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过度“自省”容易导致抑郁?是的!

 美目扬 2019-06-27

自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曾参就曰过,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我们普通人没有曾参那么高大尚,每日三省内容一般是:有钱了吗?有钱了吗?有钱了吗?

好吧......他并不穷,只是演一下

不过最近,有研究说过度自省会导致抑郁,一群早就不爱自省的宝宝开始狂欢了,本来他们也是很难自省的,省来省去都是:“ 老子 我没问题啊!”

但不少通过自省受益的人也坐不住了,自省是好事啊,怎么会抑郁呢?

你的“自省真的是自省吗?

自省是自我反省、自我省察的意思。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遇到很多不愉快的事,但人们对不良事件的定义及处理方式各有不同。

下面我们以失恋作为不良事件,为大家展示不同人群的不同看法。

首先恭喜广大的壹堆饭们,单身无需把这件事列入生活中的不良事件。

不过《回家的诱惑》女主角就没那么幸运了,她不光失恋还失婚,老公跟闺蜜跑了,自己一下子一无所有,但她并没有一蹶不振,对自己展开深刻的自我反省,洗心革面从头开始,并展开复仇,最后把情敌逼出癌症,自己还获得了新爱情。

多数人失恋后不会自省,只会自我打击:他为什么不爱我了?此处循环N遍)是我太丑吗?是我太胖吗?是我性格不好吗?是我(此处自由发挥)......一有空就把这些内容翻出来“回味”一下,但仅限于“回味”,绝对不想办法解决。有些人哭天抹泪也就算了,有些人直接跑去自杀,经常制造些社会新闻。

自杀显然不是自省,这种只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不幸上,持续关注自身消极情绪的状态,在心理学上称为——反刍思维rumination)。有部分学者认为反刍思维是抑郁症的临床特征和易感因素

反刍思维会反复思考很多负面的事情:

生活:为什么我每天都这么累?我是不是得了绝症?

爱情:他为什么不秒回我的信息?他喜欢别人了?

工作:如果我一直这样下去,就无法完成自己的工作了......

啥?你只有工作?恭喜你!你罹患抑郁症的风险降低了66.66%。

但中国历史上很多圣贤都有极强的反刍思维例如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以灭吴像卧薪尝胆这种事就足以让壹读君抑郁了)。

又有学者把反刍思维分为反省深思强迫思考两种:前者是有目的的、向内解决认知问题;后者指被动比较当前状况和无法实现的目标间之差距。并指出强迫思考与抑郁症的增加有关,而反省深思会随着时间推移,缓解抑郁症状

所以勾践灭吴后,就算曾经的反省深思让他抑郁过,也会在他取得胜利那一刻烟消云散,勾践卧薪尝胆叫自省。相比之下,那些天天沉浸在自己的苦痛中,像祥林嫂那样的人应该叫“反刍”才是。

所以自省≠反刍思维,过度“反刍”才真的会导致抑郁

反刍对人类食管不好,反刍思维对心理健康不好

什么人更喜欢反刍思维?

女孩子们注意了,在各项研究中女性的反刍思维占比、得分(有试卷的话)都高于男性。有学者认为这与女性的生理原因、心理动力学、性别角色有关,此外男女对消极情绪的反应方式不同,女性往往会因不开心的事胡思乱想,也就是动用反刍思维,男性却会因注意力被分散而忘记消极情绪。

另外,女性排解压力的方式也可能起到反作用,向朋友倾诉烦恼是很多女性常用的解压手段,但是朋友间这种相互分享负面情绪的过程,可能会让一些人深陷到负面情绪里,这就变成了——共同反刍

有很多心理学专家认为,这是导致女性比男性更容易陷入反刍思维,甚至导致抑郁症的原因之一。当然反刍思维并不是妇科病,很多男性也会和她们同病相怜......

