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晋侯墓地发掘始末

 历史探奇 2019-06-26

作者 蜀山笔侠

2018年04月13日 09:19 

山西南部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亦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之一。早期的国家就活跃在这片厚土上,留下了许多不朽的传说,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

位于山西襄汾、翼城、曲沃的塔山,古称嵩山。山之北分布着著名的陶寺遗址,它是黄河中游地区以龙山文化陶寺类型为主的遗址。山之南,分布着面积近1平方千米的天马一曲村遗址。

晋侯墓地(一): 盗贼打开的考古之门

天马——曲村遗址

天马一曲村遗址最早发现于1962年,第二年进行过小规模的试掘和钴探。自1979年起,北京大学考古系和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了以邹衡教授为中心的考古队,进行了10余年的大规模考古发掘工作,发掘了数万平方米的居住遗址和近千座西周至战国时期的晋国墓葬。大量珍贵遗物及丰富遗迹不仅向世人展现了晋文化的风貌,同时也清楚地勾画出了晋文化由发生到兴盛到衰落的历史脉络。

专家们判断,曲村一天马一带应是古晋国都城“故绛”之所在,但当时还没有发现明确的物证。1992年初春,邹衡、徐天进二人为整理往年的发掘材料,编写《天马曲村》发掘报告,驱车前往设在山西省曲沃县曲村镇的考古工作站。途经太原时,他们听说了一件事:就在1991年的腊月间,在天马一曲村遗址的北赵村,发生了大规模的盗掘事件。据说,盗掘者大都荷枪实弹,还经常用警车开道,挖出的许多“宝物”都是用拖拉机或者汽车拉走的。

这个消息引起了他们的警觉。他们迅速赶往盗掘现场后发现,虽然盜坑已经回填,但墓内的积碳遍地皆是,其间夹杂大量的绿色铜锈和铜器的小碎片。这些典型的特征说明,被盗之墓是一处大型的积碳墓葬。

第二天,他们又在附近发现了新炸的盗洞,据说,为抢盗这座墓,前一晚还曾发生过枪战。想着每天都可能有大墓被盗掘,造成珍贵文物大量流失,几位考古专家为抢时间,在向当地政府及国家文物局汇报的同时,也直接向国务院办公室报告了盗墓事件和他们对墓葬的看法。国家有关部门迅速作出反应,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筹备之后,成立了专门的考古队。1992年4月18日,晋侯墓地的首次发掘正式开始。

考古工作者在清理被盗的两座古墓(编号M1和M2)时,惊奇地发现:这是一对有着特别形制的异穴合葬墓,两座古墓均带有10余米长的斜坡墓道。这种古墓等级很高,但由于墓内文物的遗失,古墓的主人究竟是谁,一时无从得知。

晋侯墓地(二): 惊心动魄的发掘过程

M1、M2号墓地

不久,又有一组古墓被盗。考古工作者进行了抢救式发掘,而奇迹就在偶然间发生了。

1993年初的一天,在发掘工作快要结束时,土层中忽然露出了一尊铜鼎。此时已近黄昏,考古工作者仔细抹去铜鼎上的泥土,几行隐隐约约的文字显露出来。经清理,其中有3个清晰的字迹赫然出现:晋侯苏!

晋侯苏即晋献侯,名姬籍,是晋国的第八任国君。久为考古、历史学界关注和企盼的晋侯墓终于现世,这一发现对于西周文化和晋国史研究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考古现场的专家们不由得万分激动地拥抱在了一起!

与铜鼎一起出土的还有两件较小的编钟。早在1992年2月,上海博物馆的马承源先生就在香港的古肆行里,发现了一组残缺的编钟,共14件,他以800万元的价格将其赎回国。专家们发现,它们与在晋侯苏墓出土的编钟,正好为一套16件,上刻355字,完整记载了周厉王33年晋侯苏受命伐夙夷的全过程及周王对晋侯的奖赏。

有学者认为,它可以说是半个世纪以来出土的最重要的铭文资料,因为可与《史记·晋世家》中的记载相对照,确定墓主身份乃至晋侯墓地性质,加上以后发现的其他未见于典籍的晋侯名字,对于西周晋侯系谱的真正建立有着重要意义。

从1992年至2000年,考古工作者们在天马一曲村遗址先后做过6次大规模的发掘工作,共发掘出9组19座晋侯及夫人的大型墓葬以及众多附葬的车马坑、祭祀坑等。据推断,这一地区的各类晋墓葬多达2万多座。

但墓地的挖掘过程对于考古人员来说却充满着艰辛:天寒地冻的日子里,考古队员们只能在墓坑里生起炉子,边烤火边发掘;暴雨倾盆的天气里,大大小小的塌方时刻威胁着队员们的生命;白天考古,晚上还要与开着车、举着枪、拿着报话机的盗墓者争斗……

然而,对于考古人员而言,只要保护好这些晋侯墓就什么都值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