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祠流芳

 东方欲晓10 2019-06-29

古祠流芳----沙头山南崔氏大宗祠

位于南海区九江镇的崔氏大宗祠又称“山南祠”,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1565年),是崔氏后人为祭祀其最早到沙头的始祖崔世英而建,距今已有441年历史。中途经过乾隆四年(1739年)、嘉庆二年(1797年)、咸丰七年(1857年)、光绪十九年(1893年)四次大修。每当崔氏后人做官或者光宗耀祖后,就会回来扩建宗祠。

山南祠和其牌坊“山南世家”的称谓是后人为了纪念崔世英的先祖崔山南而来。当时明朝巡按、广东监察御使陈联芳称它为“山南世家”,以此赞颂崔氏曾经出过崔山南这样一个大官,亲题“山南世家”的牌匾。史书说:“案世家之为义也,岂不以开国承家,世代相续”,意指崔山南世世代代相传之家。直到现在人们还可以在牌坊上清晰的看到这几个字。

据史料记载,山南祠曾是一座纵深达百米,有108个门口的大型宗祠,占地面积达到4270平方米。其建筑格局名为“五凤楼”,是古代一种固定格局的楼名。现存的头进山墙屋檐有别于一般古代建筑中的庑殿顶、歇山顶或硬山顶;而山墙上“山南世家”几个大字上方出现的凤凰雕刻在盘龙雕刻上方的情形,在古代岭南建筑中更是十分罕见。其巍峨威武的气派、宏伟而精工的建筑,一直是沙头历史文化的标志性建筑。解放前后,山南祠是沙头的一所小学,1976年后既是小学又是中学。60多年来,山南祠为沙头人民培育了近万名学生,为沙头的教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上世纪70年代中期,山南祠因年久失修而危及到学生安全,在当时的特定社会条件下,古祠被拆除,现仅存前殿、牌坊及厢房。前殿为牌楼式,抬梁木构架,莲花托斗拱建筑,每层檐脊有灰塑彩凤,梁架上下雕花鸟和故事人物的立体图案,生动精巧。石牌坊为四柱三间楼式建筑,正面刻“山南世家”,背面刻“缵服扬休”,顶饰莲花托灰塑,抱鼓石是西樵山粗面岩石制作,雕花鸟、竹木图案。“崔氏大宗祠”的牌匾字,是明朝广东监察御史蔡结所题。礼堂上“永思堂”横匾三字是明朝兵部尚书左都御史两广总督王守仁所书。

为修建这座宗祠,花费了崔氏后人20年的漫长时间。山南祠在建造工艺上面极其讲究,就连普通的阶砖,每个工匠每天都只允许打磨四块。山南祠建筑精美,历史悠久,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和历史价值,各级部门都非常重视,1994年南海市政府公布“崔氏大宗祠”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广东省政府办公厅粤府办[2002]56号文件还将其列入广东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