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哲学把“道”作为最高范畴,道就是世界的运行秩序,它表现为一,因此,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人合一,知行合一,身心合一,就是从道的层面讲的。
天人合一,天即天道,人即人性,天载道,心载性。道和性之间是什么关系,《中庸》讲,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意思是,天赋予人的秉性就叫“性”,顺应人的秉性做事就是“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就叫“教”。人性等同于天道,天道是一本之理,万事万物从天道中获得的秉性是分殊之理。万事万物在天道中只获得了部分天理,人是万物之灵,在天道当中获得了全部天理,因此,人性等同天道,王阳明将之概括为心即理。心等同天,性等同道,因此天人合一。
知行合一,有什么样的知,就有什么样的行,真知真行,错知错行,深知深行,浅知浅行,知行本来就是一回事,任何的行为背后的知,都与行相统一,没有脱离知的行,也没有脱离行的知,知行本来就是一体两端,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一念发动处便是行,也就是说,知和行原本就是一体的。
身心合一,这里的身指的是人的行为,这里的心指人的本心,本心就是天道,身心合一指的就是人的行为要符合天道,也就是中庸里讲的率性之谓道,王阳明讲的致良知。即人的行为听从内心
的召唤。
天人合一讲的是天理与人性之间的关系,知行合一讲的是知和行的关系本,身心合一讲的是人的行为要符合天道。天人合一与知行合一揭示的是真相,身心合一则是按照真相修炼的崇高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