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为伟大史学家之前,司马迁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旅行家

 gs老张 2019-06-30

第四届伯鸿书香奖之阅读奖:《史记》阅读主题征文活动进行中。今天与读者朋友们分享的是四川作家林赶秋撰写《司马迁能看到怎样的蜀地风物 》一文——两千多年的蜀地有着怎样的风土人情,让我们通过阅读《史记》来发现。

在成为伟大的史学家之前,年轻的司马迁已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旅行家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多数人来讲,都是终其一生的追求,但司马迁在二十六岁时接受父亲遗命开始筹备写作《史记》之前就已基本完成。在《太史公自序》中,他有这样一段文字凝练而内涵丰腴的自传:

“年十岁则诵古文。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闚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戹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于是迁仕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略邛、笮、昆明,还报命。”

关于这场弱冠之年启程的、足迹遍布“东南和中原的大旅行”,李长之先生《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一书的第四章第二节已有详述,兹不赘。围绕本文主题,我们只来说说司马迁担任郎中一职之后,他的那次西南之行,尤其是奉使西征巴蜀的一些细节。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二十五岁的司马迁(我赞成李长之的看法:司马迁生于公元前135年)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巴、蜀、滇,这是汉朝经营西南夷大政的重要一环。此前,郎中将唐蒙为了修通“西南夷道”,劳师动众,引起了“巴蜀民大惊恐”,眼看就要哗变,蜀郡成都人司马相如受命前往,好一番书面晓谕、口头安抚,才算稳定下来。同时,邛、笮(今四川西昌、汉源一带)等地的首领也归顺了汉朝。

十九年后,司马迁比他的前辈们走得更远了,不但到了巴蜀以南,而且还抵达了滇中腹地——昆明(比现在的昆明范围大)。这一年,汉朝设立了牂柯、越巂、沈黎、文山、武都五郡。至此,“西南的经营才算是更具体化,真正告了一个段落。司马迁这一次的收获,除在国家方面不言外,在文学上乃是《西南夷列传》那篇很有韵致的地理文之产生。后来柳宗元的《游黄溪记》和《袁家渴记》就都是模拟这篇《西南夷列传》的。”

岷山群峰

在蜀中,司马迁应该还望见了绵绵“汶山”(即岷山),及“汶山之下”的千里“沃野”,即今之成都平原。后来,他追忆道:

“巴蜀亦沃野,地饶卮、姜、丹沙、石、铜、铁、竹木之器。南御滇、僰,(容易得到)僰僮。西近邛、笮,(容易得到)笮马、旄牛。然四塞,栈道千里,无所不通,唯褒斜绾毂其口,以所多易所鲜。”(《货殖列传》)

看样子,司马迁与很多古人一样,也是从褒斜道进入蜀地的。蜀中虽为四塞之地,蜀道虽有上天之难,但栈道千里相连,物资与文化想通往外界,也是势不可挡的。以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为文明代表的古蜀时期已跟外域有了多样的交流,何况是繁荣开放的西汉“五都”(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时期呢?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神树

当时已远销南越国(国都在今广州)的“蜀枸酱”,出口大夏国(一个中亚古国,位于阿富汗北部)的“蜀布、邛竹杖”(《西南夷列传》),名扬赵国(战国七雄之一)的“蹲鸱”(《货殖列传》。一种芋头,其大无朋,像蹲着的猫头鹰),司马迁大概也是有所目睹的。

蜀布既然可以出口远销,证明在成都市面上已经接近饱和。当时人们常拿“蜀郡之布”与“齐陶之缣”相提并论,要知道,齐国丝织品可是“号为冠带衣履天下”、流行一时的。

在我国西北居延等地区发现的汉简上记有:“广汉八緵布”。汉代织品以织作规格有七緵、八緵、九緵、十緵的分类,近似现代织品多少支纱的说法,体现成本和质量的差异。据汉初法律《二年律令·金布律》,政府为“徒隶”等劳作者提供的服装,“布皆八緵、七緵”;汉景帝时制度,“令徒隶衣七緵布”;汉代边防士卒的军装也以“七緵布”“八緵布”制作,价格比较低廉。所谓緵,或谓一升,等于麻缕80根,以布宽二尺二寸计算,如果是十緵布,就等于在二尺二寸的幅面上密布着800根麻经。工艺水平之细致高级,可见一斑。

“广汉”汉初置郡,下辖“广汉”县。三星堆就在广汉,这里一度是朝廷倚重的手工业生产基地。正史所谓“蜀广汉主金银器”、“主作漆器物”,反映汉代广汉郡“工官”(管理官府手工业的官署)的产业目标似乎主要在于满足上层社会生活用器的需求。而河西简文“广汉八緵布”告诉我们,蜀中的纺织业产品已经形成优势地方品牌,且可惠及大众。

最值得一提的是,司马迁还是史上第一个游历、考察、记录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名人。他在《河渠书》里曾高屋建瓴地写道:自从大禹治水之后,

“荥阳下引河东南为鸿沟,以通宋、郑、陈、蔡、曹、卫,与济、汝、淮、泗会。于楚,西方则通渠汉水、云梦之野,东方则通鸿沟江、淮之间。于吴,则通渠三江、五湖。于齐,则通菑、济之间。于蜀,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至于所过,往往引其水益用溉田畴之渠,以万亿计,然莫足数也。”

都江堰

蜀守冰,乃是战国秦人李冰的官称。离碓,指的便是当时的都江堰,它可以避免水灾、通航行舟、灌溉田地。在《河渠书》的结尾部分,司马迁回忆说:

“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遂至于会稽太湟,上姑苏,望五湖;东闚洛汭、大邳,迎河,行淮、泗、济、漯洛渠;西瞻蜀之岷山及离碓;北自龙门至于朔方。曰:甚哉,水之为利害也! ”

这回,他则将都江堰进行了更准确的定位:中国之西蜀岷山之下离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