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神猴哈奴曼是印度普通老百姓的崇拜对象,在印度的农村到处都可以看到神猴哈奴曼的雕像。印度的猴子崇拜主要就是以神猴哈奴曼为象征。而在中国文学作品中,现在学术界已经基本认定,《西游记》里的神猴孙悟空受到了《罗摩衍那》里面神猴哈奴曼故事非常深刻的影响。 我们可以说《西游记》里面神猴孙悟空的形象,就是来自于遥远的古代印度《罗摩衍那》诗歌当中的哈奴曼的形象。因为我们知道哈奴曼的故事很早就被引进了我们中国文化当中。开始是通过佛经进入了我们的翻译作品,随着佛教的传播慢慢在民间流传。 我们可以比较一下,孙悟空和哈奴曼都是猴子,而在中国更古老的文化传统当中,我们没有发现过猴子崇拜。这个猴子第一非常忠贞;第二,我们孙悟空有72变,哈奴曼也有变化的功能;第三,这个猴子拥有一种神奇的力量;第四,这个猴子拥有一种非常调皮的天性。 如果把《罗摩衍那》里面的《猴国篇》描写神猴哈奴曼的篇章和《西游记》对比来看,我们就会发现《罗摩衍那》对中国古代的文学也好,对中国古代的传说也好,产生过我们今天感觉不到的但却是非常深厚的影响。 《罗摩衍那》(意为“罗摩的历险经历”),与《摩诃婆罗多》并列为印度两大史诗,内容主要讲述阿逾陀国王子罗摩(Rama)与其妻子悉多(Sita)的故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