撤退。

是日,华野各个纵队正从北面急速南下,黄百韬兵团5个军侧敌行军,随时有可能会被斩成数段,该兵团唯一的生机是指望北面的冯治安第1绥靖区能多挡住华野主力一阵子,为自己争取撤退时间。

(三)黄百韬之二不解

直到第七兵团前锋抵达运河,黄百韬突然发现自己竟然犯下了不可原谅的错误:在第七兵团干等44军的整整两天时间里,他竟然忘记在运河上搭几座浮桥。

曾长期在参谋长位置上久经历练的黄百韬,为应付不测事态,并缩短渡河时间,指定麾下的63军从南面窑湾渡河,以64军为兵团本部前锋,兵团部和44军紧随其后。兵团里战斗力数一数二的25军和100军分别在兵团行军队列两翼展开掩护,待兵团部通过后,25军先行撤收尾随,由100军殿后。

这个撤退计划可谓完美,实际上第7兵团各部也均按计划节点完成了。8日上午,64军和兵团部最先通过运河铁桥,殿后的100军44师于8日夜间最后通过运河铁桥。也就是说,除63军外,第7兵团其他4个军在短短10余个小时内就渡过了运河。算下来,黄百韬兵团在2天时间里跑出了90余公里,日均40余公里,这在国军中已经是惊人的野战机动速度了。

(四)黄百韬之三不解

1948年11月8日,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在同一时间对徐州的北面、西面、东面发起猛攻。两大野战军优秀的配合,来自于主席战前的精心安排。在华野呈报军委的具体作战计划中,原定各部分别于7、8两日先后发起进攻。

教员回电指出:此次战役应“各处一起动作,使各处之敌同时受攻,同时认为自己处于危险境地,互相不能照顾,要在两三天后才能查明我之主攻方向,但又因为我各部均已迫处他们面前,又已无法互相增援”。教员特别强调,此点“极为重要”。

何张起义后,国军一时间完全无法判断我军主力在何处。

不过,这雕虫小技并没有难倒刘大将军。

刘峙向国防部告急如下:“情报显示,徐州附近到处都是共军主力。”

这还用判断?全都是主力!

很快,一个更恐怖的消息传到了徐州。面对如此紧急的局面,刘大将军临危不乱,在未请示国防部的前提下,刘峙果(慌)断(乱)地下达了一道极为重要的命令:中原地区全部机动兵团,全速退(快)回(来)徐(救)州(驾)

平心而论,第7兵团的渡河组织工作,在蒋军中已经算是不错了。可即便如此,黄百韬也不得不令前锋64军到达碾庄东面后停下来,掩护后续部队,以防它们被华野尾追和侧击部队截断。这无疑是个正确的做法。

按黄百韬的计划,在碾庄地区,第7兵团应变更行军序列,前锋变后卫,后卫变前锋,这也没错。事实上,原先的第7兵团后卫100军44师于8日晚间渡过运河后,在碾庄以东宿营。9号一早就启程穿越碾庄,作为兵团新的前锋前往徐州。只不过,9日中午时分,该师在八义集遭遇到了华野13纵的合围。

文章图片3

华野13纵之所以来得这么快,是因为8日这天,何张起义让华野部队得以迅速穿过贾汪南下,直扑八义集。

此时,徐州“剿总”司令刘峙手头只有区区1个军的兵力。这点兵力别说防守徐州,连填满徐州周边工事都嫌不够用。而刘峙所倚重的邱清泉第2兵团8日还远在徐州以西的砀山、黄口一线,远水解不了近渴。如果华野侦知徐州空虚,完全有可能一个突袭就将徐州拿下,因此刘峙唯一的选择便是让驻八义集的李弥第13兵团的2个军于8日当天迅速回援徐州。而华野13纵恰恰在李弥兵团刚刚离去、第100军44师尚未到来前这个短暂的空隙赶到了八义集,迎头拦住了第7兵团的去路。

