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高祖刘邦的5大优点,纵观那些成大事者,皆为具备!

 五湖四海董庆银 2019-06-29

汉高祖刘邦的5大优点,纵观那些成大事者,皆为具备!

秦朝末年,起义不断,而作为楚国大将项梁之侄的项羽,起初是锋芒毕露,率先推翻秦王暴政,似乎成了天下民心所向。与此同时,还有一支起义军崭露头角,这就是刘邦领导的一帮兄弟,不过跟项羽的军队相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按理来说,如此发展,最终又实现大一统王朝的应该是项羽才对,为什么会是刘邦呢?个人认为原因在于“总结”二字。刘邦起义过程中,不管是失败还是最终的胜利,他都会总结自己,他称说过:“张良、萧何、韩信、三人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能取天下也。”而项羽失败后说什么呢?他说:“非战之罪,天之亡我!”由此可见,毫无检讨,到死都不能领悟。

那么刘邦,这位曾经的“小人物”,他除了会自我总结,身上还有哪些优点呢?

1.刘邦不会独断专行,能听得进去他人意见。

刘邦自己没文化,所以也不重视儒士。曾有位叫陆贾的儒士,他劝告刘邦要多读书,刘邦很不耐烦地说:“老子骑马打天下,哪用得着诗书?”陆贾气愤不已地说:“马上能得天下,难道要在马上治国吗?当年周武王以武力打下天下,之后文武并用,这才是治国之道。假如秦国平定天下后,以任治国,你还有机会拥有天下吗?”

陆贾的话虽然很刺耳,但是刘邦却虚心接受,并向陆贾求教。而陆贾也是很上心,为刘邦分析秦亡之因,讲述治国理念,每讲到精彩之处,刘邦便大声喝彩。后来,刘邦采用了陆贾的治国理念,并使西汉初期的经济迅速增长。

2.刘邦能抓住小人物所需,并懂得给予。

刘邦很会满足“小人物”所求,在刘邦眼里,天下百姓皆为“小人物”,小人物所需的就是安居乐业,刘邦只要做到让百姓安康,就没人会造反。

刘邦在夺取天下的过程中,建立了非常庞大的军队。后来他拥有了天下,但此时面临的是裁军,这件事一旦做得不好,有可能这些被遣散的士兵会造乱。而刘邦的做法却很明智,他遣返士兵的时候开出了非常优厚的条件:各诸侯国的士兵如果在关中安家,将免除他们徭役12年;如果回到故乡,将免除他们徭役6年;并且由国家来供养他们一年,可谓是衣食无忧。

这些被遣散的士兵,得到了如此厚重的待遇,他们哪还有闲工夫去造反。刘邦的这种做法,既避免了社会动荡,又给社会带来了大量的精壮劳动力。

3.刘邦为人谦虚,认可比自己强的人。

韩信曾说刘邦“将兵不过十万”,其实这是给刘邦留着面子呢。刘邦平民出身,虽当过泗水亭长,但他的实际水平是:“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治理国家,比刘邦强的人太多,比如像萧何、陆贾、陈平等;征战天下,比刘邦强的人更多,比如项羽、韩信、英布等。从这一点而言,刘邦曾谈论“三杰”时说的话,全都应该是发自内心的。

他能意识到当自己技不如人时,就得虚心向有能力的人请教。因此他在任人唯亲的同时,也能够重用贤才,并且愿意相信比自己能力强的人,哪怕他自己非常讨厌那个人。

4.刘邦为人大度,不会小心眼。

刘邦有个老乡叫周昌,刘邦称帝后,有一回在宫里搂着戚姬作乐,恰好周昌去找刘邦奏事,周昌见到后扭头就走,刘邦追上去抓住周昌便问:“我是什么样的皇帝?”周昌也不胆怯,说到:“你就是夏桀,商纣一样的皇帝!”这要是换了别的皇帝,周昌早被杀头了。但是刘邦不同,不仅没杀周昌,还让他担任御史大夫。

再比如雍齿,曾经背叛过刘邦,也曾经要杀刘邦,而刘邦也是非常恨雍齿,欲杀之而后快。但凡换了任何皇帝,一旦抓住了雍齿这样的背叛者,肯定是快意恩仇。后来雍齿被刘邦抓获,但他非但没啥,还给雍齿封了个什邡侯,最后什邡侯得以善终。对于曾经的敌人季布,也是如此。

5.刘邦能输得起,放得下。

刘邦跟项羽争夺天下,不过在此期间,刘邦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非常窝囊。尤其是彭城之战,汉军的五六十万人,被项羽区区三万人给击溃,刘邦仅仅带着几十人出逃,连刘邦的父母妻子都成了项羽的俘虏。还有固陵之战,因为韩信和彭越只是观战,导致刘邦被楚军困得不敢出营垒。

但是,刘邦的心态实在是难得可贵,他经历过多次的失败后,仍能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最终成为楚汉之战的胜利者。而项羽则不同,他是贵族出身,他自认为拥有高贵的血统,就得做到“士可杀而不可辱”。失败之后,明明可以渡江逃跑,然后卷土重来,但他却选择了在乌江自刎。说白了,就是死在了面子上。

如果拿刘邦跟项羽对比,刘邦胜就胜在了性格上,胜在了自己的心态上。汉高祖刘邦的这些优点,纵观那些成大事者,皆为具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