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是谁?我从哪来?人生的意义在哪里?

 无事不登三宝殿 2019-06-29

人生在世,从一生下来就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

从婴儿时期对父母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

到幼儿时期会问:“我们是从哪里来的?”;

再到青年时期我们开始思考亲情,爱情,友情;到“弱冠”之际我们又对该怎样生活,怎样对待他人,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产生了思考;

再到“而立”之年,我们恐怕又会对之前所思考的问题一个一个全部推翻,重新建立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不惑”之际,我们对世界,对人生已经有了一个较为系统的观念,并在今后,始终坚持这种观念生活,学习,工作。

可见,我们一生都在思考,思考的问题也在不断变化。但我们细细想一想,抛开工作、学习中具体的学科问题之外,我们思考的是什么?

一、哲学是什么

我们抛开具体学科问题之外所思考的,恐怕还是我们应该怎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抱着什么态度面对这个世界,面对身边的人?

这是人生中最大,也是最根本的问题,这也是哲学最根本的问题。

我认为的哲学就是以帮助人们认识世界为基础,以提高人生境界为目标,最终到达每个人思想充实、道德品行健康的学问。

对大多数人而言,哲学是一个既抽象又空洞的词,也许会有人能谈上几句自己的理解,但哲学是什么?

恐怕还真没几个人说的准,因为哲学本身就是从提问开始的。

可以说,哲学是什么,是一个像1+1一样,既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又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说他简单,可以说自从人类开始使用语言,文字之初,就已经存在;

说他复杂是因为自从他出现,就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彻底解决这个问题,现在没有,将来也不可能有。

我认为哲学是与人相关的,哲学之迷就是人之谜,人是哲学的核心,人的本质就是哲学的本质。

而人一生中最主要的两个问题应该是:

1、对世界的追问,探寻世界到底是什么?

这里的世界并不仅仅是咱们所见的物质世界,还包括精神世界。以及世界的起源,现状及未来。

2、追问人生到底有什么意义,就是探寻我们人生在世到底为什么活,怎样活。哲学脱离人生,也就不叫哲学;人生要是没有了哲学,人生也是盲目的。

哲学就是教人以经得起生活中的磨难,处理人生中的问题之学。

二、我对几种主义的理解以及思考

“哲学”这个词,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是不存在的,但是不能说我国古代没有哲学思想,我国古代的哲学思想跟近现代西方的哲学相比较,没有形成完备的理论体系,但是不能否认我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对于我国人的生活、工作产生了不可泯灭的影响。

(一)儒家思想

儒家认为现实世界最重要,也强调“学习和实践”,“对未知的鬼神领域敬而远之”,自己要追求的是“仁义礼智信”,五种品性的重要性依次从高到低,前面高级,后面次之,个人要量力和尽力而为。讲人生必须追求“仁”,不行就先求“义”,还是不行就先求“礼”,先求“智”,最差情况也要求个“信”。认为管理者要以表率教化的方式来管理社会,而个人也要追求道德来完美自身。

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是一种内在修养的功夫和境界,落实到行动上就是要追求恭、宽、信、敏、惠五种德行。“恭”:恭敬、谦让。“宽”:宽容、心胸宽厚且宽广。“信”:诚实、不虚假。“敏”:理智、理性的思维头脑。“惠”:拥有大知识,做事中和、不极端。

儒家的另一位集大成者孟子,他的学说也是以人为其出发点,由此建立了一种融会认识论,修养伦,天人关系为一体的生命道德哲学。

主要内容有:尽心、养性、事天、立命。他认为人性修养的目的就是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他还主张民本思想,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我们看出儒家思想一直都是以修自身的品德为出发点,并对此处的品德做了规定。

传统的责任感思想、节制思想和忠孝思想,都对封建帝国的统治打下了坚实的统治基础。

儒家的“礼治”主义的根本含义为“异”,即贵贱、尊卑、长幼各有其特殊的行为规范。

只有贵贱、尊卑、长幼、亲疏各有其礼,才能达到儒家心目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的理想社会

国家的治乱,取决于等级秩序的稳定与否。

儒家的“礼”也是一种法的形式。它是以维护宗法等级制为核心,如违反了“礼”的规范,就要受到“刑”的惩罚。

所以儒家思想,在我国历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与其说儒家思想更重视对“仁”的培养,更不如说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最好的工具。

