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阳明:为人要正,处事要奇【王阳明】第17集

 梵哥 2019-06-29


王阳明:为人要正,处事要奇 来自老子道德经 00:00 13:19 点上方绿标收听【王阳明】 主讲:王守一

【微信公号:老子道德经】你不是傻,只是善良。这句话,是否也在困扰着您呢?

当世人把“傻”和“善良”组成一对并列关系,善良似乎蒙上了一种微妙的贬义,成了内心温暖的人受欺负,被轻视的正当理由。

于是你开始怀疑自己。甚至羡慕那些有心计,有城府的“聪明”人。可是,您知道吗?这些人往往只能得意一时,却很难得意一世。

所以想要过好这一生,我们又该怎么做呢?

其实五百年前,王阳明就用他传奇的一生给了我们答案:做人要正,做事要奇。

1

守正出奇,方成大事

《孙子兵法》有云:“以正合,以奇胜。”

明朝正德年间,王阳明时任江西巡抚,宁王朱宸濠意图谋反。

居心叵测的宁王为他设了一场“鸿门宴”试探王阳明的立场。

宴会上,大家一番寒暄之后,宁王突然露出满面的愁容:“皇上沉迷出巡,不理朝政,这样下去,大明江山,还有谁来管呢?”

王阳明颇为震惊,宁王这话,不就是摊牌吗。

果然,宁王的谋士李士实开始推波助澜:“难道真的没有人想过造反吗?”

话越说越过分,王阳明立刻站了出来,坚定地说:“就算是有人想造反,国家也一定会有忠臣良将!”

这番话掷地有声、正气凛然,心虚的宁王一时语塞。

明正德十四年,宁王发动了叛乱,王阳明自然成了他要除掉的第一个人。

可王阳明并不迟钝。他早就看穿了宁王的野心,提前离开了。

他明白,想要挽救水火之中的国家和百姓,不仅需要一身忠骨,还要有出奇制胜的谋略。

逃跑途中,他故意装作要走大路,让所有人都看到,转身却悄悄乘坐小船离开。这一招瞒天过海果然骗过了宁王,王阳明成功的逃到了吉安。

逃到吉安后,王阳明开始集结力量与宁王抗衡。此时,宁王早已手握十万精兵,双方厉兵秣马,只待一战。

为了拖住宁王,王阳明竟打起了信息战,他在宁王的驻地制造了一大批假檄文,大肆散布虚假消息,说自己领兵十六万,个个都是精兵强将,实力远超宁王。

彼时的宁王恐慌至极,叛军阵脚大乱。宁王犹豫不决,不知道应该先出兵攻打南京,还是驻守江西时,他看到了王阳明写给谋士李士实的密信,内容是:

“劝服宁王,攻打南京。”

当然,这封信是也是王阳明伪造的,目的,就是骗宁王留在江西。多疑的可宁王看后,果然信以为真。下令留在江西按兵不动。

宁王屡屡中计,王阳明因此赢得了大把的时间集结军队扩张兵力。王阳明最终如愿以偿,保住了祖国的江山。

这场史称“宁王之乱”的闹剧,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只存在了短短的四十三天,便终结于王阳明之手。

做人要正,但做事要奇。你的道德素养决定你会做什么样的事,而能否成功,取决于你怎样做事。

为人端正,会选择做利人利己的事情。但不是一腔热血就能实现目标,你需要学会随机应变,掌握处事技巧和方法

2

守正出奇,无懈可击

爱默生说:“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微信公号:老子道德经】

王阳明是个善人,但是他也非常精明。

在平定宁王之乱的过程中,王阳明立下汗马功劳,俗话说得好,木秀于林,而风必摧之。很快,歹毒的江彬就把他当成首要的攻击目标。

江彬是锦衣卫和东厂两大特务机构的头把交椅,位高权重,同时还贵为武宗义子的他在朝中也是炽手可热,不仅如此,他还热衷于在皇帝面前构陷忠良。

而他手中的锦衣卫,发展到了武宗时期,也早已脱去了拱卫帝王仪仗的原始作用,发展成了一个,为了督察官员作风可以不择手段,狠毒至极的特务机构。

有了职权的掩护,江彬终于向王阳明伸出了毒手。这位阴鸷的权臣自是不遗余力的想置王阳明于死地。他开始严密调查王阳明,结果却令他大失所望。

王阳明身上简直挑不出一丝毛病,他就是一个兢兢业业的忠臣清官,他不光清正廉洁,从不收受贿赂。而且作风正派,青楼赌场,在他眼中如若无物。

孔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江彬这样的真小人,没有证据,也并不影响他在皇帝面前挑拨离间。可他碰了一鼻子灰。荒唐如武宗,都知道王阳明志虑忠纯,品格高尚。

