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述而篇》第三章

 诸诸行无常常 2019-06-29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德”,旧注“德者,得也”。就是能把道贯彻到自己心中而不失掉,“德”不是凭空就能得来的,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思考、践行,才能使道深植于心、融会贯通,外在的表现就是品德高尚。

“徙”,迁移的意思,这里指按照义的准则改变自己的行为。另外一种看法将其解释为跟从的意思,跟从义的准则去做事,也可以解释通。

本章的译文是,孔子说:“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研讨,听到了应该做的事,却不能马上去做,有错误却不能及时改正。这些都是我所担忧的。”

朱熹在《论语集注》中引用了尹焞的话,“德必修而后成,学必讲而后明,见善能徙,改过不吝,此四者日新之要也。苟未能之,圣人犹忧,况学者乎。”意思就是品德必须通过不断的修行才能提高,学问则必须通过刻苦的研讨才能明了,遇见善事能义不容辞,有错误能及时改正,这四项内容是人不断提高的要点。如果做不到,圣贤都会担忧,况且求学之人?

孔子对于当时社会的现象提出了自己的担忧,同时,孔老夫子之所以将这四句话放在一些,就是因为这四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比方说道德修养和研讨学问的过程,很关键的一点不正是不断改正错误,也就是“不善”能改。所以孔子在感叹的同时也在教育自己的学生一定要从这四个方面加强自身修养的提高,才能确保自己的不断提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