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克制欲望,如何排除疑虑,《止学》1500年前就说明白了

 南伯1 2019-06-27

人总有太多欲望难以实现,人总有很多疑惑无法解开,怎么办呢?

《止学》的心境卷就很好的回答了这个问题。

这里顺提一下我看书学习的不同之处,我会去研读那字面之后的意思,如若与你的不合,欢迎探讨交流。

《止学》曰: 欲无止也,其心堪制。惑无尽也,其行乃解。

这就是告诉我们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要停止下来,需要我们扪心自问,自己是不是贪得无厌了,自己是不是欲望求索的过多了,这样或许会警醒我们自己,停止下来。

而不能排除的疑虑,心中存有的疑惑,光靠想象是想不出结果的。那么怎么办呢?尝试着走一走不就知道了?而如果不能走,我们能不能画画沙盘,自己给自己做一个结果的推演呢?

《止学》曰:不求于人,其尊弗伤。无嗜之病,其身靡失。自弃者人莫救也。

不要害怕尊严会受到谁的伤害,只要不低三下四的去乞求别人,那么尊严就不会受到伤害。

没有不良的嗜好,也就无须担心自己的内心会迷失。

而那些内心不坚定的人,自我放弃的人,自己把自己想出问题的人的是谁也难以救回来的。

所以我们要学会想事情,太多的事情都是我们自己心里给想坏了的,而实际输出造成的结果是如何的,要试了才知道。

《止学》曰:苦乐无形,成于心焉。荣辱存异,贤者同焉。事之未济,志之非达,心无怨而忧患弗加矣。

痛苦和快乐在内心中,是没有一定的形态的,全部都是内心的一种想象。

成功与失败,荣光与屈辱,在外表上看着是有些不同,而真正聪明的人会对他们一视同仁,这都是人生不可多得的收获与经历。

有多少人在成功后忘乎所以,又有多少人在失败后销声匿迹;有多少人在得到荣光后妄自尊大,又有多少人在受到屈辱后自暴自弃呀。

要是以一颗平和的心态来看待,不是可以稳住成果。不是可以东山再起吗?

如果事情没有做到,目标没有实现,只要思想上能够正视,不去抱怨,所能造成坏的影响也就不会再增加了。

《止学》曰:仁者好礼,不欺其心也。智者示愚,不显其心哉。

具有大智慧的人都喜好礼仪,遵守规制,但这些人不会受到这些礼数的迷惑而迷失自己的内心。

这是要我们既要遵守规则,懂的礼数,又不要墨守成规,不知道进步。

就如我们看一些古书,有的古书没有表达的意思,我们为什么要说出来。因为时代是在进步的,我们要带着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

有智慧的人在你眼中看到的可能只有愚笨,这是因为他不想把自己的聪明暴露在外界。

这是告诉我们不要时刻去显摆你的聪明才智,聪明才智要用在有用的地方才显的有意义。四处去吹嘘自己聪明,自己厉害的人,只能被人所不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