可即便如此,江彬还是不肯罢休,一定要抓到王阳明的把柄。终于有一天,江彬想起了宁王之乱,他以为自己找到了所谓的把柄,自作聪明的派手出了手下张忠。

张忠质问王阳明:“宁王在江西经营多年,一定家财万贯吧?”

王阳明答道:“那是自然。”

张忠窃喜,以为自己抓到了王阳明贪污的证据,意味深长地问:“那为什么抄家的时候,抄出来的家产那么少呢?”

张忠想干什么,王阳明心知肚明,他是一脸神秘地说:“张公公,我正好也想和你商量一下这件事,我在宁王那里,发现了一个账本,很多财物的去向都在上面,收款人的名字也写得一清二楚,您很想看一眼吗?”

张忠顿时吓得体似筛糠,原来他也收了宁王不少钱,这账本上,自然少不了他的一席之地。他急忙推辞:“不用了,不用了。”

后来,江彬还是会三番五次找王阳明的麻烦,可王阳明品行端正又多谋善变,江彬一次都没有得手。

为人行正道,弃邪念,处事光明磊落,那么,害你的人自然也无机可乘,正所谓“身正不怕影子斜”。

然而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总会有些恶人鸡蛋里挑骨头,吹毛求疵。平日里那些正派的做事方法,对他们根本没用。唯有一反常态,攻其不备,亮出你的锋芒,才能有效的保护自己。

3

守正出奇,辉煌一生

司马光说:“德才兼备者,为圣人。”

五百年来,王阳明一直被世人尊为“圣贤”,是因为他既能卓尔不群,又有高风亮节。

王阳明出身书香门第。在那个盛行科举取士的年代,父亲王华,自然是希望他能考取功名,光耀门楣。

可是人各有志,不是旁人的口舌能左右的。十七岁那年,意气风发的王阳明对父亲王华说:“我要当圣贤。”

王华气得直接掌掴上去,先秦已亡,他觉得儿子在这个年代想做圣哲,怕不是疯了。尽管父亲不理解,王阳明并没有放弃,他在这条鲜少有人的奇路上坚持了下去。

他到处求学问道,刻苦钻研,甚至不惜躺进石棺以超脱执念。经历二十年的探索,终于悟道成功,开创心学,成为了哲学家。

虽然智慧超群,学问颇深,但王阳明却没有一点架子。他四处讲学,遇到的学生,无论贫富贵贱,他都一视同仁,以诚相待。

学生王艮前来拜师时,穿着怪异,引得很多百姓前来围观。王阳明一眼便看出来,这个行为乖张的年轻人,只是想借着自己出名而已。

王阳明却接纳了这个学生,他不但热情招待王艮吃住,还悉心地传授知识。王艮知道这一切后大受感动,对这位师长心生敬意。

王阳明用自己的智慧和品格征服了无数人。无数弟子慕名而来,心学很快风靡全国大受推崇,王阳明一跃成为和孔孟齐名的圣贤。

做人要正,做事要奇,二者相辅相成,才能成就璀璨人生。

如果王阳明像普通人一样,读书只为步入仕途,放弃了自己的哲学理想, 他也终究像个常人一样,泯灭在历史的长河中。

如果没有高尚的人品,学问再深,王阳明也不可能成为圣贤。

人生道路上,你的能力决定能走得多快,而你的素养,将决定你能走到多远。为人端正,才能不落人口舌,才能稳步向前。

做事要奇,要讲究方法。对付恶人,只有出其不意才能取胜;人生方向,只有特立独行才会精彩。

愿你也能如王阳明一般,守正出奇,辉煌一生。请您转发分享,福生无量天尊!【微信公号:老子道德经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