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炙 药材与液体辅料拌炒,使辅料逐渐渗入药材组织内部,这种方法称为“炙”。 由于所用辅料不同,炙又分为下列数种: 1、蜜炙药材加炼蜜拌炒的方法称为蜜炙。蜜炙的操作方法一般有两种:拌蜜炒:取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与药物拌匀,稍闷,待蜜被吸收后,置锅内用文火炒至松散不沾手为度。此法适用于质地轻松,吸蜜较快的花、叶类药材。 先炒药后加蜜:将药材置锅内炒热,再加入炼蜜与药材拌炒,至药材松散不沾为度。此法适用于药材质地坚实,吸蜜较慢的茎、节、片或种子类药材。 以上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第一种方法炮制的药材表面光泽差,但蜜可渗入药材内部;第二种方法炮制的药材表面色泽较好,但蜜不易渗入药材内部。从提高疗效,真正达到炮制的目的来看,以第一种方法为好。 蜜炙能缓和药材的偏性、矫臭矫味,并与药材起到协同治疗作用,提高疗效。蜜炙多适用于润肺止咳,补脾益气的药材,如款冬花、紫菀、甘草、黄芪、百合、枇杷叶、百部、马兜铃、桑白皮等。 蜜的用量视药材质地而定,一般是质地轻松,纤维性强的药材用蜜量宜大;质地坚实、粘性强、油分重的药材用蜜量宜小。 2、酒炙 药材拌炒加酒的方法,称为酒炙。 酒炙的方法也有两种:一种是用适量水将黄酒稀释,与药材拌匀后,稍闷,待酒被吸尽,置锅内炒干,取出,放凉即可;另一种是将药材置锅内加热,炒至一定程度后,喷洒黄酒,再炒干,此法不易使酒渗入药材内部,造成酒的大量挥发,多不采用。 酒炙可缓和药材寒凉之性;增强药材活血通络的功效;使药材的有效成分易于煎出,以提高疗效;还能起到矫臭矫味的作用。此法多适用于活血药及清热药的炮制,如川芎、当归、白芍、黄芩、大黄、丹参等。酒炙多用黄酒,如用白酒其用量宣减半。 3、醋炙 药材加醋拌炒的方法称为醋炎。 醋炙的操作方法是:取定量的醋,用适量水稀释,与药材拌匀,稍闷,待醋被吸尽后,置锅内炒干,取出,放凉即可。 树脂类药材,如乳香、没药等不宜光用醋拌,必须先将药材置锅内炒至发亮时,再洒醋,拌炒至干,取出,放凉,否则容易粘结成块。 醋炙可增强药材入血收敛、舒肝理气、散瘀止痛的作用。同时还可以矫正某些药材的腥气,如柴胡、艾叶、三棱、莪术、元胡、乳香、没药等。 醋炙多用食醋,若用酒醋,则应减量,并需稀释后应用。 上一节 煅与淬、制炭 下一节 盐炙、姜炙、药汁炙、酥炙、米泔水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