从隋朝正式实行科举制以来,一直考的科目就是四书五经,正是这些儒家思想,学子们含辛茹苦,十年寒窗,学的正是这些儒家思想,考的上的公民自然成为了国家机器的一份子,有所学的治世;

而没有考上功名的,所学的也是符合国家统治思想的儒家思想。这样一来,国家稳定,民众稳定。

所以,我个人认为,儒家思想最大的功劳是维护了封建国家的统治,对于人的自由发展是有阻碍作用的,过多限制人出与本性的欲望。

(二)佛家思想

知错就改,随时改变错误的信仰,即是佛教。不脱离实际的、发展的、辩证的思维,是佛教徒的思维。

所以,佛教的特点是:既自由思想,又理性科学

佛教认为“每个生命都有佛性,都能解悟成佛”,但已成佛的只能对未成佛的进行教导和点拨,却无法取代个人的修行和悟性,不信佛的人不会被佛主另加惩罚,只是自己在世俗红尘痛苦轮回而已,是一种不关心现实世界,追求内心澄静的出世思想。

佛教相信每个人的命运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佛教其实并不推崇科学的敌人——迷信,相反,佛教是推崇理性、反对迷信、注重因果的,它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思维内容,并一向支持科学技术发展。

佛教思想主要是对个人的发展起了极大的作用,佛教的“轮回说”,其实是对个人的修养、行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佛教讲“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鼓励人们在今生中多做好事,多做善事,即使这一世没能有一个好的结果,但是会影响我们的下一世或者是自己的子孙后代。

这种思想指导人们为人处世的原则,让人们不要计较这一世的功过得失,应该把眼光放长远,只要一心向佛,一心做好事,总会得到一个善果。

这很好的解决了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规范问题,让大多数人们不做坏事,多为别人考虑,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国家的统治。

(三)道家思想

道家与佛教类似,但要求得的不是内心的解悟成佛,而是“领悟大道,让自己的行为在自然世界中自由而合乎天道”,这个“道”又与儒家的最高目标“道”相似,强调最重要的过程与佛家一样也是个人的修行和悟性。

老子有“三宝”:一是慈。慈代表母性的特质,因为万物都来自于道,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所谓“敬人者,人恒敬之”。“慈”一方面表现出博大,从容的胸襟,另一方面也是指对人做事情不可过满过溢,要保留有一定的余地。

从大的方面来讲,“慈”是与万事万物,与天与地融为一体,也体现了一种“道”的精神;从小的个人的方面来讲,对周围的人有慈爱之心,能够帮助我们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是俭。俭就是对待万物的一种态度,也代表着节制欲望。

“俭”应该是一种简简单单,朴朴实实,实事求是的作风。

现在社会人们都追求奢侈的物质生活,房子要住大房子,车要开豪华车,吃要吃山珍野味,玩要玩得过瘾刺激等等。

所以人类越来越注重肉体的满足,而忽视对精神的追求。所以说很多人无法独处,享受不了静坐。

如果我们能将自身简单化,既有物质生活的简单化,又有心理的简单化,少一点贪嗔痴念,那我们就会少很多的痛苦和烦恼,会有一个比较幸福的人生。

三是不为天下先。

老子说:“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古往今来,凡是能成就大事者,没有一个不是先静观其变,只有在水到渠成之时才果敢地行动的。

往往是争先者,虽然这些人极其聪明,但耐不住寂寞,在事情成形成势之前就盲目行动,导致被撞得头破血流,甚至丢失了性命。

“不敢为天下先”绝不能狭隘地认为是“枪打出头鸟”,而是做事情要审时度势,要有耐心。“天之道,不争而善胜 ,不争而自来”。

道家所讲的“道”,我个人认为还是世界上一切客观规律,整个道家思想应该也是要告诉我们,我们所做的任何事情一定要符合“道”,要顺应天意,不要逆天而行。只有这样才能够去的真正的成功。

(四)马克思主义

共产主义信奉“辨证唯物世界观”,强调“学习和实践”,追求一种没有奴隶剥削、封建压迫、资本榨取的理想大同世界,要为全世界人民的“解放”而努力,而解放的对象不是是否信奉共产主义的个人,而是受奴隶剥削、封建压迫、资本榨取的整个阶层,对不信奉自己的人仅仅是不能入党或已入党就开除而已,信仰以外的人仍然可以是自己要解放的阶层中的一员;而这种解放过程主要是通过思想争取和阶级斗争来实现。

