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一个小姑娘,因为领导在微信上交代事情,她只简单地回复个“嗯”,而被领导“教育”了一顿,姑娘有了辞职之心。 无独有偶,近日,长沙一家酒吧的品牌部组长,在微信群里通知工作,一个员工回复了OK的手势,被领导批“不懂规矩”,直接被开除了。 很多人看完,忍不住感叹,现在的领导,真是一波比一波矫情,也越来越难讨好。 其实不止是领导,现在的职场,微信聊个天,能把人累死。
于是,现在我不得不每天花至少20分钟,搜罗新鲜的微信表情,每次聊天,还要琢磨半天,到底哪个表情更贴切。 自从有了微信,好像所有人都成了礼仪大师,一句不到位,就立刻被扣上情商低的帽子,翻不了身。 人缘好了没有我不知道,反正累心是肯定的。
回复一个“嗯”,就是情商低? 我有个同事,性格内向,平时很少说话,每次开会喜欢坐在角落。 在公司的微信群里,他几乎不发言,和他聊天,也很少听到废话。 起初,大家都觉得,这人不怎么热情,不好接触。可时间久了才发现,这样的人实在又靠谱。 有一次,我们准备开发一个新客户,领导把客户的相关资料发到了群里,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了起来。微信群噼噼啪啪响了一下午,到晚上还是七嘴八舌。 这时,一下午没出声的这个同事,突然发了几份文件到群里,包括客户的近年财报、新闻信息、发展战略,甚至董事长的履历。 随后,他又发了一个自己草拟的计划书,内容详实,有理有据。 同事们都说,又在憋大招。 他回了一句:嗯,我觉得时间挺紧的,看到信息就赶快去找资料了。 那些不擅长或不愿意在微信上嘘寒问暖聊闲天的人,不但不是情商低,而是更务实,比起花时间寒暄揣测,他们更愿意把精力花在行动上。 阿里巴巴里曾有一支“铁军”,是阿里最早的销售团队,也是阿里的灵魂。 在这支铁军成立之初,员工的整体水平并不高,很多基层销售都是草根出身,没有学历,也没受过正规的职业训练。 所以,沟通都是靠着毫无职场礼仪可言的“土话”进行的,没有言听计从,没有毕恭毕敬,因为铁军从来不关注过程,只要结果足够漂亮。 会说话的下属,未必是好员工 很多公司都有一个现象,会说话的人普遍吃香,这原本无可厚非,毕竟能说会道也是一种了不起的才华。 可这种才华,于个人,于团队,都是一样危险的东西。 我就亲身经历过一个高情商团队的垮掉。 这个团队过去是公司大老板花了小半年的时间重金招募的,都是业内数一数二的人才,最初没人相信这个团队会扑。 可如果你进过他们的工作群,或者参加过他们的周会,你就会理解,为什么一群人精凑在一起,无法成为一个精英团队。 因为这个团队太和谐,每个人都让彼此太舒服了。 话要说到位,时机要掌握完美,捡好听的说,每天活在彩虹屁里,难免找不着北。 更可怕的是,和这种情商高的人说话,特别累,因为你从来不会知道,他们对你什么态度。 就算心里把你骂了狗,表面上也会把你夸成花。 不满意你的工作,也从来不直接说,总是拐弯抹角地貌似在给你提意见。而这些意见到底是什么,也基本只能靠猜。 最后,问题解决不了,只有一摊稀泥接着另一摊稀泥。 这样的团队,能活下去才是奇迹。 前几天,和合伙人聊天,说起什么样的员工是好员工。 相信带过团队的人都深有体会。 有时候,老板很烦那些不会说话又爱找麻烦的员工,可他们又打心眼里知道,这些人才是公司发展的动力。 如果一家公司,每个员工都只说好听的,一团和气,认真工作,比不上“会来事”,大概离倒闭也不远了。 让你不舒服,未必就是情商低,恰恰相反,它可能是你成长的巨大契机。 评价一个人,行胜于言 这些年,我见过很多性格冷淡却能力超群的人,死在“情商低”,总觉得遗憾又可惜。 不是说这些人多值得称赞,而是说,评价一个人,真的不能太表面。 有些人话不多,可转身就为你赴汤蹈火。 有些人说话狠,却掏心掏肺地替你着想。 每个人的出生环境不同,性格、阅历、处事风格也不会相同,但这些都不足以判断,对方是个怎样的人。 有见识的老板,不会要求下属表现出形式上的整齐划一,而是有能力、有信心驾驭不同类型的员工,关注结果,而非表象。 真正成熟的职场人,也不会只接近那些让他们舒服的人,更不会玻璃心地根据别人的一个字、一句话,就浮想联翩揣测不已,从而远离一个真正值得交往的人。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靠谱的人,从来不靠夸夸其谈吸引眼球,而是靠说到做到、谨言慎行,来立足职场,获得口碑。 毕竟,靠吹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谁也不是傻子,你有几斤几两,时间从不说谎。 刘强东就曾说:“如果一个人说话特别好听,我绝对不要。” 而当年高瓴资本的张磊在投刘强东时,也说到: 当大部分互联网创业者都在讲自己要走轻资产模式时,其实我知道,他们只是专挑投资人爱听的话说。而只有刘强东,坦诚实在,说自己就是要做总资产模式。 聪明人,也早就懂得,评价一个人,别听他怎么说,要看他怎么做。 所以,千万别做一个被“好话”冲昏头脑的傻子,要做个心明眼亮的成年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