文章图片4

此时,黄百韬本人刚带着兵团司令部渡过运河,正焦急万分地赶向李弥的司令部。黄百韬已经得知了何基沣、张克侠起义的消息,这意味着运河西岸的国军防线上出现了巨大的缺口,他的第七兵团回徐州的路有被截断的风险。

但是,第七兵团主力部队此时仍在缓慢渡河,黄百韬自己手上暂时连一支能调动的部队都没有。黄百韬知道,此时他唯一的希望,就是李弥的部队能够在西岸先挡住华野的部队2天时间,守住从碾庄退往徐州的道路,这个作战如果顺利,等黄百韬兵团过河后,他和李弥两个兵团都能完好地撤回徐州。

黄百韬满怀希望地找到李弥,等待他的却是一个晴天霹雳。

李弥告诉黄百韬,刘峙下令让他的兵团立刻向徐州撤退,军令难违,他今晚就会动身。

事实上,李弥做的比说的还要绝,在接到刘峙的撤退命令后,他不仅是没有丝毫接应黄百韬的打算,而且是拿出了十二分的行动力,只用一天时间就一口气跑回徐州。

李弥的光速撤退,导致徐州东部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军事真空,让黄百韬的第七兵团彻底被孤立在徐州外围

我们无法得知黄百韬是什么样的心情。据黄百韬身边人回忆,在黄百韬离开李弥司令部回碾庄的路上,他一句话都没有说。


贰| 追堵黄百韬

11月6日,华东野战军按预定计划发起淮海战役第1阶段作战。6日晚、野战军主力从赣榆、临城、滕县、单县地区,向南疾进,一部由宿迁向北疾进,造成威逼徐州的声势;主要突击集团则在陇海路东段实施中间突破,直扑新安镇、阿湖地区;鲁中南纵队迅速包围郯城;第6纵队主力渡过沂河攻击马头。

文章图片5

为达成牵制冯治安部,吸引邱、李兵团北援或抑留于徐州附近,保障主力围歼黄百韬兵团的目的,谭震林、王建安指挥的第7、第10、第13纵队于6日由临城、枣庄一线发起攻击。第3绥靖区所部立即退守韩庄、台儿庄、运河沿一线。是日黄昏,第10纵队直逼冯治安部第77军前沿阵地,前锋由新闸子强渡运河。第7纵队攻占万年闸,歼敌500余人,渡过运河3个团。第13纵队以一部包围台儿庄,主力由台儿庄以西强渡运河。

文章图片6

8日,国民党第3绥靖区副司令官、地下党员何基沣、张克侠按照华东野战军制定的计划,在贾汪、台儿庄地区率部宣布起义,将防区移交解放军。山东兵团第7、第10、第13纵队经台儿庄、贾汪地区迅速南下。刘峙得知何、张起义和华东解放军迅速南下,惊慌失措,置黄百韬兵团不顾,令李弥兵团放弃曹八集地区向徐州收缩、以确保徐州。

文章图片7

与此同时,华东野战军主力正向新安镇、阿湖地区猛进。第4纵队占领邳县、加口圩、滩上一线运河东岸。第8纵队由沟上集溏河向南攻击前进。第 6、第1(沂河以东)、第9纵队及苏北兵团第2、第12纵和中野第11纵队(沿沭河以东)同时向新安镇方向猛插。鲁中南纵队8日拂晓占领郯城,全歼保1旅王洪九部,俘获4000余人。苏北兵团第11纵队由宿迁运河以西向窑湾、运河车站疾进,江淮军区2个旅已进至土山镇以北地区。

文章图片8

8日黎明,黄百韬兵团主力开始西渡运河。运河上仅有铁桥一座,木板敷设的桥面因久经车碾马践,已经破损。第7兵团官兵连同第9绥区非战斗人员10余万人,均须通过铁桥西撤。部队与部队之间互不相让,抢先通过,桥面堵塞不堪,秩序大乱。有的部队为抢先过桥,意用机枪开路,打伤、挤伤、踏死及掉入运河涮死者不计其数。至中午,兵团部、第64、第44军通过运河铁桥,向碾庄圩转进。第25、第100军撤至运河车站、炮车、官湖地区,第63军由新安镇西撤,1个团在堰头被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列灭,主力9日到达窑湾即被第1、第11纵队等部包围,战至11日黄昏,军长陈章毙命,第63军全军覆没。

