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保险资管公司 管的是自家的钱,保费决定收益 但只是靠自己,收益总是受限 那就要把饼画大 于是乎~ 现在的保险资管公司 还管别人家(第三方业务)的钱 从其对第三方业务的偏倚程度看 可以分为三大类 1 三 类 资 管 公 司 2019年5月26日“13精“发布了23家保险资管公司2018年经营状况大比拼数据,从营业收入、资产规模、经营绩效等方面首次对保险资管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作了全面分析和揭示。 由于保险资管作为大资管领域的一个特殊细分行业,其成立是依托于特定的保险母公司,受托管理母公司资金是保险资管公司的重要“天职”;随着行业的发展,保险资管也日益重视第三方业务的开展,通过第三方业务向外输出在长期受托管理保险资金过程中所积累的“资产配置”、“固定收益投资”等优势投资能力、从而参与整个大资管业的竞争。 ▎从行业整体看 截至2018年末第三方业务约占整个保险资管业管理规模的23%,但资金规模增速已远超系统内保险资金规模增速(7.7%)而达到13.7%[注]; ▎从公司个体看 受所依托的保险母公司规模体量的限制及发展路径选择的不同,目前23家保险资管公司在“服务母公司或发展第三方业务”的偏倚程度上也出现了明显的分化:
由于受托管理母公司及体系内其他关联方保险资金的收入受非市场化因素影响具有一定的不可比性,为更客观地衡量保险资管公司的盈利能力,我们根据23家保险资管公司所披露的2018年报(取合并报表数据)及年度关联交易信息,对其年度营业收入中来自关联保险企业的管理费收入进行了逐一计算,以剔除关联保险企业收入后的部分代表第三方业务收入,从而对保险资管公司第三方业务收入规模、占比及对全部成本支出的覆盖程度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 2 规模、占比、成本 看资管公司发展模式 ▎①从第三方收入规模看 23家保险资管公司 累计实现的第三方收入总额 约92亿元 其中,第三方收入规模大于15亿元的有2家,分别是平安资管和泰康资管; 5-10亿元的有3家(10-15亿元的公司家数为零),分别是华泰资管、太平资管及国寿资管; 3-5亿元的有3家;1-3亿元的有8家;1亿元以下的有7家。 大于5亿元的前5家公司第三方收入合计占了行业整体的2/3以上,头部效应同样明显。 ▎②从第三方收入占比看 行业整体第三方收入 占比约为51% (92.4亿/179.9亿) 分布同样不均衡,仅11家公司第三方收入占比达50%以上,有5家公司占比不足30%。 占比达70%以上的公司有7家、其中仅3家公司达80%以上,分别是华泰资管、光大永明资管和中英益利资管。 从以上图表及分析可见,23家保险资管公司因成立的时间阶段及所依托的母公司背景的不同,在第三方业务上亦有不同的选择和发展:
▎③从第三方收入对全部成本支出的覆盖程度看 23家保险资管公司仅8家公司能够不依赖关联企业收入从而对营业支出100%覆盖,第三方收入对营业支出覆盖比例大于80%的公司为12家,近三分之一的公司来自第三方的收入不足以支撑其目前60%的经营支出。 3 保险资管公司新趋势 加强受托管理第三方资金业务 随着资管新规发布和“大资管”时代的到来,保险资管公司作为资管行业独立的市场化主体的地位进一步确立,同时公募基金、券商等其他资产管理机构也逐步拓展保险机构客户、参与保险资金市场的竞争,也促使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积极向外开拓第三方业务、以应对竞争。 加强受托管理第三方资金业务已成为保险资管公司发展的共识和新趋势。 保险资管公司受托管理第三方资金,不仅有利于提升其独立盈利能力(第三方资金平均管理费率高于关联方保险资金管理费率,且关联方保险资金的管理费率水平有随规模增加呈“量高价低”的下降趋势)[注];而且有利于进一步锤炼和提升其专业投资能力和投资服务水平,从而不断提升服务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注:内容来源于《2018-2019保险资产管理业调研报告》(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2019.5) 致谢: 本文为保险资管行业资深人士撰写并投稿 “13精”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
|
来自: 昵称40862208 > 《行业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