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功的炒股都是反人性的,悟透此文,助你走向股市巅峰

 墨子语 2019-06-27

趋势判断的12种方法

1、最常见的趋势表述就是所谓的一根K线打天下。

有的依照20均线为出入点,有的依照50均线为出入点,有的强调200均线的重要性。

2、最具说服力的就是出现HIGHER HIGH为上升趋势,出现LOWERLOW 为下降趋势。

这里的高与低需要肉眼去观察。很多高手都特别推崇这种趋势判断法。

3、动能判断法

创新高为上升趋势,创新低为下降趋势。简单的做就是画一个唐奇安(DONCHIAN) 通道,K线触及通道上轨为上升趋势,触及下轨为下降趋势。

4、指数增长判断法

原理就是趋势一旦形成,将象原子弹裂变那样成指数增长。具体方法就是:画一个抛物线指标(PSAR)趋势线,K线位于趋势线的上方为上升趋势,下方为下降趋势。这种趋势法,确实能够抓住大波,但是假信号比较多。

5、趋势通道判断法

画一个肯特纳(KELTNER)通道,或画一个轨道线(ENVELOP)通道,K线沿通道上轨运行为上升趋势,沿通道下轨运行为下降趋势。这种方法能够抓住大部分趋势,但是上升趋势确立后,股价已经超买,也有暴跌的可能。同理下降趋势确立后,股价已经超卖,也有暴涨的可能。

6、均线的倾斜率判断法

找一根均线,均线向上倾斜,就认定趋势向上,向下倾斜,就认定趋势向下。这种方法准确度较高,但是,均线上倾斜与下倾斜都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沉迷其中,容易被温水煮青蛙。

7、均线交叉判断法

拽文一定就是MACD。是很多炒股人特别喜欢的一个工具。

8、跷跷板判断法

就是把当天的收盘价与20天前(或其他时间点)的收盘价连成一条直线,该直线向下倾斜表明趋势向下,向上倾斜表明趋势向上。

9、K线的张力判断法

K线就像一个被放飞的风筝。如果想判断风向,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看风筝与放风筝的人相比对的方位。风筝的方位在南,表明刮北风,方位在北,表明刮南风。

10、K线的阴阳判断法

阴包阳为下降趋势,阳包阴为上升趋势。该判断法道理充分,但是假信号多如牛毛。

11、年线判断法

K线在年线(年初的开盘线)之上运行为牛市,K线在年线之下运行为熊市。该判断法效果显著,但是也时常会让人虚惊一场。

12、筷子法

就是画两条平行线,尽可能多地把K线囊括在平行线之内。平行线向上延伸为上升趋势,向下延伸为下降趋势。此法为大千的最爱,但是由于主观性比较强,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以上趋势判断法,各有自己的长处,也各有自己的短板。学会自己判断趋势,炒股时就不容易被一些无价值的瞎喊所误导,才能时刻走在炒股修行的正确之路上。

顺势交易,顾名思义就是顺着当前的趋势进行买卖。

如果当前趋势涨就买入开仓,当前趋势跌就卖出开仓。虽然顺势交易理解上不存在问题,然而这只是顺势交易的表面意义。在实际交易中,这并不容易下手。因为这里面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就是趋势的分析和判断。

同样一个趋势,对于不同的交易者有着不同的看法。其次,对于选择顺应趋势的级别上也有很大的不同。有的交易者喜欢顺应大级别的趋势,有的则喜欢顺应小级别的趋势。而且,顺势交易同样也有其弊端。顺势交易的最大弊端就是会导致交易者进行追涨杀跌。因为有的交易者看清趋势的时间比较晚,等到他们看清趋势的时候,可能已经是趋势发展晚期的时候了,这样就导致了交易者出现追涨杀跌的情况了,而追涨杀跌同样是一个很大的麻烦。

不过无论你是否认同顺势交易,但他确实是目前投机市场中最常用的交易方法之一,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因为顺势交易更靠近市场的一边,而市场趋势的发展往往会有一个过程,只是有的过程短,有的过程长而已。研究趋势的方向就是研究目前市场的动态,认识目前市场正在做什么。而站在市场一方的胜率往往就比较大,至少我可以认为市场不会经常的、突然的改变其目前的运动方向,这也就是趋势的惯性。

而逆市交易者凭借着的就是市场多空转化。他们认为市场运行了一段涨势之后,必然会运行一段时间的跌势。这就是他们认可逆市交易的原因,然而他们可能没有想到的是,一个主流的趋势是不会轻易改变的,特别是一个大级别的趋势。

顺势交易之死

每一个人都喊顺势交易,但也很少人能够盈利,我们需要从逻辑层面上思考交易的成败,我就说一下个人这么多年的心得和体会。

百分之八十的交易者都知道顺势而为,其中20%的人能够做到顺势而为,但这20%中间,也会有25%的人失败,那么市场是如何消灭大多数顺势交易者以达到自身生存的目的呢?答案或是如此:

1、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势,势就是对图形的简单归纳,判断图形是向上还是向下。80%以上的交易者在教科书的帮助下,能够判断图形的方向。问题是仅仅会判断图形的方向根本不够。