是日,华东野战军继续攻击前进。第8纵队进占炮车,第6纵队进至瓦窑、马圩附近,第1纵队进占程家集地区,第9纵队进占新安镇。苏北兵团第2、第12、中野第11纵队直插徐州以东地区,第11纵队以一部配合第1纵队在窑湾围歼第63军,主力向三岔河、蒋家棚攻击前进。江淮军区2个旅攻击赵墩。苏北解放区地方武装则乘势收复东海、灌云、连云港等地,歼灭盐警徐继泰部3000 余人。

文章图片9

叁| 何张起义

国民党第3绥靖区所属第59、第77军,原系冯玉祥西北国民军。1930年10月,校长、冯玉祥、阎锡山中原大战,冯玉祥败北,西北国民军被校长收编,其中一部组成第29军,辖3个师,属张学良指挥。抗战爆发后扩编为第1集团军,总司令宋哲元对校长严重不满,托病辞职。后改为第33集团军。1940年5月,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抗日殉国,冯治安继任总司令,集团军整编为2个军4个师。校长发动全国内战时,第33集团军调至徐州地区,改为国民党第3绥区,冯治安任司令官,张克侠、何基注、李文田任副司令官,辖第59、第77军,连同绥区指挥的地方团队,总计约6万余人。

第3绥靖区内部,存在着政见分歧与个人利害冲突互为交错的矛盾与斗争。何基沣、张克侠、孟绍濂、过家芳等进步力量,对国民党和校长坚持打内战的方针和利用、消耗非嫡系部队的政策,日益不满,深感受排挤、受歧视,不断追求光明前途。特别是济南战役原西北军将领吴化文起义后,校长越发对第3绥靖区不放心,始则免去了张克侠徐州城防司令官兼职,改由李弥接任;继而将第3绥区部队担任的徐州防务交由嫡系第8军部队接替,还将第3绥区军官家属迁居江南为人质。此举更是引起绥区军官的极大恐慌和强烈不满。冯治安、李文田、陈继淹、刘振三、王长海等顽固势力,对国民党和校长抱有幻想,企图以绥区部队为资本,讨价还价,升官发财。

中共对第3绥区部队进行了长期的教育、团结、争取工作。大革命时期,北方局领导人李大钊即选派刘伯坚,邓小平、李林等中共党员到国民军,帮助冯玉祥主办政治军事学校,传播进步思想,训练军官骨干分子,取得了良好的政治影响。以后几个历史时期中,毛周董叶等中共领导人,曾亲自多方面作冯治安、何基沣、张克侠等上层军官的教育、争取工作。地下党组织根据中央指示,通过各种关系在冯治安部有组织、有计划地以不同形式,不同对象开展教育、策反活动。何基注、张克侠等高级将领秘密加入共产党并在关键时刻率部起义,即是中共长期政治争取的结果,

何基沣,河北省燕城县人,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和北京陆军大学。参加过讨伐北洋军阀吴佩孚的战争,1937年率领第29军第100 旅在卢沟桥奋起抗击日本侵略军,倍受中共和全国军民的赞誉。后升任第 33 集团军第 77 军第 179 师师长。1938年春,何基沣秘密进入延安参观访问长达2个多月。其间,教员几次接见并与之长谈,促成何基沣向革命方向转变。1935年1月被中央批准为特别党员。1946年11月,八路军参谋长叶剑英在北平秘密接见何基沣(任第77军军长),勉励他关键时刻率部起义。在此前后,何基沣相继与李先念、张云逸、华东局社会部及华野第13纵队取得联系,接受党组织指示。校长为防范何基沣带兵谋反,撤其第77军军长调任绥靖区副司令官,明升暗降,以夺其兵权。

