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卡萨维蒂告诉我们的 | 李墨波

 老鄧子 2019-06-30

文/ 李墨波

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是影迷们的节日,在这里,他们不仅可以看到全世界最新最优秀的电影,还可以重温影史经典,坐在影院中致敬那些如雷贯耳的名字,和心中的大师在光影中相逢。今年适逢美国导演约翰·卡萨维蒂诞辰90周年、去世30周年,“向大师致敬”单元展映卡萨维蒂7部电影作品,回顾他的创作历程,向这位卓越的电影大师献上敬意。

喜欢好莱坞大片的年轻观众对乔治·卢卡斯、斯皮尔伯格这样的类型片巨擘耳熟能详,但对卡萨维蒂可能还颇为陌生。卡萨维蒂1929年出生于纽约,最早从事表演,29岁时拍摄了第一部电影《影子》,从此开启了独立电影生涯,他曾拍出《首演之夜》《受影响的女人》《面孔》《夫君》等佳作,以独特的影像风格在电影史上留下鲜明的烙印,是美国电影最重要的作者之一。

《首演之夜》

卡萨维蒂的电影总有一种异乎寻常的活力,他所用的演员也总有一种异乎寻常的生动。即兴表演和纪录片式的影像风格,是卡萨维蒂创作上两个鲜明的特点。他推崇即兴表演,演员出身的他深谙表演的堂奥,他深知只有在即兴状态下,演员才是生动鲜活的,才会摆脱程式化和概念化的表演,才会碰撞出灵感和火花,才会把真实的自我呈现给观众。为了不打断演员的表演,他的镜头调度也非常灵活即兴,像是一首即兴演奏的爵士乐,虽然有些画面会有焦点不实和“越轴”,但都不妨碍他流畅的电影表达,他也凭借这样自由的镜头调度营造出真实的空间气氛,展现日常生活的切面。

卡萨维蒂的创作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结合。在拍摄之前他会进行充分的准备,写作详细的剧本,但是在拍摄过程中,他又会给予演员足够的自由度,让他们即兴表演,集体创作,这样的创作方法使得他的电影同好莱坞传统大制片公司体系的制作模式区别开来,呈现出一种灵动和鲜活,而没有寻常电影中的套路和陈词滥调。 

虽然卡萨维蒂早已凭借电影确立起在影史上的地位和名声,但资金依然是拍摄中最大的难题,他几乎一直捉襟见肘地拍着自己的电影。他招来朋友们出演,在岳母的房子中利用晚上时间拍摄,为了拍摄《受影响的女人》甚至抵押了自己的房子,但即便如此,他依然没有向商业妥协,坚持只拍摄自己喜欢的电影。这种独立的创作精神为马丁·斯科塞斯所称道,他这样评价卡萨维蒂:“卡萨维蒂就是独立精神的典范:不要被周遭所影响,做你发自内心想做的事,永不言弃。”

《受影响的女人》

卡萨维蒂影响过后世很多导演,斯皮尔伯格曾在《面孔》拍摄时担任过卡萨维蒂的助理,并学到了如何与演员相处;维姆·文德斯的第一部电影就是模仿卡萨维蒂;而像《这个杀手不太冷》《鸟人》这样的电影更是直接受益于卡萨维蒂的作品。在东方也有他的拥趸,阿彼察邦是他的粉丝,王家卫也曾在《重庆森林》中向他致敬。实际上,从上海电影节的片单中,我们可以发现电影导演们先后传承的脉络。比如卡萨维蒂曾经影响过马丁·斯科塞斯和斯皮尔伯格,而他们又影响了更年轻的导演。从小津安二郎到侯孝贤,再到贾樟柯,亦是一种影响和传承。这就是大师们的价值所在,他们让后来者难免落入“影响的焦虑”,他们的艺术探索泽被后世。

实验性的电影因其前卫探索的姿态,很少能在当下就受到大众认同,因此在市场上常受冷遇。艺术家忠实于内心情感,忠实于自我表达,不被商业资本所左右,他们以非凡的勇气直面内心,守护价值,不断开拓艺术表达的疆界,理应得到我们的尊敬和爱护。他们的探索前行,奠定了今天的艺术面貌。对于大师们的深奥晦涩,我们也许暂时看不懂,但是终究会在某一天,在不经意的瞬间,在电影的余韵中,重新和大师相遇。他们的艺术创作正如那源头之水,一路潺潺,终会流入观众的心田。

《面孔》

卡萨维蒂几乎所有的电影主题都是关于爱,他描述人们的爱与被爱,描写那些处于情感和心理困境中的人,他愿意深入人物内心深处,去触摸脆弱和伤痛,体现出一个艺术家对人性的洞察和深刻的悲悯。他的电影呈现了完全不同于好莱坞电影的风貌,对于美国电影而言,他是一个异数,同时又是无比宝贵的存在。他一直坚持在好莱坞的大制片公司体系之外进行独立表达,让我们得以窥见美国社会生活的不同面向,从不同角度去拼合出一个时代的样貌。现在回头去看,我们在卡萨维蒂的电影中更能接近美国生活的真貌,而不是在那些带来感官刺激的大片中。如果美国电影没有卡萨维蒂,那实在是一种无法弥补的损失。

卡萨维蒂用创作确认了电影艺术不仅仅是取悦大众的商品,更是关乎内心的艺术创作。在今天,商业至上和娱乐至死,让不少电影的创作处于喧嚣和浮躁之中,能够严肃思考并真实呈现时代经验的电影几乎是凤毛麟角。一窝蜂地跟风创作,或者任由单一类型的电影独享资源,并不是健康的电影生态。

约翰·卡萨维蒂与吉娜·罗兰兹

我们在看到电影的商业属性的时候,也要看到它的人文属性,电影不只是赚钱的手段,亦是载道的工具。如果在银幕上看不到我们自己的生活,没有人去记录我们的时代,关于我们自己的经验在电影中得不到印证,这无论如何都是一种缺失。在众声喧哗之中,总要有人去忍受孤独,忠实地记录下我们这个时代的悲欢,俯首倾听普通人的心灵之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