雪诺再出来一下

比如历经8年的史诗级烂尾巨制大片《权力的游戏》中,雪诺在看完最后一集剧本后就泪崩了,片子杀青后还去疗养中心接受治疗。其实,他身边有很多快乐的事发生,结婚、成名即使片子杀青他可以休假,也可以像他在剧中的妹妹一样马上开始新的工作,结果他就死死盯住“我做了八年的事情走到了尽头”,并陷入无尽的感伤之中,你这样让剧中那些“英年早逝”的其他演员怎么想?

当然陷入负面情绪的演员不只雪诺一人,很多演员都会因过于投入角色,沉浸在痛苦中不能自拔而抑郁,有些人甚至自杀,所以演员是个高危职业。同样高危的职业还包括心理医生、警察等频繁接触负面事件的人,不良的环境因素会使他们比一般人接触不良事件的机会更多,如果自身再搭配只看坏处不看好处的认知障碍,就更容易导致反刍思维。

除了上述情况,孤独感也容易促使人进行不必要的反刍思维,有研究发现反刍思维与孤独感成正相关,即孤独感越高反刍思维频率越高,所以那些常常感到孤独的人要格外小心了。

反刍思维是病,得治

反刍思维首先建立在强大的防患意识上,而防患意识从远古时期就刻入我们基因里了,例如在野外,如果原始人类把石头看成狮子,会吓得肾上腺素飙升,并做好充分的战或逃准备,但如果他们把狮子看石头,那么他们就不会有后代存活,所以这种宛如神经病的防患意识,大幅提升了人类在恶劣生活环境中的存活概率。

现代人受祖先影响,都具备这种防患意识,所以我们的大脑更倾向于察觉威胁,相比正面信息,我们对负面信息反应更敏锐,也更强烈,这是人类大脑的负面倾向

有负面倾向没关系,总是有负面倾向就变成反刍思维了,那么我们如何抑制自己的反刍思维呢?不妨去学学那些不“反刍”的人。

  • 转移注意力

当你意识到自己进入反刍思维模式时,要马上停止这种无意义的思考(除非你有越王勾践的能耐),强制自己去做些有益调整情绪的事情,很多人在运动后能使自己的情绪达到较好状态,但每个人调整情绪的方法不一样,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就可以在反刍思维出现时有效阻断它。

  • 转化思维方式

即便是有不好的事情发生,积极的想法也有助于我们的心理健康,与其让负面思维在大脑中不停旋转,不如把它转化成一个正面的想法,即使摆脱不掉,一个正面的想法至少不会让你心力交瘁。

  • 拒绝“过敏源

很多反刍思维可能是同一类型的事件或人员引起的,比如与办公室里某个头脑不清醒的同事合作,可能引发你一系列的不良反应,为了防止此种类型的反刍思维,要避免再次与其合作,也许可以更好的保护自己。

外部“过敏源”一览

  • 医学干预

有时我们出现的负面情绪可能难以自行处理,这就需要专业的医学治疗来拯救我们了。

近年来针对反刍思维兴起了经颅电刺激经颅磁刺激等治疗方法,也许能更好地帮助深陷这种思维的人更快更好地摆脱困扰。

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里,我们确实没必要在意他人的眼光,但还是要顾及他人的感受,否则可能会使别人“反刍”。

参考资料

王雨吟, 林锦婵, 潘俊豪. 个体认知-抑郁模型:自我怜悯、完美主义、反刍思维和抑郁的关系[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5, 23(1):120-123.

刘旺, 田丽丽, 陆红. 反刍思维反应量表在中国职业女性群体的初步运用[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3, 21(1):42-44.

杨营凯, 刘衍玲. 抑郁反刍的认知神经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16, 24(7):1042-1049.

张金玲, 钟耕坤, 曹枫林. 抑郁症患者反刍思维与执行功能的研究进展[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6, 32(28):2231-2234.

Chen X, Lu B, Yan CG. Reproducibility of R-fMRI metrics on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strategies for multiple comparison correction and sample sizes. Hum Brain Mapp. 2018;39(1):300-18. Epub 2017/10/13. doi: 10.1002/hbm.23843. PubMed PMID: 2902429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