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造购物中心新形象--先入为主

 半生飘泊半生愁 2019-06-29

今天,领导叫我写点新项目的文字,大部分内容都用来描绘主入口的设计概念,于是小编好奇的去搜了一下别人家的购物中心都是怎么做主入口的。

结果有些失望,国内的各大购物中心由于本身性质是存量商业,所以建筑格局制约了各部分的奇思妙想。新兴的几大改造项目倒是有亮点,国外也不乏利用建筑的变形演绎出更优美的入口和中庭。

国内扁平的购物中心入口主要有以下几点问题:

  • 入口同质化高,导致项目的辨识度和吸引力偏低。

  • 入口与内部空间搭配不合理,例如过大的入口空间会挤占租赁面积,太小的入口无法起到足够的引流作用。

  • 入口与项目动线搭配不合理,造成购物中心内部空间使用效率下降,无法维持商铺的均好性。

  • 入口周边业态品牌的设置代表了项目整体调性,不合理的品牌选择会拉低项目的整体品质。

  • 入口便利性、服务性不足,严重影响着消费体验,无障碍设施、雨棚到地面铺装、导视系统等各个细节都影响了消费者“迈入”的第一步。

随着消费者对商业项目的要求越来越高,各方面感官体验要从第一眼抓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购物中心中的各个元素在存量时代中不断迭代,衍生出新功能、新意义。购物中心的入口已不仅仅是建筑学中的大门,前广场、台阶、绿化、雨棚等等都是构成入口的重要元素,即使被存量空间所限制,玩好多元素叠加也是一种突破的方式。

比如:上海世茂广场

由世界知名建筑事务所Kokai Studios为世茂广场设计了一座巨构门头,打造一个潮流且富于冲击力的全新门户形象,采用通透简约的玻璃幕墙,重构商场在城市中轻盈时尚的新形象;外广场则设计了一座红色飞天梯,让消费者可极具仪式感地进入商场三层“大舞台”。

对比改造前的上海世茂广场,入口充分利用了原建筑构造,并在此基础上加入了浓重的红色以体现独特性,并完美实现了“城市剧场”的设计理念,与商场内的“剧院舞台”、“剧院观众席”、“剧院走道”、“后台”等不同属性的空间,遥相呼应,让消费者顺利融入“城市歌剧院”这一艺术氛围之中。


上海世茂广场的入口处改造让整个购物中心焕然新生,是印象中的它又胜过印象中的它,如今,光入口处的照片就让全国无数人记住了“上海世茂广场”这个名字。

身在日本的Tokyu Plaza也是成功以入口处让人记住的购物中心代表之一。Tokyu Plaza的入口灵感源自于对场地旧有建筑的继承,其由镜面拼接而成的万花筒般的入口空间不仅吸引着过路人群进入其中一探究竟,更是在各大媒体平台上收获了无数的关注。

日本表参道地区作为东京四大时尚聚集地之一,各种时尚大牌和前沿设计云集,这家购物中心却让人过目不忘。经由无数不规则镜面映射出的各色各样穿着时髦的消费人群,叠加光线反射形成的炫目效果,色彩斑斓又现代感十足的空间与表参道的时尚氛围相映成趣,成为了项目最具影响力的标志。

全玻璃立面的购物中心越来越多,这股浪潮似乎还未走到顶端。全玻璃的入口也成了主流之一,可以搭配各种营销活动布置新颖的设计形式吸引客流,还可以作为整个购物中心的橱窗,以舒适的环境和丰富的商品,引发人流进店体验的消费心理。

位于泰国曼谷的Siam Center 算起来是前辈级的案例了,由70年代建造的小型购物中心改造而成,室内设计以科技与自然元素为主,商铺采用了开放式的布局。

入口处大面积的落地玻璃,将散落在室内空间中的各个精品店铺完整地呈现在消费者面前。通透的立面削弱了建筑室内外的分隔,极大的延伸了商业的展示距离;下沉入口搭配霓虹LOGO营造了科技感,简单中体现出细节之美。凭借相辅相成的入口、立面和内部空间,自由开放的空间和独特的设计师品牌,重新开业的 Siam Center 在曼谷众多购物中心中常年保持着较高的人气,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尤其突出。

细看之下,Siam Center与国内各大购物中心的玻璃外立面区别主要在于玻璃的材质,Siam Center的明显通透度更高。印象中嘉里中心也是以玻璃幕墙为外立面主材料的购物中心群,但是玻璃多为深色,外立面多结合两种以上的材质打造出纹理效果。还有大名鼎鼎的北京三里屯太古里同为玻璃幕墙,但是花哨的外表正是它的标志。北京侨福芳草地也是全玻璃的外立面,由于节能的原因,加膜后的幕墙视觉效果偏蓝色。

杭州嘉里中心

上海静安嘉里中心

建筑作为城市构成的基本元素,与城市之间的关联不可忽视。入口的外侧通过雨棚、铺装、景观等营造出的过渡空间,是商业内部空间的延伸。好的过渡空间不仅提升了城市公共空间的品质,同样能吸引更多的人到访停留。如柱廊和骑楼,为人们营造了一个相对舒适的小环境,间接地提高了紧邻商业的吸引力。

位于奥地利格拉茨的 Nord Graz 在2015年改造扩建时,针对当地人群对餐饮、休闲娱乐空间的需求在入口处增设了高近10米的顶棚。顶棚将增设的小型商业空间与主楼相连,打破了主楼封闭的结构,同时以流线形状和鲜明的色彩增强了空间活力,顶棚下大面积的空间为市民休憩、游逛提供了宜人的环境,而顶棚两侧的商业无疑是受到了积极的带动,餐饮店外设的桌椅经常有市民聚会聊天。


顶棚本身的配色就很吸引眼球,造型也不失时尚感。国内鲜少有类似的案例,国内购物中心的主要做法是室内主题街区。即使有MALL+商业街的项目,也多采用不封顶设计。杭州五洲国际广场的商业街采用这种透明材质+白色篷布的顶棚,增加了舒适的自然采光和夜间灯光效果;加设休息座椅的公共区域,是周边居民逗留和网红餐馆等位的场所。

入口位置的选择以及入口本身的形态需要结合城市规划、区域功能、公共交通等城市层面的多种因素。由于现代公共交通资源丰富,各种轨道交通之间的衔接很方便,TOD这种商业形态也是蓬勃兴起,购物中心的入口与公共交通实现无缝对接可以为购物中心带来更多的客源,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地下入口的打造与标识。

新加坡ion orchard就是很好的案例,地下通道直连地铁站,门口还特别设置了不同的入口。由于常年高温的天气,造就了新加坡很善于打造地下城,多个商业街区都采用地下通道连接周边,规模之大绝对超乎你的想象。

上海K11艺术中心的入口也采用多个分层设置,视觉上类似于法国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

瑞典Emporia城市综合体由于优秀的建筑外观,削弱了入口的形象与观感。

无论商业还是建筑,核心都是从人出发。入口空间虽然只是整个商业建筑的一小部分,却是整个空间的序曲。对入口的便利性、舒适性、安全感等方面的认知,是人们在穿过入口时短时间内快速生成的印象,而高频率的使用,则会让这种印象不断加深。

无缝对接不仅适用于公共交通方面,对于无障碍设施的打造也需要做到用心细致,别让门口的台阶限制了婴儿车的到来,别让光滑的大理石减低了雨天的客流。越来越多的购物中心追求高品质服务,我认为细节才是体现服务用心与否的关键,从入口处着手,让您的购物中心与众不同又广受欢迎吧!

分享推荐:知库空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