张克侠,河北省献县人,清河陆军军官预备学校毕业。后在冯玉祥部、孙中山大本营任职。1927年赴莫斯科大学学习。1929年被吸收加入共产党。1943年任第33集团军参谋长,次年任集团军副司令官。1946年夏,校长即将发动全国内战,张克侠路经南京秘密会见周恩来及董必武,汇报了徐州地区国军形势及准备发动第3绥靖区起义的打算。周恩来指示,要充分认识校长打内战的必然形势,多向官兵说明共产党的政策、争取策动高级将领和绥区部队大部分起义,造成瓦解国军的更大声势。

文章图片10

在地方党组织和前线解放军机关的领导和帮助下,何基沣与张克侠充分利用绥靖区官兵对校长政策的极大不满和解放军节节胜利的大好形势,开展多层次的动员、策反工作,团结、争取了一批中、下层军官和进步分子。师长过家芳、副官李连城、营长王世江、连长冯志中等先后成为地下党员,副军长孟绍濂转变为进步力量。

何基沣、张克侠战场起义,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淮海战役运筹过程中,周恩来即电告华东局派人进入第3绥靖区与张克侠、何基沣取得联系,共同组织领导起义,配合华东野战军战役作战。华东局和华东野战军于1948年10日间先后指派朱林(华东局社会部交通巡视员)、杨斯德(华野第 13纵队政治部敌工科副科长)与何基沣、张克侠取得联系。11 月初,杨斯德、孙秉超(担任解放军与何、张的联络员)。秘密进入何基沣前方指挥所。

华东军区政治部主任舒同布置任务时指出,陈毅司令员要求力争动员冯治安与何、张率部一道起义,以扩大政治影响力。粟裕代司令员和陈士榘参谋长要求何、张按解放军的计划起义,迅速让开运河防线,控制桥梁和渡河点,确保北线华野各纵顺利渡河。根据华东野战军首长指示,何基沣、张克侠与杨斯德、孙秉超等人加快起义的各项准备,还根据估计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研究制定了应急方案。

11月5日,冯治安下令各部退至韩庄、万年闸、台儿庄一线。何基沣秘令第 77 军第 37 师第 111 团团长张兆芙将中共党员王世江掌握的第3营留置运河以北,以便同解放军联系。6日晚,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越过滕县、官桥,前锋直插韩庄,王世江营根据宋时轮司令员的命令就地起义。6日,第59军军官对起义还没有统一认识,军长刘振三以治病为名去上海,参谋长刘景岳表示不参加起义,两个师长犹豫不决。为统一认识,副军长孟绍濂提出起义延期。何基沣、杨斯德、孙秉超研究决定8日起义时间不变,不起义者就地解决。

是时,华东野战军北线集团已迅速突破万年闸,3个团渡过运河。在华野北线集团迅速突进的压力下,孟绍濂、崔振伦、杨干三当即在何基沣签发部队向解放区开发的命令上签名副署。刘景岳因丢失万年闸怕受军法处置也被迫加入起义行动。此时,张克侠被冯治安以各种借口困在徐州,为尽快赶赴贾汪参加领导起义,经多方周旋,最终摆脱冯治安,于8日上午抵达贾汪。

11月8日上午,何基沣、张克侠按照华东野战军的计划,率领第3绥区第57军第38、第180师,第77军第132师及第37师第 111 团官兵共计 2.3 万人,在贾汪、台儿庄地区宣布起义。

文章图片11

11月28日,何基沣、张克侠、孟绍濂、过家芳、崔振伦、杨干三联名通电全国,抨击了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坚持反共反人民的反动立场,祸国殃民的种种罪行。表示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和主张,暂愿根据解放军的宗旨将起义部队建设成为人民军队。

12月9、10日,毛主席、朱总司令及华东野战军领导人先后致电何基沣、张克侠,盛赞他们率部起义行动“极有助于革命战争的发展”,勉励他们“团结一致,加强部队的政治工作,改进官兵关系和军民关系,以便早日出动与人民解放军并肩作战,为完成全国革命而奋斗。

