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羊大」为「美」?我的小学语文老师曾告诉我,古人视「肥羊」为「美味」,所以,汉字「美」——上「羊」下「大」,正是以「大肥羊」会「美味」之意。今天山西、陕西等北方方言碰到好吃的东西还会说「美得很」。 其实,「羊大」为「美」说法最早来自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在《说文解字》中「甘、美」是互训的(今天看起来是「循环解释」)。 《说文》释「美」为「甘也」,释「甘」则「美也」,在古文中,「甘」即「甘甜、味美」的意思,许慎认为作为「六畜」之「羊」是美味的食物,所以有「甘美」之意。同时他认为「美」与「善」同意。
古代的学者多从「羊大」则「美」之说,如::
「羊大为美」看起来这个说法好像无懈可击,合情合理,但真的正确吗? 二、「人戴角羽」曰「美」许慎看到的文字是小篆和少量战国文字,但是,在殷商和西周甲骨文、金文中,「美」字形体各异,并非都是从「羊」从「大」: 甲骨文字形1——从「大」上有「二羊、四角」: 甲骨文字形2——从「羊」从「夫」: 殷商和西周的金文「美」: 其实,「美」的造字意图是「头戴角饰」或「头饰」的男性,古文字学家于省吾先生认为「头戴角羽」为美反映了一种存古的审美标准。【注1】 图引自【注2】 古文字学家王献唐认为,「男戴羽饰」为「美」,「女戴羽饰」为「每」: 注3 其实,有些「美」金文字形中的「男人」戴的是「鹿角」: 今天,很多少数民族仍保留头戴角羽头饰的习俗, 那为什么要用「大」表示「男性」呢?很简单,要避免「同形」,如果用「人」的话,「美」就与「羌」字同形无法区别了: ,所以,只有用「大」或者「夫」加「羊角」来造「美」字,避免与「羌」字同形。 「大」是「成年人」的正面取像: 「人」是「成年人」的侧视取像: 「大」单独成字是「会意」,表达「大小」的「大」,但是,有时候「大」可以当做部首,表示「人」有关的字,比如:「立、去、爽」的古文字都有「大」字,是表示「人」,而不是「大小」的「大」: 立 去 爽 在古文字中,存在很多同意偏旁都是通用的现象,比如:「川、水」通用,「沖」字在古文字中从「川」或者从「水」都可以: 从「水」的「沖」 从「川」的「沖」 「人、大」作为同意偏旁,在古文字中也有通用的现象: 注【4】 三、结论综上可见,从更古老的甲骨文、金文中字形来看,《说文解字》中「羊大」为「美」的说法不是很可靠。 上文引用了很多古文字的字例,就是为了说明,有时候作为偏旁的部首的「大」,跟「人」相同,不能理解为「大小」的「大」。 在「美」字中偏旁「大」等同于「人」,「美」字取像于「人头戴角羽之饰」,反应古代先民用动物的角羽为头饰的审美标准。 ------------------------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