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提高互联网产品存活的关键——产品人员的虚拟化项目管理

 观道者 2019-06-30

全球EMBA俱乐


01

互联网产品中的项目定义

项目管理就是与产品密切相关的一个知识领域,同时也是产品经理日常工作中经常要负责的一部分内容在很多敏捷开发的互联网公司中,产品是项目制,功能也是项目制,在策划一个新功能的时候,对于产品经理来说就是在策划一个项目。在PMBOK第六版的官方指南中,项目指为创造独特的产品、服务或成果而进行的临时性工作,项目有固定的起止时间周期。在大一点的互联网公司,多个产品经理为同一个产品服务,每一个产品都会绞尽脑汁想一个idea去实现产品、用户的价值提升。每一个idea就是一个项目,当项目经历了立项、启动、执行、上线、收尾,这个项目就变成了产品的一个功能或一个服务。

互联网产品要能快速灵活迭代并存活,关键要做到去权力中心化和超强的团队执行力,早期传统软件企业实现矩阵式组织管理,即产品负责人下设多个项目小组(项目经理),但互联网产品功能需求多变、跨度大,需要项目小组结构更加灵活、虚拟化,在难度面前许多公司不提高产品人员素质,反而将此岗位弱化为产品交互美工设计,导致互联网项目失败率进一步提高,业界能说能写的PM多如牛毛,但能分解成N个小项目并用项目管理技能来落地并创造价值的少之又少!

02

产品中的项目启动——需求收集

这个阶段其实是产品经理最擅长的领域,即为什么要做这个项目? 需要回答以下8个问题:1)服务的用户群体是谁?2)解决的问题是什么?3)解决方案是什么?4)你的优势是什么?5)衡量效果的关键指标是什么?6)与竞品相比,你的门槛优势是什么?7)项目成本有多少(人力成本、时间成本)?8)项目收益有多少(收入、用户感知)?

回答好这8个问题后,就可以拿着idea去申请资源立项,对于老板来说,往往更关心项目成本和收益:即用最少的人力、时间成本,得到更大的收入、用户价值提升。在这个阶段,对于负责项目的产品经理来说,需要输出的是需求文档及原型,这是用来打动老板的基础,也是需要与涉及项目团队成员沟通需求的基础。

预先设定规则,根据贡献值设定虚拟项目(技术)负责人、测试负责人,在遇到问题时可以找到对应负责人沟通,后续根据需要并能灵活轮换相关负责人,形成技术人员赛马的公平竞争格局,在快速将技术转化为产品价值的同时多劳多得,从而激励技术人员积极攻克无数技术堡垒!

03

产品中项目执行与监控

基于需求文档MDA模型驱动设计与开发、测试进行沟通,确认需求并由相关人员给出工时,在需求确认阶段要注意的是,每个迭代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是有限的,并不是所有的需求都要在一个迭代干完,参照MVP设计原则,项目也是按照一期二期这样规划的。所以在需求确认过程中,确认需求的优先级及排期,哪些必须一期实现,哪些需要在二期进行完善。在进行需求优先级排序的过程中可以参考KANO模型,同时也要根据需求点的工时排列,保证在当前排期内可以完成。这个阶段,输出的文档并非需要由产品负责,而是由具体的开发人员、测试人员、设计人员给出各自负责功能的任务项拆分,细化到天的颗粒度,保证任务是在监控的范围内。

04

产品中项目收尾

在项目上线后,召集项目成员进行项目的总结与复盘,同时基于项目上线后的效果进行监控,为项目的下一期规划提供指导意见。如果通过项目发现与市场、用户完全不契合,那么尽快放弃寻找新的方向;如果项目效果还不错,还有值得优化提高的地方,寻找可以优化的点进行新的排期与规划,通过不断的迭代提升产品价值,为用户创造更大的价值。


↓↓多多留言互动的人会变得更智慧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