何基沣、张克侠率部起义在台儿庄至微山湖的运河防线顿开缺口,为华东野战军北线3个纵队迅速顺利渡河南进、隔断黄百韬兵团同徐州的联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粟裕代司令员说:“只要我们在贾汪多呆四小时,我们的战机就丢失了。”朱德总司令指出:“冯治安部的起义,对战局影响很大,使敌人原来的部署大为混乱,这是兵家大忌,特别是对大部队更是不能马上把部署调整好的。所以冯部起义正适合时机,是我们的同志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教员称何张起义是淮海战役“第一个大胜利”。

肆| 合围黄百韬兵团

11月7日晨,粟陈张查明黄百韬兵团西撤行动,又得悉何基沣、张克侠已准备起义消息,立即下令华东野战军各纵分头追击,“不怕建制紊乱,谁到谁先截敌向西南退路。”并于当日午时向军委及陈邓报告如下决心部署:

第一,运河以西第 7、第 10、第 13 纵队,乘何、张部起义,主力迅即直出陇海线。谭震林、王建安统一指挥第 7、第 10、第13纵及苏北第 11纵、江淮2个旅,分割包围李弥兵团,截断其徐州退路,逐次歼灭之。在运河以东黄百韬兵团大部解决时,野司即抽2个纵队加入运河西作战。不论如何战斗,初期运河以西部队共14个旅欠1个团应独立负担阻击邱清泉兵团匀开灭李弥兵团之一部,以便野司抽出运河车站、炮车线第4、第8纵队加入东面歼灭黄兵团作战。 第二,如中原野战军歼灭刘汝明部作战已经完成,则建议以主力直出津浦路徐蚌段,截断徐敌退路,使李、邱兵团不能南撤。华野运河以东部队解决黄兵团后即以一部加入运河以西歼灭李兵团,主力则协同中野攻击徐蚌段,孤立徐州,尔后或继续歼灭黄维兵团,或歼灭蚌埠之孙元良兵团,或者夺取徐州,当依实况再定。

文章图片12

在侦悉刘峙集团可能实行总退却的企图后,粟陈张即于8日辰时向军委和陈邓建议:如后方支援力量尚可满足战争需要,则应力争歼灭刘峙集团在长江以北、勿使其南撤。9日12时,军委复电指出:应极力争取在徐州附近歼灭敌人主力,勿使南窜。

文章图片13
文章图片14

9日,华东野战军前委发布《关于全歼黄百韬兵团的政治动员令》。号召华野全军指战员不怕疲劳,不怕困难,不怕饥寒,不怕伤亡,不怕打乱建制,不为小敌迷惑,不为河流所阻,敌人退到哪里,坚决追到哪里,并继续向徐蚌进军,为完全改变中原战局。开辟渡长江作战的有利形势而奋勇作战。动员令特别要求各级指挥员在总的作战意图下,机断专行,灵活指挥,不失战机组织大的歼灭战。

文章图片15

华东野战军主力多路向徐州推进及何基沣、张克侠率部起义,完全出乎校长、顾祝同、刘峙意料之外,南京一片震惊,徐州更是惶恐不已,都认为解放军势在夺占徐州,'并各个击破我分离之各兵团'。为确保徐州不失,徐州“剿总”于11月9日紧急调整兵力部署。

令李弥兵团改向徐州东北大湖、荆山铺、茅村车站地区集结。黄百韬兵团集结徐州东南徐山村、潘塘、六铺村地区,李、黄两兵团“各以有力一部占领阵地,阻断匪军,以主力集结适当位置,机动击破来犯之匪。” 令邱清泉兵团仍位于徐州以西黄口地区、对付从鲁西南向徐州前进的华东解放军6个纵队(实为2个纵队)。 令孙元良兵团主力(两个军)由蒙城地区昼夜兼程向宿县、符离集间地区集结,务于11月10日前抵达待命,其第 99军留守蚌埠。刘汝明第4绥靖区部队以主力守备怀远,一部在定远、凤阳地区有防,并担任淮南路蚌埠至水家湖段的护路,令第72军加强徐州守备。 “剿总”直辖的第 96 军守备临淮关。

