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28 日,在中国卒中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暨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 2019(CSA & TISC 2019)上,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方琪教授团队的俞立强主任,就缺血性脑卒中绿色通道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估作了介绍。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介绍:
假性卒中与真性卒中的鉴别 FABS 评分系统 评估标准
脑卒中类似疾病与 AIS 的鉴别 卒中类似疾病患者误诊为 AIS 后,接受 rt-PA 溶栓治疗的安全性:颅内和/或全身出血率较低(0%~2%),且无相关死亡。 快速评估大血管闭塞 NIHSS 评分量表和 ENIHSS 评分量表 3 小时内 NIHSS ≥ 9 分或 6 小时内 NIHSS ≥ 7 分,可能提示存在大血管病变,主要适用于前循环的评估。 ENIHSS 在 NIHSS 评分量表的基础上增加了评分项目:
其他快速评估大血管闭塞量表 主要有院前急性卒中严重程度评分(PASS)、辛辛那提院前卒中严重程度评分(CPSSS)、卒中现场评估和分类转运评分(FAST-ED)、洛杉矶运动评分(LAMS)、快速动脉闭塞评分(RACE)、3 项内容的卒中评分(3-ISS) 大血管闭塞预测价值 3-ISS 评分 ≥ 4 分 对于大脑中动脉闭塞预测价值总体准确率 86% 敏感性 67%, 特异性 92% 心源性栓塞和脑血栓形成的鉴别 1. STAF 评分(score for the targeting of atrial fibrillation) STAF ≥ 5 分诊断房颤特异度及灵敏度为 89% 及 88% 2. LADS 评分(left atrial diameter,age,diagnosis of stroke or TIA,smoking) LADS ≥ 4 分诊断房颤特异度及灵敏度为 53% 及 85% 基于 NCCT 的 ASPECTS 评分 选择层面: 1. 核团层面(丘脑和纹状体层面):包括 M1、M2、M3、岛叶、豆状核、尾状核和内囊后肢 7 个区域; 2. 核团以上层面:(在核团层面上 2 cm)包括 M4、M5、M6; 3. ACA 供血区(A)、PCA 供血区(P)、脑干(Po)、小脑(Cb)。 评判标准: 早期缺血性改变(Early ischemic change, EIC):局部脑实质低密度;脑组织水肿、脑沟回消失;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影。 早期缺血改变每累及一个区域减 1 分,ASPECTS 评分 = 14 - 所有 14 个区域总分 解释: (1)最低分:0;最高分:14;得分越高,预后越好。 (2)前 10 项评分总分为 10 分。0 分提示弥漫性缺血累及整个大脑中动脉。 (3)ASPECTS 评分对功能结果评价的敏感度为 0.78,特异度为 0.96。 评分对患者预后评估 评分>7 提示病人 3 个月后很有希望独立生活,评分 ≤ 7 提示病人不能独立生活或死亡的可能性大。 如果溶栓治疗后 ASPECTS 分 ≤ 7,其脑出血的危险性是评分>7 的患者的 14 倍。 CTP 对脑缺血的评价 1. 早期发现缺血灶,30 分钟 2. 反映 CBF 下降程度
3. 判断缺血脑组织能否恢复
4. 参数伪彩图
侧支循环的评估 TCD 评估狭窄或闭塞病变患者侧支循环的可靠工具;评估 ACoA 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于 PCoA;经颅彩色双功能超声(transcranial color-coded duplex sonography,TCCD):能显示小动脉分支和静脉结构,对脑血管结构显示更准确。 基于 CTA 的 rLMC 评分 基于 CTA 的最大密度投影(CTA-MIP)针对软脑膜进行评估;共计 9 项;总分:20 分; 评判标准:与对侧软脑膜侧支进行对比;由两位专业神经内科医师分别完成。 MCA 区域缺血性卒中,rLMC 17-20 分能预测良好预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低 rLMC(≤ 10)与高龄、代谢综合征、高尿酸血症相关。 DSA DSA 是评价侧支循环的「金标准」。侧支代偿的评价与脑供血血管的评价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MRI 评估模型 DWI-PWI 不匹配模型 Perfusion-diffusionmismatch(PDM) 局限性: 近年来研究发现 PWI 并不能可靠辨别良性水肿区及真正的 IP,PWI 灌注异常区内同时包含了良性缺血区,导致缺血半暗带的过度计算。 急性期的 DWI 高信号区域不仅包含核心梗死区,还可能包括部分 IP。 PDM 的灌注算法和不匹配体积的阈值尚未形成共识。后处理软件的多样性也使其产生的结果具有差异。 动脉自旋标记成像 rterialspinlabeling,ASL ASL 与 DSC(动态磁敏感加权对比增强)在急性脑卒中诊断上具有相似的灌注特点; ASL 图和 DSC 中 TTP 图异常灌注区相近,通过 ASL 图的异常灌注与 DWI 高信号区域不匹配,可判断 IP; DWI 和 Flair 像不匹配模型 DWI 显示缺血性病损+FLAIR 显示正常的模式是缺血性卒中的超早期典型表现。 出血转化评估 渗透系数(PS)判定出血转化风险 PS:每 100 克组织每分钟造影剂从脑血管渗透至组织间隙的毫升数。
