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代节度使

 挑燈看劍r7wtm5 2019-06-26



首先,我们看一下节度使出现的原因。这必须从唐朝的府兵制度来说聊,在唐朝建立的初期,沿用了从北周时期便开始使用的府兵制度。府兵类似于西方各国的骑士们,府兵拥有自己的耕地,不用缴纳赋税,也不用承担徭役。农忙的时候,和其他农户一样耕种。但是到了农闲的时候,府兵们开始进行军事训练。一旦战争爆发,府兵准备好粮食和装备,在聚集地集结以后,开赴前线。对于一个疆域面积有限的政权来说,府兵制度非常实用。因为当时的战争规模都不大,而且持续的时间也不长。府兵们在战争中,还可以获得一些财物,因此,府兵的生活水平明显高于普通的农户。在唐朝建立的初期,仍旧使用府兵制度,起到了不错的作用和效果。



但是从唐高宗在位时期,府兵制度开始出现一系列的问题。首先,战争时间延长,有可能一年都回不去。久而久之,府兵们的耕地基本上荒废了,家人的生活无法保障。第二,战争规模的空缺扩大,府兵的伤亡迅速增加。例如唐朝与吐蕃帝国的鏖战,动辄就是几十万军队的大战,府兵的人数无法满足战争的需要,而且随着伤亡的加大,兵员补充也成为了问题。因此,早在武则天时期,朝廷已经开始了局部地区的募兵,仅仅是没有全面普及而已。随着唐朝疆域面积的扩大,与周边各个政权的矛盾增多,例如南诏、吐蕃、回鹘、契丹等等,唐朝与周边各个政权的战争不断。



依靠唐朝中央派遣将领和军队,可能会出现反应不及时的问题。尤其是经历契丹入侵以后,更是加剧了唐朝中央的恐慌。 因此在唐玄宗在位的后期。唐朝中央设立了9位节度使和1位节略使(平卢、范阳、河东、朔方、陇右、河西、安西、剑南、岭南等),这被称为“天宝十节度。”这些节度使拥有双旌双节、军事专杀、行则建节、府树六纛等特权,起初仅仅是指挥各地的军队,类似于军区司令。



其中,范阳节度使下辖9万多军队,是各路节度使中军队最多的。当时,各路节度使的军队总数接近50万,唐朝中央的军队则只有10多万人。如果仅仅拥有军队指挥权,节度使还无法威胁朝廷。但为了方便节度使指挥,唐朝中央逐步把人事任免权、财政度职权等权力,也交给了节度使。节度使逐步成为了集军政民财大权为一身的超级封疆大吏,而且没有人能够约束。



一个节度使还无法威胁唐朝中央,但为了方便联合作战,出现了一位大将兼任节度使的情况。例如王忠嗣担任了4镇节度使,安禄山则担任了3镇节度使,而且是兵力最多的三镇。从这个时候开始,安禄山逐步具备了威胁唐朝中央的能力,下辖超过20万军队。而且基本上都是久经战阵的部队,与唐朝中央的“少爷兵”截然不同。到了唐朝统治的后期,各地的节度使开始相互混战,根本不把朝廷放在眼里。五代十国时期的各位皇帝,基本上都是节度使出身。例如成德节度使安重荣曾经说了一句经典的话:“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宁有种耶?”由于节度使的权力太大,宋朝建立以后,从根上废除了节度使的权力,节度使才逐步成为了一种荣誉官职。

本人不是历史学家,不过是根据电视剧和一些历史资料的情节做出猜想,故事为主,欢迎网友吐槽! 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坚持原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