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说易经:和气亲临

 谨身节用华 2019-06-27

文/文孟君

易经“临”卦(如图),其卦辞说:“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

说说易经:和气亲临

《彖》曰:“临,刚浸而长。说而顺,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道也。至于八月有凶,消不久也。”

《象》曰:“泽上有地,临。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

其含义是,临治,元始、通达、适宜、正固。至八月有凶。

《彖传》说:临卦,刚阳渐长,喜悦而和顺,刚阳居中有应。大亨而得正,合乎天道。至八月有凶,不久消败。

《象传》说:泽上有地,临卦之象。君子临治万民,教化思虑而无穷尽,包容护佑民众而无疆界。

其中,“临”,监临,临治。“元”,“创始”、“元始”。“亨”,“亨通”。“利”,利于,适宜。“贞”,“正固”。“浸”,“渐渐”之义。“说”,即“悦”,“愉悦”。“消”,消败、消亡。“教”,教化。“思”,思虑。“容”,包容。“保”,“护佑”。

南宋大儒朱熹,解读此卦道:“临,进而凌逼于物也。二阳浸长以逼于阴,故为‘临’,十二月之卦也。又其为卦,下兑说,上坤顺,九二以刚居中,上应六五,故占者大亨而利于正。然‘至于八月’当‘有凶’也,八月,谓自‘复’卦一阳之月,至于‘遁’(遯)卦二阴之月,阴长阳遁(遯)之时也。或曰:八月谓夏正八月,于卦为‘观’,亦‘临’之反对也,又因占而戒之。”(宋朱熹《周易本义》)

朱熹认为,“临”卦之“临”,其含义是凌进而逼近于物。“临”卦之二阳(指初九、九二)渐长逼近卦中其他阴爻,所以是“临治”。“临”卦,是十二月之卦。其卦,下卦为兑卦,有愉悦之德;上卦为坤卦,有柔顺之德。其“九二”爻刚阳居中,上与“六五”爻相应,故占者说大亨,而且利于守正。然而“至于八月”当“有凶”,“八月”,是说自“复”(䷗)卦一阳(指初九)之月,至“遯”(遁)(䷠)卦二阴(指初六、六二)之月,恰是阴长而阳消之时。或可以说:“八月”是指夏正八月,其卦为“观”(䷡)卦,正与“临”(䷠)卦相反相对,因此占而告戒

这里需要解释的是,“十二消息卦与夏历对照,则有如下关系,依序为:复为十一月,临为十二月,泰为正月,大壮为二月,夬为三月,乾为四月,姤为五月,遁为六月,否为七月,观为八月,剥为九月,坤为十月。”(傅佩荣《傅佩荣解读易经》)

因此,从“复”卦到“遁”卦,期间八个月,阴长而阳消。另外,“临”卦为十二月卦,“观”卦为八月卦,两卦相反相对,阴盛阳衰,八月肃杀之月,所以,以此告诫警醒。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也认为:“‘复’而阳生。凡八月而二阴至,则‘临’之二阳尽矣。方长而虑消者,戒其速也。”(宋苏东坡《东坡易传》)

在诗人看来,“复”(䷗)卦中“初九”一阳生长,八月后“遁”(䷠)卦中已是“初六”“六二”二阴到来,“临”卦中的“初九”“九二”二阳爻已消尽。“临”卦虽然处于阳长阶段,却已忧虑其渐渐消败,以此告诫万物消长变化之速快矣!

关于象辞,北宋大儒程颐,解读道:“泽之上有地。泽,岸也,水之际也。物之相临与含容,无若水之在地,故泽上有地为临也。君子观亲临之象,则教思无穷,亲临于民,则有教导之意思也。无穷,至诚无斁也。观含容之象,则有容保民之心。无疆,广大无疆限也。含容有广大之意,故为无穷无疆之义。”(宋程颐《周易程氏传》)

“临”卦中,下卦为“兑”,上卦为“坤”,“兑”为“泽”,“坤”为“地”。程颐认为,“泽”之上有“地”。“泽”,有“岸”意,水之边际。万物与水之相临与含容,都不如“水”与“地”,故“泽上有地”为“临”卦之象。君子观察到亲临之象,就会体悟到教化思虑而无穷尽,亲临于民,则有教导民众之意思。“无穷”,即至诚无止。观察到含容之象,就体悟到包容护佑民众之心,“无疆”,是广大无疆限意思。“含容”有广大之意,故有“无穷无疆”之义。

可见,“临”卦,阳气渐升,阴气温和,如水与地,只要亲和,相依一体,有“大亨”之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