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干姜临床配伍应用及药理分析

 知识宝库以致用 2019-06-28
左树宇(1966-),男,蒙古族,主管中药师。
  摘要:本文通过对现代药理和传统中医理论进行研究,总结了干姜的性味、归经和临床配伍应用。并对干姜与大黄、巴豆、黄连、五味子、附子等配伍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干姜临床配伍药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R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530-01
  干姜为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其性味辛、热。归脾、胃、心、肺经。《药品化义》中叙:“干姜干久,体质收束,气则走泄,味则含蓄,比生姜辛热过之,所以止而不行,专散里寒。”所以干姜有温中、回阳、温肺化痰之功效。用于阴寒内盛、阳衰欲脱、或脾胃虚寒、呕吐泄泻、脘腹冷痛、以及寒饮犯肺之喘咳、痰多清稀、形寒背冷之症。干姜为临床不常使用的药物,但其配伍还是有一定应用价值。
  1姜与五味子配伍
  干姜、五味子配伍出自小青龙汤。五味子酸涩收敛,养肺金而滋肾水;干姜温中燥湿以绝生痰之源。二药参合,一散一收,一敛一开,互制其短,而展其长,利肺气,平喘咳,化痰饮,止咳嗽。二药主要用于治疗过敏性哮喘、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风寒型咳嗽等病。药理研究:①本药对复方能够明显升高致敏小鼠中脑A D 和 DA 分泌量,显著降低 H T 和 H 分泌量,这为其平喘作用提供了较为充 分的依据。电镜观察表明:本药对复方大剂量和小剂量组致敏小鼠肥大细胞膜形态完整,胞浆中出现较 大空泡,内含少量颗粒;模型组致敏小鼠肥大细胞膜破裂,释出较多颗粒;酮替芬组致敏小鼠肥大细胞膜基本完整,NS 组肥大细胞处于正常状态,表明此复方能够明显稳定肥大细胞膜,抑制其脱颗粒,从而抑制了过敏介质的释放,从根本上消除了哮喘发作的因素。②药物血清的对抗组胺作用实验表明,豚鼠口服此药对复方后,其血清中存在此复方所含有的抗组胺的活性成分,具有一定抗组胺的作用,且呈良好的量效关系。
  2干姜与黄连配伍
  干姜、黄连配伍,出自《伤寒论》黄连汤,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等方。干姜辛热燥烈,散寒邪,通凝滞,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之功,为温中散寒,振奋脾阳之要药;黄连大苦大寒,大寒能清,味苦性燥,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二药伍用,一温一寒,寒温并施,一辛一苦,辛开苦降,临床常用于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胃窦胃炎、痞证、胆汁反流性胃炎等病。药理研究:有报道表明,半夏泻心汤煎液对正常小鼠肠蠕动功能无明显作用。小鼠接受新斯的明后胃肠蠕动亢进,半夏泻心汤能显著抑制新斯的明所致的肠蠕动亢进,其肠道推进长度比值与正常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小鼠接受肾上腺素后,肠蠕动明显受到抑制,半夏泻心汤能使抑制状态下的肠蠕动活动增强并恢复到正常。实验表明,半夏泻心汤煎液对小鼠胃肠蠕动功能有双向调节作用。
  3干姜与附子配伍
  干姜、附子配伍见于四逆汤。干姜辛热燥烈,守而不走,有温中回 阳,通脉化 饮之功;附子辛甘大热,气性燥烈,走而不守,有斩关夺将之气,为通行十二经纯阳之要药。干姜长于祛里寒,以温中焦脾胃之阳;附子外通皮毛而除表寒,里达下焦而温痼寒,二药合用,主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休克、心源性休克的亡阳型、急性心肌梗死低血压等急重症。药理研究:①对血压的影响,对实验所致心源性休克有明显的升压作用。对家兔经耳缘静脉 1 次注入 3%戊巴比妥 1mg/ kg,使颈动脉压降至 5.33kPa,心输出量下降至 50% 左右。静脉给予四逆汤 2g (生药) /kg,颈动脉压和心输出量明显提高,并可减轻戊巴比妥对心率的抑制。②取16只健康雄性大鼠,经股动脉插管迅速放血,使血压下降到5.32kPa(40mmHg ),然后采取由股动脉少量放血或回输血液,使血压维持在40mmHg2h,之后从股动脉输回全部放出的血液。随机分为四逆汤组和对照组,于失代偿期开始时,从十二指肠瘘管灌注,结果显示两组最初放血量和最大放血量基本一致,但给药组剩余血量显著多于对照组,提示给药组休克失代偿程度较轻。
  4干姜与厚朴配伍
  厚朴、干姜伍用见于《内外伤风惑论》之厚朴温中汤。厚朴芳香苦泻,辅以干姜辛热之味,温中散寒,运脾化湿,可使脾胃枢机运转。二药相合,温中化湿以祛中焦寒湿,行气消胀,以疗肠胃气滞,具有相互协助作用,适用于脾胃寒湿,或客寒相乘所致的痉挛、小肠痉挛、结肠痉挛等病。药理研究:本方可抑制胃肠平滑肌的运动,对乙酰胆碱、氯化钡引起的肠管痉挛性收缩有拮抗作用,其解痉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受体、胆碱能受体及直接抑制平滑肌有关;厚朴对胃肠道有局部作用,干姜的挥发油和辛辣成分能使血管扩张,促进胃肠局部血液循环,提高机体的消化吸收能力。
  5干姜与大黄、巴豆临床配伍
  干姜与大黄、巴豆临床配伍用于攻逐寒积,巴豆辛热峻下,干姜性味辛温,温中散结,大黄性味苦寒泻下。三药合用,力猛效捷,为温下峻剂。临床用于治疗急性肠梗阻、慢性腹泻沉寒凝滞型等病。药理研究:在此药液浓度为 40ug/ml时,可明显提高家兔离体十二指肠管紧张性,表现为使肠管在紧张性升高的状态下发生收缩,但收缩幅度有所变小。当药液浓度为5ug/ml时,由表现为肠管紧张性先升高而后降低,收缩幅度也变小。拆方研究结果表明,巴豆对肠管所产生的效应与全方一致;大黄剂量较小时作用不一致,大剂量时则产生抑制效应,使肠管紧张性下降,收缩幅度也多变小;干姜的作用效果与大黄基本相同。从而说明,本方对肠管的兴奋作用主要来自巴豆。
  目前,有关干姜及其复方的药理作用的研究较为广泛,随着中医中药学的迅速发展与现代技术研究手段的结合,干姜的药理作用会更加明确,干姜复方也会更加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李甫林.半夏泻心汤对大鼠实验性胃溃疡防治作用的研究.陕西中医学院学报[J],1987
  [2]唐灿,沈映君,小青龙汤合剂平喘作用机理研究,中成药,1998
  [3]黄坚.用血清实验法观察小青龙汤对离体豚鼠气管平滑肌的作用.中药药理与临床[M].1995
  [4]张明久.温里药抑制离体肠管运动的机理探讨[J].中成药研究,1985,(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