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灸学习小结

 邹沁洋 2019-06-26

针灸学习小结

本次行程在颜师兄老家逗留了几天,期间有一些感想和收获,整理出来请老师和各位师兄指正。

1. 握针和进针手法

颜师兄特别强调了要多观摩吴老先生的手法。虽然之前也看过吴老先生的握针手法,但有些细节我没有注意到,比如在握针的时候,大拇指和针柄夹角比较大,这样握针感觉不紧针,而颜师兄和吴老先生基本上都是大拇指和针柄方向一致。纠正了动作之后,确实进针时的力度更集中了。

总结起来,视频有两个要点:首先握针的时候,大拇指与针身尽量垂直,虎口要饱满,有“手如握虎”的感觉。其次进针的时候,吴老先生和师兄都是先贴近,再微转手腕进针,手法非常轻柔。我的理解是如何握针、进针、捻转,就像武术里面的基本功,决定了你是哪个“门派”的。自己是个小白,没有太多先入为主的观念,往后多观摩吴老先生视频,一定会有收获。

2. 找穴位

在扎了一段时间纸板之后,我也按师门所传的找穴大原则去找穴位,但很多时候碰上不能取决的情况,比如肩髃附近有好几个凹陷,曲泉附近也有好几条大筋。给人扎针有几次没有找到分肉间就匆匆进针,感觉扎到经筋上,还有的扎到骨头上,捻转更是容易搅针,病人也徒受皮肉之苦。

按:找穴位应先按照书籍描述确定大概位置,再用手指触感确定。

颜师兄在确定穴位的时候也参考了内经和针灸大成里面的描述,比如劳宫穴,内经上说在“中指本节内间”,基本上也就定了位置。曲泉则最好按照内经说得屈膝去取,在大筋上小筋下陷中,不同姿势穴位会有位置的偏移。有了这些经验,以后对照视频看不清楚或有疑问的地方,要以内经的描述为取决。

3. 得气感

在取穴准确的基础上,进针方向和深度是接下来的问题。我个人认为是最困难也细微的一关,因为之前给媳妇扎针心里还是发怵的,即使穴位确定了,进针时手还在抖。这次在给媳妇扎针有犹豫的时候,颜师兄一直说,就这地方扎进去,我才果断进针。扎针要意到手到,如果找着穴位,犹豫不决也是大忌。

验证得气这个问题,一方面要培养自己的手感,对照内经描述,入针后应该是“针游于巷”的松弛感而得气后应该是“如风吹云”的饱满感。实际操作中,如果位置或方向不对经常会扎到经筋、肌肉、骨头,违背了内经“勿中肉节”的告诫,于是很难得气;另一方面,参照病人的感觉,如颜师兄扎针时,我媳妇感觉扎针是微微的麻涨感,我的感觉是有气在那里团聚,出针后仍有那感觉。

同一穴位给我媳妇扎后,拧转没有感觉,而颜师兄稍微拧转下,麻涨感就出来了,说明针师的手感非常重要,这也是我以后努力的方向。

4. 艾灸的补泻方法

颜师兄在很多地方都使用了艾灸的补泻方法,而且大都先补后泻。受吴老师和徐振海师兄启发,我之前也试过用嘴吹和拿吹风筒吹,发烫的地方是一大片的,过于频繁地换气也会使施灸人很累。

在观摩了颜师兄的实践后,艾灸泻法的“疾吹其火”方面有了几点体会:首先急促地吹气并不能让热量很好的集中,而像吹笛子那样绵长而集中地吹气,操作人不觉得累,病处也会觉得如热力如刀一般直入患处。其次,在吹的过程,操作人既要能吹旺火,也要把热量吹向患处。我在帮颜师兄做泻法的时候,实际操作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我吹出的气热感会有点散,而颜师兄吹出的气是发烫的,向刀割一样。要做到这种效果,还需要多在自己身上找感觉。一分钟的泻法大概4-5次吹气就可以了。

5. 医案:

颜师兄回老家后,本地的村民很多都来找他看病,老人不方便的,颜师兄还会去患者家里施治。由于语言不通,有些病人的描述没有听懂,没能完整的记录,下面是颜师兄的部分病例:

病例1:青年女性闭经,偏胖,面红,服用过很多补气血、行气血的药,多囊卵巢,睡觉爱出汗

脉象:左人迎大右寸口一倍,左寸口大右人迎一倍

【针方】中极 子宫 中脘天枢 曲泉 三阴交 交信:留针30分钟,子宫、中脘加灸

侠溪临泣 太冲:左侧两泻一补 右侧两补一泻

大敦 隐白 行间 合谷

针的时候月经来了几天,针后第二天经血较黑。

病例2:中年女性,肩周炎,手不能举

脉象:人迎大一倍寸口

【针方】阿是穴留针,痛处肩髃卧针,大椎 大杼肩井 肩髃 曲池 合谷 阳陵泉 昆仑 侠溪 临泣 太冲

针后留针处进行艾灸补泻各1分钟

病例3:中年男性,类风湿,右侧膝盖刺痛,患处微肿,温度高

脉象:人迎大一倍寸口

【针方】刺痛处正刺一针、两侧斜刺两针,左膝盖拔水罐,右膝盖拔火罐

侠溪临泣 太冲:得气为度

大椎 大杼 肩髃 曲池 合谷 阳陵泉 委中 昆仑 风市 髀关(同一纬度取)

病例4:中年男性,病人左手麻,受过大伤,手腕有截痕

【针方】十宣放血

病例5:中年男性,立秋日淋到雨,咳嗽鼻塞,声音喑哑。睡眠尚可,无梦。冬天手足冷。爱出汗。(颜师兄言病在上焦,前日已叫其喝竹叶水)

脉象:弦浮紧,寸口一盛人迎

【针方】风府 哑门 曲池合谷 复溜

液门 中渚 劳宫 鱼际:劳宫补法,与勿补劳宫的说法不一样,但符合荥输补泻

【药方】防风6 白术6 茯苓3 白芍6 党参9 甘草3 橘红6

针后嘴唇上微汗

病例6 7 8:颜师兄之后还诊治了两例膝关节痛的病人,针刺后拔罐,出了点血。还有一例关节扭伤久不愈的,阿是穴针刺后加艾灸处理。

病例9:中年女性,迎风流泪,腰痛,右侧肾俞有痛点,容易困整天想睡觉

(颜师兄:风邪在上)

阳白 攒竹 承泣迎香 命门 肾俞(先针后拔罐)

病例10:老年女性79岁,胃癌晚期,四肢及腹部水肿,四肢冰凉僵硬,腹部尚温。

脉象:人迎大寸口近四倍

针方:先灸水分(补1泻1)劳宫(补) 三里 涌泉 百会:先针(留针)后灸(补1泻1)。最后灸关元,补1分钟。

针灸后人迎略平,右足側足三里出现水珠,老人顿觉四肢轻松很多。

颜师兄嘱咐只喝红参水,停用一切药物。判断为阳气厥逆外格,四肢温度冷,百会艾灸2-3分钟无热灼感。

6. 几点感想

经过这几天观摩颜师兄的治病,深深地感到师门和内经的大能量,很多重大的疾病之所以难治,是因为我们没有抓住根结。而求法过程,我们需要依托内经,信解经典,抛弃成习,这样才能有所收获。颜师兄是我们的榜样,他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一直践行着师门的针术和内经的法度。在信解内经上面有吴老师为指引,在针灸方面有吴老先生为师范,今后我们循着这两个方向努力,一定会有所成就,与诸位师兄互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