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陳檀溪:己亥春月之什

 WENxinHANmo 2019-06-26

·


檀溪居士。婺之浦陽人。舞勺之歲有志於學。後負笈豫章。終歸隱武林。今之雋士也。居士博雅。好讀羲易。工詩書。善鑒賞。有乙丙劄迻。讀易管見三篇梓行。小隨園詩稿數卷。及他著作。(節錄自蘇大平《檀溪居士小傳》)

己亥正月山茶花開友人論書言下有省

出晉依唐奈老何,筆尖心曲幾經過。元知正則含奇趣,禮器碑陰爛漫多。

海棠

三年養得此花開,蕊滿枝頭香不來。物我相磨銷歲月,春風一顧是凡材。

蜀堇

一夜仙華雨,雙遺明月珠。春風來海上,蜀堇滿皇都。(己亥二月十九觀世音誕日過鳳凰嶺)

己亥二月有信州之行

風和踏燕泥,驪日映櫧溪。 中歲逢難得,遠山觀欲迷。故交多故事,新壁屬新題。飲罷當庭看,松梢月影西。

雨中過馬嶺

幻出雲邊雨後山,數峰青入畫屏間。春花緩緩都看盡,一日東風一往還。

和金冬心詠丁香花詩

丁香花席凈無泥。一碗香墮片雲飛。漫乘東風遊春騎。濛濛花瀨紫色齊。空谷春山濕錦衣。輕裾文履幾人知。千枝萬蕊入望迷。素心元自厭輕肥。珮後蘭香裊午絲。動人佳句為君題。銅瓶小影向金圍。十字心結問阿誰。經年傷懷聞鳥啼。一肩雲水旋南歸。是花非花兩不疑。

寄友人

霧濕春山寒食天,誰家小院問花前。海棠未雨櫻先雪,人在京都新月邊。

予二十五年前有風去桐花清之句友人囑詠泡桐衍成一絕

風去桐花清,山阡數落英。精微聆小語,觸著便分明。

意緒用韓致堯韻

月墮雲中遣寂寞,辭春煙樹罥花落。蓮開魚唼戲薰風,杜若迴汀繞香閣。語笑相逢知酒濃,經行且住步蘅薄。遲回密意鎖眉山,別後心情無依著。

己亥三月廿九日過龍德寺塔

春树漲虛空,天風猶吐納。寺僧兩不見,成住餘一塔。念昔山水郎,拾階初騰踏。白柰傳暗香,素姿益爽颯。獨立思萍蹤,報君明珠蛤。宿緣垂初見,千里神相合。?

山居格致錄?? 己亥

浦陽? 陳檀溪撰

僧人書多古逸,蓋其心手了無掛礙,任筆為體,如水銀瀉地,豈費安排。讀中峰明本書,筆筆正,筆筆圓,以至簡之一筆,縱橫自如,以結體之出其不意,觀之筆筆又奇也。此入定古衲,以無所住之心,無所住之體,直指本來。予向以為,趙子昂之書,必有中峰明本指示之工夫在焉。

讀寐老書,純以圓筆寫出斬釘截鐵之意,海雨天風,直是一派肅殺氣象,掃盡趙董妍媚風姿。小儒安足悲,夫寐叟者,大儒之大悲憫也。天縱奇才,三百年間,寥寥數人而己。一嘆。

寫字時,心便是筆尖。鋒之呼吸,便是氣之往來,陰陽之摩蕩。

字大隨大,字小隨小;筆粗隨粗,筆細隨細。夫隨之義,大矣哉。

圓筆寫北碑,可化其方剛之氣,結體去其肆,使其正,則自接入隋唐。

婁堅曰,“不駑張自有筋骨者”,潛氣內轉爾。從容中道四字,尤可玩味。

「照徹大千清似水,也曾照徹微塵。」喜歡蒼虯老人這一句。若彼若此,只不與人相干。 端的好態度。

小女出生,卜得蒙之隨。焦易曰:猿墮高木,不踒手足。握珠懷玉,終歸我室。迺以懷玉名之,宜有千金也。己亥元日見南溪此印,乞而得之,一快也。

感桃源之求索兮,居而樂乎其中;發上古之幽情兮,實亂我之從容。

蒓客社兄高情才思,素來服膺,近年詩文,如駿馬踏塵,尤見雄拔,讀其低迥傷懷處,實與予所同也。

讀前人舊影,每慨然而嘆:盛衰榮枯何其疾也。朝為美少年,旦暮成醜老。推及吾身,及千千萬萬,何嘗不如是,吾人當百倍珍惜眼前人,莫圖虛妄事。今歲所得,可珍者,王熙春十數幀,葉聖陶一,大悲法師九,朱雯數十,袁封百一幀,西冷印社合影一,陳彥衡數幀,倪秋平數十,及其它若干幀。

年來喜讀劉賓客詩,我言秋日勝春朝一句,尤見其氣格。以何勝之?一曰色勝,秋色斑斕,目擊道存;二曰氣勝,譬猶壯年,精純氣盛;三曰實勝,結果累累,種子生生。前日訪友,山中所攝,可見其大概。

向喜竹根印,數年前嘗自制印材數枚。戊戌夏,孩堂兄過舍下,乞治之。今觀此,頗有貧兒暴富之感。

平生追劇,至憾者三:喬峰誤殺阿朱,一也;關雲長敗走麥城,二也;單雄信引刀一快,三也。每追劇至此,辄浩然長嘆。

東坡書天縱英邁,直入魏晉,得大王之神。世之人多謂坡翁書側媚姿,予則獨觀其平正。潛氣內轉,乃見蘊藉風流。珠玉落盤,老筆紛披,如在山陰道上行。

戊戌夏,於舊相片起大興趣。一季以來,廣搜窮尋,攢得數百幀。或問:蓄此何用?予曰:所謂長物,皆非尋常之日用。格古者,無非寄一段思古之幽情爾。夫相片之興起,不過百余歲,而片中之狀,鮮活如昨,實非他器物之比。於此中,可觀性情,觀生活,觀山川舊跡,觀草木,觀悲喜,渾渾然打成一片,竟不知今之與昨,所謂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也。夫器物進化,光影留駐,數千年之未有之事。詠詩讀書,學書摹跡,以至於窮絕壁,椎拓留題,斷瓦殘瓷,竹木牙雕,收羅孜孜不倦者,無非古之人一時性情所遺之物爾。以此衡之,又何乎二致也。

石以不名一狀、混混沌沌、生機勃勃為佳,若雲若煙若山若水,觀蘭亭頑石,便是此類。只一頑字,便有萬千氣象。惜乎賞石一道,久為俗諦所誤,故知者幾稀,而寂寞千古。

相關文章:

陳檀溪詩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