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眠药会不会使人依赖?也许会,也许不会,因为安眠药的种类不同,有的要有依赖性,有的药没有。及时有依赖性的安眠药吃了也不一定就会有依赖,因为吃安眠药的人又更大的不同。 讲一讲安眠药的依赖性问题安眠药是我们对能够改善睡眠障碍药物的统称,但其实安眠药的种类很多,何止数十种。这里我们来说一说临床上最有作用,也是运用的最广的两类安眠药。 苯二氮卓类药物 苯二氮卓类安眠药是目前使用次数最多,应用范围最广的辅助睡眠药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药物是艾司唑仑、阿普唑仑、劳拉西泮、氯硝西泮等,也是精神专科医院门诊的主力药物。苯二氮卓类药物长期连续服用超过8周确实可能产生药物依赖性,但也只是一种可能,因为每个人的个体存在巨大的差别,总是有人出现依赖性,有人却没有。 这其中,不同的药物半衰期有很大的不同,根据药物半衰期的不同,相对短效的药物使用更容易产生药物依赖性。因为停药后会出现报复性失眠,而半衰期长的药物,停药后的1-2晚药效没有完全消失,对于失眠还是会起到一定作用,而短效药物就没这么好运气了。 非苯二氮卓类药物 现在的新型安眠药,被称为第三代安眠药,是非苯二氮卓类药物,不同的作用机制决定了非苯二氮卓类药物没有苯二氮卓药物的依赖性困扰。这其中主要有佐匹克隆、右佐匹克隆、酒石酸唑吡坦片等药物。虽然还是有人说吃这一类药仍然出现了依赖性,撤药非常困难,但在药理机制上是不存在的,而实际上主要的依赖性,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依赖,不是身体上的依赖。这种依赖在临床上很常见。 如果服用安眠药产生了药物依赖会怎么样?有办法避免吗?药物依赖主要是在需要停药时容易出现撤药反应,主要的表现有焦虑、抑郁、烦躁不安以及报复性的失眠问题。撤药反应不是病情加重,只是体内少了药物成分后一种“报复性动作”,这样的“报复动作”是完全可以通过“逐渐安抚”避免的。 一般我们完全可以采用逐渐减少药物剂量的方法将撤药反应出现的几率和产生的影响降到最小,具体的实施方法是:每隔2周减少治疗剂量的四分之一,直到减少到最小剂量,然后缓慢停药。 也许撤药反应在所难免,但通过努力,将撤药反应降低到最小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起码我们可以克服药物依赖了,不是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