Tmax 判定出血转化风险 Tmax > 14s 是与 PH 相关最密切的 CTP 参数,优于相对脑血流量 <30% 脑梗死出血转化分型 PH2 可使早期神经功能缺损恶化,3 个月病死率增高;而 H1、H2、PH1 对上述情况影响不大 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预测量表评估 1)HAT 量表:0-5 分;分值越高,出血风险越大 2)SEDAN 量表:0-6 分;分值越高,出血风险越大 3)SPAN-100 评分:≥ 100 出血风险偏高 4)SITS 量表:0-11 分;0-2 分,低风险;3-5 分,较低风险;6-8 分,中风险;≥ 9 分,高风险。 5)THRIVE 量表:0-9 分;分值越高,出血风险越大 6)GRASPS 量表:45-101 分 动脉取栓的地位、时间、作用 血管内治疗包括:动脉溶栓、动静脉联合溶栓、机械取栓、急诊血管成形术。 血管内治疗显著提髙了闭塞血管再通率,延长了治疗时间窗,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机械取栓时机 若发病 6 小时内且伴有前循环大动脉闭塞的患者,可在静脉 4.5 小时内溶栓的基础上,联合机械取栓(A 级,1a 类推荐,新推荐) 不能因为机械取栓而使原本符合适应证的患者延误或取消静脉溶栓(A 级,1a 类推荐,新修改) 机械取栓应该在符合适应证的患者中越早实施越好(A 级,1a 类推荐) 机械取栓地位 如果患者存在静脉溶栓禁忌症(例如华法林治疗已经达到治疗 INR 范围),则机械取栓是大血管闭塞的一线治疗方案(A 级,1a 类推荐,修改自原证据级别升级) 急性基底动脉闭塞的患者需通过多模式影像学评估,可在静脉溶栓的基础上进行机械取栓治疗(C 级,4 类推荐)。或者由当地伦理委员会同意,进行随机对照研究(新推荐) 机械取栓患者选择 颅内血管闭塞应通过无创性影像学评估后诊断后,再考虑机械取栓(A 级,1a 类推荐,新推荐) 如果无法获得血管基线影像,发病 3 小时 NIHSS ≥ 9 分,或者 6 小时内 ≥ 7 分都可能提示大血管闭塞(B 级,2a 类推荐,新推荐) 患者影像学检查提示大面积脑梗塞(例如应用 ASPECTS 评分)可能不适用动脉内治疗(B 级, 2a 类证据,新推荐) 患者影像学检查对于梗塞及半暗带体积的评估可用于对患者的筛选,并与血管内治疗后的功能预后显著相关(B 级,1b 类推荐) 单纯高龄并不是血管内治疗的禁忌症(A 级,1a 类证据,新推荐)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性脑血管病绿色通道流程 若患者为疑似 TIA,则行 ABCD2 评分后继续流程。 ![]() ![]()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脑卒中中心 首批国家卒中中心培训基地(全国共七家) 国家示范高级卒中中心 国家脑卒中内科诊疗培训基地 国家脑卒中静脉溶栓技术培训基地 国家脑卒中颅颈超声诊断技术培训基地 国家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优秀组织管理奖 方琪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教授,主任医师。 国家高级卒中中心苏大附一院脑卒中中心主任,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江苏省科教强卫创新团队领军人才,江苏省“333工程”科技带头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姑苏卫生重点人才。 目前担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全国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遗传学组全国委员,江苏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肌病学组组长,苏州市神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任国家脑卒中中心管理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国家卫计委脑卒中防治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卫计委脑卒中防治专家委员会血管病急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卫计委脑防委中青年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国家卒中急救地图工作委员会秘书长。 编辑 | 王弘 投稿 | wanghong@dxy.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