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淮海战役爆发前,黄百韬为什么原地等待第44军他想的太美了

 fxiaog 2019-07-28
大家都知道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决定国共双方命运的一场生死对决。其实这场大战的序幕就是解放军准备追击并围歼国民党部队,而国民党军队准备撤退至徐州。如果解放军追不上抓不住正在撤退的国民党军队,那么淮海战役可能就打不起来了,无疾而终了。可是天要亡蒋,造化弄人,国民党第9绥靖区的44军,成了一条导火线,直接引爆了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爆发在即,当时国民党国防部已经察觉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已进入进攻态势,所以他们拟定的对策是:“以主要城市(徐州)为战略要点,同时以精锐主力组成机动应援兵团,驻防在陇海铁路沿线的国民党军队迅速向徐州方向靠拢,以免被解放军分割包围。”按照这个方针,徐州西边的邱清泉兵团、孙元良兵团,徐州东边的黄百韬兵团、李弥兵团,就应该尽快撤。这4个兵团一后撤,陇海线东侧第9绥靖区就孤悬在外了,驻守在连云港的第44军也就必须撤退。
国民党44军撤退路线有两个方案。一个走海路,从连云港上船南撤,这条线路很安全;另一个沿陇海线向西直接向徐州靠拢,但是这条线路很危险。怎么定呢?当时徐州剿总司令刘峙是装门面的,什么事都不做决策;副总司令杜聿明还在葫芦岛指挥东北撤军。于是,国民党内部提出将第44军划归驻防在新安镇的黄百韬兵团建制,并让黄百韬兵团在原地等待第44军。
黄百韬作为统兵大将难道不知道兵贵神速吗?已经接到撤退命令的他为什么会同意在原地等待并接收44军?其实黄百韬有自己的算盘,他认为,虽然暂缓后撤,原地等待44军归建虽然有风险,但是自己的北面还有第3绥靖区的两个军(77军和59军)顶着,即使华东野战军南下围歼自己,那么第3绥靖区的两个军将首当其冲,同时给自己足够的预警时间。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谁知道第3绥靖区两个副司令何基沣和张克侠都是中共地下党员,而司令冯治安又被软禁在徐州。在黄百韬兵团等待44军的关键时刻,第3绥靖区突然起义,黄百韬兵团北面已经没有任何军事要冲,华东野战军主力长驱直入,将猝不及防的黄百韬兵团团围困在了碾庄。解放军在淮海战役开始阶段就赢得了主动权,而国民党黄百韬将为自己的大意种下全军覆没的恶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