2、任意的图形,我们都可以做空间分析,他们都存在方向、波幅、中心点这三个要素。要做交易,我们就要有止损,这个止损要在波幅之外。

3、现在的前提是,交易者已经判断对了势,判断对了方向。对于盈亏比交易者来说,如果你的入场点在图形的中心点之上,那么你的盈亏比是1:1,长期来看,你的止赢会超过你的止损。涨势中,如果你的入场点远高过中心点,那么你的盈亏比就大于1,长期来看,你更加可能赢,但入场机会就少了很多。如果你的入场点在中心点之下,那么你的盈亏比就小于1,长期来看你就会输,即使你顺势了。也就是说,对于盈亏比选手,即使你判断对势,即使你顺势交易,如果你的入场点在中心点之下,顺势交易的你一样会死。

能否赢的关键是你能不能判断对图形,在图形的上半部边缘入场,在中心点之上入场。否则你即使顺势交易,一样会死。

4、我们再来看另一种交易网格交易。网格交易的特点是小止损、大盈利赢。顺势网格交易的特点是在下部区域止赢,在上部区域不止损,在波幅之外止损。这样止赢的概率就远远的超过止损的概率。即使是网络交易者,他也要能判断势。否则他止赢的胜率就不够,就不足以抵消止损。判断对了势之后,如果他的入场不能在中心点之上,长期来看,他的止赢总额还是抵消不了止损额。

也就是说,对于网格交易者来说,即使他顺势了,但入场不能在中心点之上,还是会死。

5、能够判断势,能够入场在中心点之上,就一定能赢吗?答案是否定的。如果你的止损太小,不能在图形波幅之外,或者说你选择入场的图形的波幅经常性的超过了你的止损,你仍然会输。

所以赢的前提是,你要有足够的图形波幅判断能力,要有足够的止损。止损太小,如果对入仓时机的把握能力不行,经常止损也不行。很多人在这一根本道路上错了,所以没有可能胜出,无论他如何努力。止损代表的是你将来可以放大赢利的能力,市场在整体上对止损大小有控制。过大的杠杆只能对应极小止损,如果入仓时机不好,入仓能力不佳,极小止损的结果是是输,所以大杠杆必输,过小止损必输。不是交易能力的问题,而是根本上错了,就像试图打破能量守恒一样,根本没有机会。大多数交易者没有办法明白,大杠杆小止损稳定赢利可以消灭市场。选择了大杠杆或者小止损,都意味试图打破守恒定律。

6、因为点差的关系,如果交易图形波幅过小,那么中心点就离边缘点太近,这样你的高于中心点概率就太低。所以,过频交易和极短线交易没有办法获胜。除非你能找到市场的BUG.,利用确定性,利用概率获取胜利。

也就是说,过频交易和极短线交易,因为点差的原因,即使顺势了,也会死。

7、图形是什么?图形是市场参与者交易行为的涅合结果。每一种图形,都有它的形成原理。每一种图形,在一定时间后,都有可能变异。每一种图形的标准形态,出现都有它的概率。

能否长久的生存在市场之上,决定因素是他是否有理解现有图形的能力,理解新图形的能力。交易比拼的就是对图形的判断能力,判断好图形的波幅和边缘,是对图形的预测。如果一个人归纳图形和演绎图形的能力太低,即使他在教科书或别人的帮助下胜出,一般一两年之后,几年之后,他还是会加入失败者的行列。

也就是说,即使你是顺势交易者,如果你不能理解未来出现的新图形,你将来还是会死在新图形的手上,不过对于未见过的图形,你可以放弃这种机会,只选择自己熟知的图形。

8、有趋势理念,但没有做趋势的能力,照样死

光有正确的投资理念,还远远不够。以价值投资为例,价值投资的理念是最正宗、最正确的理念,因为从科学逻辑上讲,它最符合科学,逻辑性最强。但是,如果你没有价值投资的能力,照样是死。

价值投资要求的条件很高, 你必须有高度的眼光和渊博的知识,以及严密科学的逻辑思维,还有一些客观的条件,能够获得这个企业的尽可能多的真实信息。

巴菲特做价值投资之所以能成功,更关键的是因为他每日都读书,知识极渊博,前瞻性眼光很好,经常和上市公司的CEO、董事长一起吃饭,能及时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等等。但是大多人只看上了 他的价值投资理念,而没有看到他有价值投资的能力。

国内的基金经理都一个个高喊价值投资,一个比一个喊的响,深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是做价值投资的, 但能挖掘出 有价值投资企业的能力和眼光不行,所以整体业绩不佳,他们虽然有正确的理念,但没有价值投资的能力。

如同 做趋势一样,你是做趋势,趋势理念很正确,但是你没有做趋势的能力,也是死。

顺势的能力,包括用什么工具来判断趋势,什么进,什么时候出,等等, 这些都需要扎实的技术分析理论和体系,以及配套的仓位管理、加减仓策略,等等。

上面的若干种死法就顺势交易失败的汇总。逆势必败,但顺势的绝大部分也会失败。我的观点很简单,上帝是公平的,要想在这个市场收获,你需要具备的能力和努力远远超出你的想象,而不是说你顺势你就会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