文章图片16

11月9日,黄百韬兵团大部渡过运河向徐州东南转进,并不待其后也2个团过河,即下令炸毁了运河铁桥,以阻止华东野战军过河尾追。当晚,该兵团4个军猬集在碾庄圩地区,队形混乱。黄百韬认为,已经摆脱解放军的追堵,决定兵团部队在碾庄圩休整一天,再行西撤。他电告校长、顾祝同、刘峙说:渡运河西撤行动“仰赖总座德威,幸未遭匪算”。还报告了“连日惨死战况”。第25军伤亡失踪官兵约2000人,第100军5000人,第64军1000余人,第44军1000余人。当时,第63军在窑湾正被解放军围歼之中,黄百韬或是不知情或是知情不报罢了。( 黄百韬致蒋介石、顾祝同、刘峙的电报,1948年11月10日)

就在黄百韬认为危险已过放心休整的时候,华东野战军各纵从碾庄圩北、东、南3个方向向该兵团迫近。各部队在“全歼黄兵团、活捉黄百韬”等战斗口号鼓舞下,昼夜兼程,忍饥耐寒,穷追不舍。

第4、第8纵队沿铁路北侧向西直扑碾庄圩;第1、第6、第9、鲁中南纵队从新安镇及其以西地区沿陇海铁路南侧向碾庄圩攻击前进;第7、第 10、第13纵队于11月8日迅速穿过何、张防区,渡过不老河,直插徐州东侧,至10日晚,第7纵队占领大许家、黄集铁路一线。第10纵队进至徐州东北荆山铺、大庙、侯集、直逼徐州。第13纵队已控制了宿羊山井于次日拂晓外火西撤的黄百韬先头部队第100军第44 师主力,占领曹八集。

11日,第7、第10、第 13纵队与由皂河北上的第11纵队和江淮军区2个旅,于徐州以东大庙、侯集地区会合,完全切断了黄百韬兵团西退徐州的道路,并占领了阻击徐敌东援的有利阵地。第2、第12、中野第 11 纵队,也于 10 日由宿迁附近渡过运河,从东南方向逼进徐州,并于13日在大王集地区抓住徐州“剿总”直接指挥的第107军。第1绥靖区副司令官兼第107军军长孙良诚率军部及第260师缴械投诚,第261师就歼。

文章图片17

至此,华东野战军将黄百韬兵团余部4个军包围压缩在碾庄圩为中心,南北约3公里、东西约6公里的狭窄地域内。

11月11日9时,教员关于围歼黄百韬兵团及今后作战部署致电刘陈邓和粟陈张,指出:

除何、张部起义,黄百韬余下4个军已被我全部包围没有跑掉。邱清泉因误认为华野有6个纵队从鲁西南方面向他攻击前进,又受中原第4纵队打击,估计该敌不敢移动。李弥因徐州空虚受命迅速撤救徐州,估计数日内不敢动作。刘峙不但将李、黄仓卒西撤,又将刚到蒙城的孙元良部调回宿县,将刚到蚌埠的第 99军调回徐州,刘汝明部因第181 师受我围歼,其第 68 军虽到蚌埠,但第55军尚在肖县地区徘徊。蒋介石有可能迫使华中黄维第12兵团东进徐蚌参战。“在此种形势下,只要你们歼灭黄百韬孙元良两兵团,占领宿县及徐蚌段铁路,徐州就处于被我包围中,就可以准备第二步歼灭邱李,夺取徐州'。

文章图片18

军委估计:在黄百韬、孙元良被歼,邱清泉、李弥兵团被围的情况下,校长有令邱、李向南或向西突围,而令黄维接应他们突围之极大可能。为迅速隔断黄维兵团与邱清泉、李弥两兵团之联系,完成攻徐作战之战略展开。军委指示中原、华东野战军:

