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铁官徒苏令

 运河风情 2019-06-27

苏令(?~前14),山阳昌邑人,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由于与大户人家发生纠纷引起争斗而打伤了人,被关进牢狱送入昌邑冶铸厂成了一名铁官徒,铁官徒就是在铁工厂为官府无偿服劳役的刑徒。据《汉书》和《史记》记载,秦汉时期,产铁的县设大铁官,管理铁的冶炼、铸造和贸易。不产铁的县设小铁官,管理铁器铸造和贸易,全国设置铁官四十九处。

西汉成帝在位期间,政治腐化黑暗,土地兼并更加严重,由此导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致使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在官府及地主的双重剥削和压榨下,老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面对如此悲惨的命运,老百姓只有揭竿而起,用武装斗争来争取改善自己的境遇,可想而知,铁官徒的生活环境是何等的艰辛和恶劣啊!


汉代官方经营的冶铁厂聚集了大量的手工业工人,这些工人共分为官奴、卒、徒及雇佣工匠四个等级。据《汉书·贡禹传》记载:“今汉家铸钱及诸铁官,皆置吏、卒、徒,攻山取钢铁。”“吏”就是铁官属吏,指具体管理冶铁业作坊的官吏。“卒”是国家征调服役定期轮换的农民,每人每年一个月,按时更替,又称“卒更”。当时规定富人家可以雇人代役,月出钱二千,称为“钱更”,既雇用工匠,这是一种徭役剥削,卒的遭遇十分困苦。“徒”指因罪而被迫从事劳作的服刑人员,铁官徒就是在铁官监督下从事冶铁劳动的刑徒。“徒”的境遇比卒更惨,他们所受的压迫更加残酷。秦汉官营手工业,多是使用刑徒和奴隶劳动。刑徒虽有刑期,刑满以后仍为自由人,但当其服劳役时,不仅在工种、劳动强度和生活待遇等方面,同奴隶没有差别,而且不自由的程度有时还超过奴隶,如在劳动时必须戴上刑具。面对官府的残酷剥削和压迫,铁官徒忍无可忍,终于揭竿而起,爆发了声势浩大的铁官徒大起义,所到之处,攻击府衙,释放囚犯,杀死官吏,百姓纷纷响应,起义形式势如破竹,震撼了朝廷。

据史料记载,永始三年(公元前14年)十二月,山阳郡铁官徒苏令率200余同伴起义,迅速袭击占据了昌邑城,夺取了山阳郡的武器库,当时的民众一呼百应,一起声势浩大的铁官徒起义从山阳郡迅猛发展,风驰电掣,所向披靡。

山阳尉丞一方面紧急调集军队镇压,一方面快速向朝廷汇报叛军情况,寻求援助,朝廷接到情报后,赶紧调兵遣将进行镇压。

此印是汉武帝时期山阳郡都尉的佐官使用的印章。铜印通高2.0厘米,背面有筒瓦形状的印纽,印面基本呈正方形,长2.3厘米,宽2.2厘米。印文为汉篆白文“山阳尉丞”四字。都尉是管理地方军事事务的官员,都尉丞也就是都尉的佐官。山阳尉治所在单父城。此印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首领苏令自称将军,起义军展开流动作战,作战区域极为广阔。起义军屡战屡胜,连续击杀了东郡太守、汝南都尉等高官,势力迅速发展到19个郡国,雷霆万钧,震动全国,城池一个个被占领,被俘虏的官吏甚至没有“伏节死义”的现象。汉成帝立即派遣丞相长史、御史中丞等中枢高官持节督促围剿,同时,调兵遣将集结三十万大军从四面八方围歼苏令的部队,经过一年半的艰苦战斗,在永始四年(公元前13年)冬,纵横关东十九郡的苏令军主力被击败,苏令被汝南太守俘杀,而汝南太守也因“赫赫”军功高升为大司农。《汉书成帝纪》载,“汉成帝永始三年(前14)十二月,山阳铁官徒苏令等二百二十八人攻杀长吏,盗库兵,自称将军,经历郡国十九,杀东郡太守、汝南都尉。”《汉书五行志》也载,“苏令起义经历郡国四十余。”

铁官徒苏令这次起义虽然最终被官府镇压失败,但是,他为赤眉农民起义树立了榜样,也为西汉王朝的灭亡敲响了丧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