我个人认为唯物辩证法的内容对我的生活影响最大。

唯物辩证法,是一种研究自然、社会、历史和思维的哲学方法;是由马克思首先提出,经其他马克思主义者发展而形成的一套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思想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组成部分。

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世界存在的两个总的基本特征,从总体上揭示了世界的辩证性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各个范畴,从不同侧面揭示了这两个基本特征的内涵和外延;矛盾(即对立统一)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

“普遍联系”这部分的内容让我在生活,学习上收获颇丰。

我现在看问题会把一个简单的问题跟很多内容联系起来,从事物的一个角度出发,找到尽可能多与此事物联系的事物,放在一起考虑,尽可能的把事情考虑清楚,考虑明白。

三、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我个人认为,人生下来就是受苦的,不仅仅因为我们的脸就是一个苦字,我还认为,既然自然选择了我们人类成为这个世界上最高等的动物,那么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就不是来享福的,或者说我们原本的目的不是来享福的。

我们既然成为了世界上最有智慧的动物,我们具有任何其他动物都没有的优势,我们就应该承受别的动物所不用承受的痛苦,比如说:我们适应环境能力很差,冬天要穿的很多,夏天要穿的很凉爽;我们被法律、道德限制了很多的自由。

我们不能够在公共场合抽烟,大声喧哗,我们不能随意杀人等等,都是我们作为最高级生物所受的苦。也正是因为,我们具有高度发达的大脑,我们才会对各种各样的问题所困扰,衣食住行得不到满足,夫妻之间的争吵,领导的批评甚至因为停电所带来的不便,都可以使我们郁闷,生气。

这也是我们作为高级生物所必须承受的苦。但是我认为最让人苦恼的还是对“死亡”的恐惧。

人类在宇宙的历史长河中,恐怕比弹指一挥间还要短暂,但是几十年对于一个人来说又是那么长,那么让人留恋。

我们害怕“死亡”,苦恼我们一旦“死亡”就无法享受物质对肉体的满足,就无法享受思想的乐趣。这也是让人类最苦恼的一个问题。

对于整个世界我也有一个天马行空的想法,我认为细菌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令人恐怖的物种。地球已经形成46亿年,多细胞生物生物也已在5-10亿年前出现,可是在多细胞生物产生之前,地球发生了什么?

我们也不能否认这这30亿年之间地球什么也没有,有可能细菌早已生活在地球之上。细菌的存活能力极强,繁衍方式是靠自我复制,比人要简单得多,顽强得多。细菌也有可能有自我意识,脑细胞聚一起释放电讯号、化学讯号。

细菌也有可能聚在一起产生自我意识,并进化,30亿年的时间已经足够让细菌进化到一个比较完备的状态。

而我们所处的时代,也有可能是细菌的文明,我们有可能被细菌所奴役,我们的生死都是细菌所控制的,如果我们不完全破坏细菌(其实我们也做不到,历史上各种新型病毒的产生;

我们也只能简单的杀死某些细菌,但不会杀死所有细菌,因为我们也要依靠细菌维持我们人的存活),细菌就不会关心我们的科技,我们的文明;

一旦让细菌意识到我们的存在威胁到细菌文明的延续,他们就有可能把我们消灭。

我个人比较相信佛家的学说,相信因果论,相信人有轮回。

所以我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做善事,希望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我相信这一世多做好事,会对我的下一世或者我的子孙后代有好的影响。

并且我还认为,我这一生的任务,就是今天的我比昨天的我进步一些。

我们不能够总想和别人相比较,我们应该多和自己比较,只要今天的我努力过,相对于昨天的我有一丝进步,就可以让我满足,不会让我得到很多不必要的烦恼。

就这两个观点指导我的生活、工作,前者让我多做有利于别人的事情,把自己的个人利益放在第二位;后者让我多读书,多掌握知识。

任何学科研究到最尖端,最深奥的部分都会与哲学产生高密切度的联系。

甚至有时候会发现,很多科学的最新成果,其实哲学早在几百年前就已经解决了。

这就让我对哲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与思考,我认为学好哲学是很必要的,不仅仅规范了我们的日常生活行为,还给我提供了科研的思路,更重要的是给了我思想,给了我智慧。

文章作者:田子曾,《中国年轻人》作者,自媒体人。

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