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宋山水画《千里江山图》受到皇帝宋徽宗赞许,宰相蔡京题跋

 一修417 2019-06-29

2017年,中国故宫博物院首次把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呈现在国人面前,大家面对这幅长1191.5厘米,宽51.5厘米的山水画长卷,一时间默然无语。

若有所思的参观者离开展厅时唏嘘不已,摇头叹息。除了《千里江山图》深邃的意境,精湛的笔墨赋色给人的精神震撼以外 ,或许还有让人难以理解的问题困惑着内心,想不到这幅重量级名作的作者竟然是一位18岁的年轻人,今天这个年龄的人几乎还是孩子,即使具有绘画天赋可能美院还没毕业。但是在北宋,一位18岁的年轻人怎么会画出这么精湛的举世名作? 另外,这美到震撼心魄的山水画长卷,究竟画的是哪里? 画面要表达的是什么?

北宋山水画《千里江山图》受到皇帝宋徽宗赞许,宰相蔡京题跋

《千里江山图》局部

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先来看看北宋宰相蔡京为王希孟写的简历:“政和三年闰四月一日赐,希孟年十八岁,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诲谕之,亲授其法。不逾半岁,乃以此图进,上嘉之,因以赐臣京,谓天下士在作之而已。”也就是说,在1112年底至1113年初,不到十八岁的王希孟力戒欠工致之弊,绘成《千里江山图》,得到宋徽宗赞许,将这幅画赏赐给了蔡京。于是才有了蔡京的这段题跋,使今人得知王希孟简略的身世。

北宋山水画《千里江山图》受到皇帝宋徽宗赞许,宰相蔡京题跋

《千里江山图》局部

在这巨幅的山水长卷中,一座座突兀的崇山峻岭伫立在烟波浩渺的江湖之中,山势雄秀,群峰簇拥主峰,这颇为壮观的山水曾有人认为:可能画的是庐山鄱阳湖一带的盛景,也就是说《千里江山图》是以庐山和鄱阳湖为原型创作的。其实,从五代开始,中国山水画家开始把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融入山水画,所以在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位成熟的绘画大家,其审美理想都不受地域和具相的限制,他们要描绘的是内心向往的理想境界,画的是胸中之丘壑。或许画中某些形貌与现实中的山川地貌相似,但画家绝非在有意追摹描写某个地域之景色。

北宋山水画《千里江山图》受到皇帝宋徽宗赞许,宰相蔡京题跋

在构图上,《千里江山图》采用传统的散点透视,全景式山水走势向左右展开,虽气势恢宏,静谧的气息却袭人心魄。画家王希孟将雄伟壮丽的山势与浩渺的水系以及曲折回环的湾流融合为一体。烟波浩渺的虚空之中,群峰峥嵘,山势涌动,犹如平镜映天。画中的台榭楼阁和桥亭、村落、寺观、船舶,与自然山川和谐地拥为一体,形成视觉亮点。如长桥卧波、山坞楼观、柳浪渔家、高台望月、临溪雨亭、平江待渡、亭桥观流、轻舟荡漾、江上渔隐等一系列诗意化的景点。画中的人物栩栩如生,有起锚扬帆的鱼舟、有洒扫庭院的童子、下山赶集的樵夫,和早起的隐士们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悠闲意态,令人不禁想起《桃花源记》中人们的逍遥自在。人物形象以白粉点缀,颇为鲜明。

北宋山水画《千里江山图》受到皇帝宋徽宗赞许,宰相蔡京题跋

画法上,《千里江山图》通篇采用青绿山水,画中主要用石青石绿,淡色渲染高空和水面,在山脚和半空露出绢本的底色,彰显出晨光灿烂之感。画面所用颜料,均是矿物质的石青、石绿上色,使山石显得厚重、苍翠,画面爽朗而富丽。有时山石轮廓又用泥金勾勒,增加金碧辉煌的效果,虽然历经千年之久,部分颜色已经脱落,但是其画法仍然清晰可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