1.在歼灭黄百韬、孙元良后,华东野战军东、西兵团除以一部位于徐州以东外,主力应迅速移至以宿县为中心的徐蚌路及其两侧;中原野战军主力及华东第 3、两广纵队则应待粟谭到达徐蚌路后,迅速移到永城、商丘之间,隔断黄维与邱之联系,完成攻徐作战之战略展开。这种部署在歼灭黄孙后应立即施行,时间大约在 15 日左右。 2.华东野战军苏北兵团事3个纵队从南面迂回西进。但第1步应至睢宁地区堵击黄百韬兵团溃兵,待黄兵团全歼后,再移宿县。 3.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应迅速南下控制双沟,堵住黄百韬西逃。并从东南面监视徐州,第 7、第 13纵队于歼灭当面之敌后,亦应向南追击逃敌。 4.何基沣、张克侠起义部队暂时即在原地整训,不要轻动。可起从北面威胁徐州的作用。

文章图片19

为加快围歼黄百韬兵团,以利于迅速完成攻徐作战的战略展开,粟裕、张震于11日7时调整围歼黄兵团部署如下。

第10纵队除以1个团左右兵力位于茅村镇、荆山铺一线,积极向徐郊佯动外,主力控制于李家井、侯集、古山集、大张圩至不老河边一线,构筑工事,以全力阻击由徐州可能东援之敌,务于11日24时前完全进入上述地区,并以炮火封锁徐州飞机场。

苏北兵团第 11纵队应即占领自李家井(含)南经杏埠、林佟山至邓家楼、范家湖一线阵地,构筑工事,阻敌西援。江淮军区2个旅应开徐州东南郊飞机场及向徐山村一线进击,以积极动作逼迫徐敌无力东援,辅助正面阻击。该2纵归第11纵队指挥,第11 纵队归宋时轮、刘培善指挥。

第7纵队即位于大许家南北至单集一线,准备尔后沿铁路南北向东攻击,在第 10纵队未到之前,堵击黄兵团西逃外,并以有力一部阻击可能徐州东援之敌。 第6纵队即进至单集(含)、顺和集一线,准备由南向北攻击。

第13纵队由夏河圩以东至大同山、景墩一线,准备向南攻击。

第4纵队准备由景墩(不含)以东至秦家楼、碾庄圩一线,由东北向西南攻击。

第8纵队应沿铁路南北,由东向西攻击。 第9纵队全部渡过运河后,即沿顺和集(不含)、杨家集、吕圩、四里庄一线,由东南向西北攻击。

韦吉率第2、第11(中原)、第12纵队进至房村、双沟、阳山之间地区待机,应准备侧击可能由徐州东援或南下之敌,并以第 12 纵队首先肃清双沟、雎宁孙良城部。

鲁中南纵队11日晚仍暂在堰头待机,特种兵纵队于桥修好后即西渡运河进至运河车站附近待命,第1纵队11日晚继续攻歼窑湾之敌。

为保障指挥灵便,谭震林、王建安即移至不老河边统一指挥第7、第 10、苏北第11(该纵可归第10纵指挥)及第13纵队,陈士榘随第9纵队西进,统一指挥第 6、第9、第 4、第8纵队。

野司 11 日晚进至运河边,尔后续移至古邳以西地区指挥。

文章图片20

编辑

伍| 笔者点评

1、上下同欲,夺取决策指挥优势。作战的胜负主要表现于双方有形力量直接对抗的结果,而实际上决定于双方在无形战场上的较量。淮海战役中,我军在战役谋划和临机决策指挥等方面均夺取了优势和主动。

战役筹划过程中,军委和教员统揽全局、科学运筹、果断决策,积极采纳前方指挥员建议,不失时机地扩大战役规模,将原来“小淮海”发展成为战略性决战的淮海战役。战役构想阶段,教员根据华野代司令员粟裕关于举行淮海战役的建议,代表军委起草了《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明确了战役的首攻目标、攻击方向和战役阶段。前方指挥员根据军委的决策指示,周密制定战役计划。由此,在军委和教员的正确指导下,在前方指挥员的积极努力下,淮海战役计划得到逐步确立和完善。

