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读过唐代历史的人对节度使不陌生,大家也都认同节度使的藩镇割据导致了唐朝的灭亡,那么节度使到底是何方神圣,我们来分析它的前世今生。 节度使何时出现
这是第一次出现节度使名称。
这是节度使第一次成为正式官职。 所以综合来看,节度使在唐睿宗(李隆基的老爹)当政时第一次出现在历史舞台上。 节度使为什么会出现唐太宗时期,唐朝实行的是府兵制,就是平时军队都在全国600多个折冲府种地,需要打仗时把他们召集起来,然后委派一员大将带兵出征。 但是到了唐高宗后期,这招不管用了,因为此时的对外战争策略已经从太宗时期的战略进攻转变成战略防守。简单一点说,之前是唐朝打别人,你可以从容地从全国的折冲府召集军队出征,现在是别人打你,等你从不同折冲府集结完军队,敌人早跑了。 所以形势所逼,需要在边疆重地设立常备军队以抵御外敌,军镇应运而生,被派往管理这些军镇的一开始被称为大都督、行军总管等等,后来因为是持天子符节节制军队的使臣,简称节度使。 主要有哪些节度使,掌管多少兵力唐睿宗时节度使出现,到唐玄宗时期,节度使得到大规模发展,也出现了著名的天宝十大节度使,其成立时间、作战防线以及掌管军队的数量整体如下图: 可以看到范阳节度使掌管兵力最多,安史之乱始作俑者安禄山当时一个人兼了范阳、河东、平卢三地节度使,总兵力达18.4万。 节度使怎么变成藩镇的一开始节度使是代天子节制军队,军镇的节度使并不固定,皇帝根据边防情况随时调整,节度使任务完成之后就要回朝交差,并不会留在军镇。 但是很快这一现象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各地节度使变成固定的,而且有明确的管辖区域,这就为后来的藩镇割据提供了先要条件。 想要成为“诸侯王”,军权、财权、行政权缺一不可,这些都是唐玄宗亲手送给他们的: 拥有了如此大权力的节度使,一旦中央威信不够,割据称王是分分钟的事情。 安史之乱摧毁了唐王朝节度使的权力日益强大,但是如果中央朝廷同样强大,这些节度使也会老老实实的,但是唐玄宗就是这样一位历史关键作死人物。 统治后期,他宠信杨贵妃,任用她哥哥杨国忠为宰相,造成朝堂黑暗,而且杨国忠和安禄山两人结下大仇,于是就爆发了安史之乱,安禄山攻占了洛阳、长安,唐玄宗出逃,最后连皇帝的宝座都丢了。 在这场战乱中,中央朝廷的实力彻底暴露,此时中央只有10万战斗力一般的禁军,而安禄山是15万在边疆浴血奋战的虎狼之师,两边交战,一个月拿下东都洛阳,几个月后拿下都城长安,如此的不堪一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自此唐朝呈现出的是枝强干弱,再加上皇帝出逃,李唐王朝的威信都丧失了,各地节度使也都有了心里的小算盘,到了唐后期,各地节度使基本上都是各自为政,占山为王了。 节度使去哪儿了宣武军节度使朱温篡夺了政权,唐朝灭亡,进入五代十国时期,此时的开国君王都是节度使,到了宋朝统一中原,为了避免武人当政再次造成藩镇割据,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后,节度使就成了一个荣誉称号,并无实权,到了元朝,节度使彻底消失。 节度使是特定历史的产物,它伴随了唐朝的强大,保护了盛唐,但是它也是一只猛虎,稍不注意就会被反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