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类冒着生命危险吃美味野生菌,最终与“死神”擦肩而过的新闻不胜枚举,那么,怎么吃到对的菌子以免见到“小人人”甚至去了西天呢?记者从杂志《浙江食用菌》上搜罗了比较权威的巧辨野生毒菌的方法。 1、观外形 一般毒菌的颜色较食用菌鲜艳,菌体上有疣,有疙瘩,有的还会有红斑、沟托、沟裂等,菌伞上多呈红紫、黄色或杂色斑点,柄上有环和托。 2、闻气味 一般的毒菌摘断以后会有浆汁流出来,味道刺鼻辛辣、有恶臭及苦味,而食菌则有菌固有的香味,无异味。 3、变色试验 用葱白在菌盖上擦一下,如果葱白变成青褐色,证明有毒,反之则无毒。毒菌煮熟后遇上银器往往变黑色,遇蒜丁变蓝色或褐色。 4、牛奶试验 将少量新鲜牛奶洒在菌子表面,如果牛奶在其表面上发生结块现象,形成豆腐状物质,则说明菌子有毒。 此外,记者特别提醒,5至9月是野生食用菌中毒高发、频发期,要注意认真辨别,不要食用有毒野生菌,如不幸发生野生菌中毒,要及时就近送医救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