2、战役发展进程中,军委和教员能够充分发挥前方指挥员的主观能动性,放手让前方指挥员临机指挥。前方指挥员敢于负责,在战役关键时刻适时捕捉战机,果断决策指挥,使战役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战役发起之际,当发现黄百韬兵团正快速向徐州收缩时,粟裕果断决定提前2天发起战役,一边向部队下达行动命令,一边向军委报告,最终在黄百韬与徐州敌军会合之前将其分割包围在碾庄地区,赢得了战役开局的主动权。

3、力量协同,夺取战场行动优势。再好的计划,没有执行力都是纸上谈兵。战役战斗胜利,需要各部队协调一致的行动去实现。淮海战役中,各部队和广大官兵坚决执行上级指示、主动配合,保证了战役计划的高水平落实。淮海战役在军委的统一领导下,华野和中野围绕统一的战役意图,密切协同、精准配合,形成强大的整体合力。

4、国军拉垮的情报系统与我军优秀的地下工作形成鲜明对比。何张起义是我军地下工作的重大胜利,为淮海战役第一阶段胜利创造了最重要的作用。相比之下,国军的情报系统完全是瞎子。

5、黄百韬为什么要在新安镇等两天?因为他无法违抗上级命令。这说明国党的整套体系已经烂到骨子里,无可救药,看似偶然,实则必然。至11月7日,华野各个纵队正从北面急速南下,黄百韬兵团5个军侧敌行军,随时有可能会被斩成数段,该兵团唯一的生机是指望北面的冯治安第1绥靖区能多挡住华野主力一阵子,为自己争取撤退时间。

6、如果黄百韬事先在运河上多架几座桥,整个兵团过河速度是否能更快一些呢?实际上,他并非没有想到,而是此前在徐州开会时,刘峙已经答应派出工兵团在运河上架军用浮桥,因此作为下属,黄百韬没再就此事催促上级罢了。

果真如黄百韬所言,运河上多几座浮桥就能改变第7兵团命运吗?笔者以为情况可能会更糟。因为发生在运河铁桥上国军与难民争道的那一幕,照样会在各座军用浮桥上演。而且通道一多,部队的行军组织协调工作就越发困难,而这恰恰是国军的弱项。更何况,在河上只有一座铁桥的情况下,黄百韬尚能控制各军按他的计划交替掩护。如果桥一多,在战场上坑队友为常态的国军大概率会阳奉阴违,争相逃命。一旦没有交替掩护,只怕第7兵团在过运河时就会建制全乱,搞不好还未到碾庄,就会被华野各部冲散。国军部队一旦失去组织,就是一群待宰的羔羊。届时,华野恐怕无需在碾庄浴血奋战10余天,只要在运河两岸野战2、3天,就像东野在辽西冲散廖耀湘兵团那样,干净利落地解决黄百韬兵团了。

所以,黄百韬所谓没能事先在运河上多架几座桥的遗憾,其实是福兮祸兮的问题。

7、黄百韬责怪李弥“早知如此,何必当初”是完全没有道理的。要换作他坐在刘峙那个位置上,他也得急调李弥兵团回徐州“护驾”。要是李弥兵团到了9日仍驻在八义集附近,那么被华野分段合围的,恐怕就不只是黄百韬第7兵团,还要加上李弥第13兵团了。

众所周知,碾庄告急之时,李弥和邱清泉两个兵团合力东援,都没能冲破华野阻击线。如果李弥兵团被围,只有邱清泉兵团东援,恐怕就更没戏了。

所以,从黄百韬兵团覆没这个局部,到国军淮海战场上的整体崩盘,从战役一开始其实就已经注定了最终结局,不是啥偶然事件或改善局部微操就能挽回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