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晋南北朝史》油印本有啥不一般?

 星河岁月 2019-06-27

知道陈寅恪先生有一部油印的《两晋南北朝史》,是因他在《金明馆丛稿初编》一书中有所提及,但我一直无缘得见该书。

记得是2009年5月中旬的一个周五中午,我在孔夫子旧书网浏览本省的书店时,发现所在城市某店有一本陈寅恪先生编《两晋南北朝史》油印本,是前两天上的书,但已经有人订购了。我前两天也看了这家书店,而且也看到了这本书,只是没看作者是谁,也就没细想。今天仔细一看,原来是陈寅恪先生的书啊!我马上与店主联系,最终如愿将其收入囊中。

《两晋南北朝史》

陈寅恪编《两晋南北朝史》油印本,颇值得说说。

01

《两晋南北朝史》油印本为16开本,封面上部有三行字,依次为“高等学校交流讲义”“两晋南北朝史”“中山大学历史系陈寅恪编”,封面下部则有“中央人民政府高等教育部代印”字样。在目录页和正文,每页天头皆有“两晋南北朝史参考资料”字样。全书用隽秀的楷体字刻版,繁体字竖排,共251页,约17万字。这本书的确切印量是没有办法知道的,王世襄先生在《自珍集——俪松居长物志》中谈到他的油印本《髹饰录解说》时说“当年仅印二百册”,据此估计,《两晋南北朝史》的印量应该也在200册上下,因为蜡纸刻印的油印本大概只能印200册左右。

《两晋南北朝史》的体例类似邓之诚《中华二千年史》和陈登原《国史旧闻》,选择几个重要专题,按专题汇编相关的史料。全书由两部分组成:前面是关于两晋南北朝史的19个专题的史料汇编,后面是陈寅恪先生已经发表或尚未发表的7篇论文,依次为《书世说新语文学类钟会四本论始毕条后》《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桃花源记旁证》《述东晋王导之功业》《魏志司马芝传跋》《魏书司马睿传江东民族条释证及推论》《天师道与滨海地域之关系》。

02

粗看这本书,编者所要表达的观点似乎并未明确呈现,但参看每一个专题的标题、史料和所附论文,则知其在史料汇编背后所要表达的观点非常明晰,那就是集团(阶级)、种族和文化三者是历史的主要内容。这是陈寅恪先生治史的一大特点,即他对史料的独特考察视角和所选用的史料背后有其极强的主观判断。我认为,《两晋南北朝史》可以看成是陈寅恪先生唯一一部通论性质的著作,体现了他写史的思路和方法。

《两晋南北朝史》的出版时间也值得探讨。蒋天枢《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第149页“1951年”条记述:师母接任助教后,有“两晋南北朝史”“唐史专题研究”两门专业课教育大纲。据师母手写录出,借鉴先生当日教学概况。陈寅恪《书魏书萧衍传后》(发表在《中山大学学报》1958年第1期)一文谈到《述东晋王导之功业》时说,“见《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一九五六年第壹期。并可参考高教部油印拙著《两晋南北朝史参考资料》”(《金明馆丛稿初编》)。由此可知,《两晋南北朝史》油印本当成于1953年前后。另外,同为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的岑仲勉先生受命编撰有《隋唐史》,其中卷一出版于1954年8月,可以作为旁证。

03

陈寅恪的《两晋南北朝史》油印本极其少见,相当难得。王世襄先生在《自珍集——俪松居长物志》中谈到他的《髹饰录解说》采用油印本时说“1958年油印此稿实因当时不可能正式出版”。虽然王世襄先生没有说具体原因,但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两晋南北朝史》没有正式出版而是用油印本的原因。

《两晋南北朝史》为什么不能正式出版?是因为当时学术界把陈寅恪看成是史学界“资产阶级的学术观点”的代表。如卞孝萱《对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的一些意见》中提及“《元白诗笺证稿》是陈寅恪于解放后所出版的一本著作”,认为陈先生在《长恨歌》笺证中所表现的是“资产阶级的学术观点”。(原刊《光明日报》1958年12月28日《文学遗产》第241期,收入《文学遗产选集》第三辑第92页,中华书局1960年5月第1版)。正因为学术界把陈寅恪作为史学界“资产阶级的学术观点”的代表,所以新中国成立后,陈寅恪的著作除了《元白诗笺证稿》先由岭南大学中国文化研究室于1950年11月出版,后来又由文学古籍刊行社和中华书局重印外,其他著作一直未能出版。三联书店分别在1954年10月出版的《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 1956年2月出版的《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也是陈寅恪先生在解放前的旧著。

专注藏书文化19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