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量化历史研究】贸易的惯性:食糖贸易与殖民历史的关联

 dandong819 2019-06-29

本文为“量化历史研究”第 337 篇推送

西敏司著作《甜与权力:糖在近代历史上的地位》封面

(图片来源网络)

在公元1000年时,还很少有欧洲人知道蔗糖的存在;不过在这之后,他们开始逐渐了解蔗糖;到1650年时,英格兰的贵族和富翁们变得嗜糖成瘾,而蔗糖则频频献身于他们的药品、文学想象以及社会等级的炫耀过程中。最迟到1800年,在每一个英格兰人的日常饮食中,蔗糖已经成为了一种必需品——虽然仍然是价格不菲的稀缺品;到1900年时,蔗糖在英国人的日常饮食里提供了近1/5的热量。

             ——【美】西敏司,《甜与权力》,(Sidney W. Mintz,《Sweetness and power》)

“甜”是一种令人喜悦的味觉感受,自古便出现在各种文学想象之中,但产地和市场的分割,使得作为“甜”载体的糖很长一段时间里并未像在文学表达中一样流行于欧洲人的餐桌上。这种情况在新航路开辟之后得到了改变,热带地区茂密生长的甘蔗受到了殖民者的青睐。殖民者为了生产糖而不断进行殖民地扩张,通过“三角贸易”形成的奴隶种植园推动了蔗糖生产的规模化,使得糖与咖啡、烟草等商品推动了第一波经济全球化浪潮。随着蔗糖大规模流入欧洲,糖不但出现在贵族的餐桌上,也出现在工人的壁橱里,但糖的“甜蜜滋味”难以掩盖种植园的“暗无天日”。

随着殖民体系的瓦解,大量殖民地获得独立,“黑暗”的奴隶种植园已成为历史,但这种贸易流向是否也随之改变?亦或是存在“惯性”,过去的殖民历史仍然深刻的影响着今天的食糖贸易的政策和模式?Marie M. Stack,Rob Ackrill 和 Martin Bliss三位作者2019年发表于European Review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的Sugar trade and the role of historical colonial linkages一文就此问题作出了精彩的答复。

十九世纪末开始,亚非拉地区广泛开展了民族解放运动,对隶属于殖民体系的蔗糖生产造成了较大影响。为了缓解殖民地动乱对食糖市场造成的冲击,许多北半球国家对甜菜糖(甜菜适宜温带种植)的生产进行了补贴,之后欧盟也采纳了这一政策,将之作为共同农业政策(CAP)中的一部分。20世纪60年代后,南半球蔗糖生产得到恢复,许多前殖民地国家获得了优惠待遇。目前,南半球的甘蔗糖占全球糖产量的四分之三,其余为北半球的甜菜糖。

为了初步检验殖民历史是否会影响到当今的食糖贸易,作者分别在图一和图二给出了2015年粗糖进口和出口国前十名的情况。作者发现欧盟成员国、美国和日本是重要的食糖进口国,在出口方面拉美国家占据主导地位,与此同时,除泰国外的粗糖出口国均与欧洲国家有过殖民关系。换而言之,目前的粗糖贸易模式反映了过去的殖民历史。   

通过收集1961-2016年25个OECD国家与其他国家的粗糖双边进口情况(ITCS、OECD),所列的OECD国家包括欧盟国家、日本和美国都是主要的粗糖进口国。其他有关GDP、国际贸易、距离的指标来自于WDI、WB、CEPII。作者构建了一个1961-2016年的面板数据,使用引力模型(gravity model)进行实证,对历史殖民联系对于食糖贸易的影响效应进行估计,并且根据地理位置和粗糖生产方式进一步区分为不同的殖民联系类型,将历史殖民联系划分为“北—南联系”(North-South direction,即北半球国家和南半球国家的历史殖民联系)和“北—北联系”(North-North direction)。

因为南半球热带地区使用甘蔗制糖成本远低于北半球温带地区使用甜菜制糖,同时上文也提到了一些不同的贸易政策,北半球一些国家对甜菜糖的补贴和保护政策,以及对殖民地的贸易优惠政策对食糖贸易产生了差异性的影响。这使得“北—南”方向的历史殖民联系有利于食糖贸易,而“北—北”方向的历史殖民联系则阻碍了食糖贸易。

在此基础上,作者对“北—南”方向的历史殖民联系对食糖贸易的影响渠道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渠道:

第一,远洋航行和新航路开辟推动了食糖贸易在全球范围内的开展,良好的铁路网络也推动了食糖等大宗农产品的运输和出口,这一发现表明,进一步改善港口等基础设施的运转效率以及延伸内部交通网络,推动多种交通方式联运,通过集装箱运输有效连接海陆运输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南—北”方向历史殖民联系中南方国家的贸易收益。

第二,殖民体系的构建有助于欧洲语言和文化的扩散,在完整的模型中并不显著,因为北方国家在食糖贸易上采取的一系列贸易保护政策,如高关税、对甜菜糖的补贴,可能会阻碍这一渠道发挥作用。

第三,尽管制糖业拥有悠久的保护传统,但关税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并未构成食糖进口的重要障碍。相反,2009年对获得EBA资格的国家的食糖采取零关税后,语言所带来的交易成本优势便发挥其重要作用了。

第四,食糖贸易政策改革前期,欧盟通过Lomé Conventions和the Cotonou Agreement两个贸易协议赋予了19个ACP国家优惠市场准入机会,充分的推动了贸易开展。换句话说,欧盟1975年开始的政策为前殖民地提供了选择性的、非互惠的贸易优惠,维持了食糖的历史贸易流。但改革后期,符合EBA和EPAs贸易倡议的发展中国家的食糖出口却并没有得到显著促进。简而言之,欧洲和前殖民地之间的长期联系仍然会对食糖的贸易模式以及政策产生深刻影响,犹如惯性一般,保持既有路径。

殖民贸易不仅仅会影响到地区间的经济长期发展,同样对文化、社会、制度等方面具有深刻影响,体现在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不仅仅是糖,亦如咖啡、茶叶、棉花等新航路开辟后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通和消费的商品,塑造了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和一个个风格迥异的国家。

但无论是黑奴贸易,亦或是奴隶种植园,这些世界性商品背后也有着一段段“血泪史”,希望更加开放的世界能够带来更多的双赢,如季羡林先生在撰写《糖史》结语中写道的那样,“不同民族和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是提高和丰富彼此的生活水平和生活内容,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只要人们真正能理解到这一点,则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就会消泯,友情就会增加,人们所追求的安定团结就会真正得到”。


文献来源: Marie M. Stack,Rob Ackrill and Martin Bliss, Sugar Trade and the Role of Historical Colonial Linkages,European Review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19.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