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 华夏文明绵延5000年而传承至今,虽然很多真正传统意义上的文化、习俗已经不复存在,但珍存现有流传是每个华夏人民要做的事。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延续时间最悠久的一种便是玉雕艺术,各个朝代的玉器都能反映出当时的人文思想、艺术风格以及生活习俗等。 而玉雕中的中国风样式也是玉友们口中常说的仿古题材。 如果要定义仿古题材的作品,那么它是指雕刻从纹饰、题材、造型等方面进行仿古,从这些方面拟在传神,实则着重突出它对传统古文化的尊崇与传承。 如此件作品——仿古龙凤,亦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一件好的仿古玉雕作品对于用料、工艺、设计等因素要求都是非常高的。 原料上要求玉质上乘,且无伤裂等重大瑕疵,如有皮色用作俏色巧雕亦是更好;工艺上为了对称和均衡的艺术美感也要求制作者设计出众、刀法精湛。 此件作品由一颗完整独籽所做,原料整体较完美,通体金红皮也可用于巧雕,因此在设计上保留了料子原有的形状,以简约不简单的兽纹、仿古龙凤纹饰、仿古纹样、古文篆体分布于作品上。 玉器仿古的第一要素即是纹饰,纹饰是玉器上的符号,或朴实无华、或精雕细琢、或繁缛复加,每一个朝代的玉器都有其特定的纹饰。 而将这些纹饰整合于一件作品,又是一件考验玉雕师功力的事。 玉雕设计中既要融入当代设计审美和设计理念,又要在模仿的基础上将古玉文化的精髓加以继承和运用,并加以继承创新。 复杂多变的仿古纹饰,经玉雕师的设计与改良,既使人感受到厚重古朴的历史气韵,又带给人无限的遐想。 古文篆体“汉风”二字,不仅仅代表着一段时间、一个民族,还象征着一段铭刻的历史文化与艺术造诣。 “篆者,传也,传其物理,施之无穷。”简单二字却有无穷力量。 作品玉质细腻,温润犹存,雕刻上通体金红皮巧做仿古龙凤纹饰,用刀如笔,纵横恣意,工艺细致,一丝不苟,汉风古韵,颇有味道。 仿古龙凤,把件,新疆和田籽料,全身满皮,局部金红皮,真红皮无二上,一颗完整独籽所做,金红皮巧做仿古龙凤纹饰,参考白度一级,肉眼难见结构,打灯结构均匀,润度很好,油分十足,苏州名家精工,重34.5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