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股是股票投资的重要领域,从wind基金行业配置看(表1),周期股在资金配置中一直处于比较重要的位置。 对于周期股的估值,彼得林奇早有总结:“周期股的投资要买在高PE时而卖在低PE时。”理论很简单,实际操作存在很大难度。周期股业绩变化预判核心在于产业链上各环节供需平衡的判断,供应端可以通过大量数据进行定量分析,需求侧受宏观因素影响判断实属不易,尤其在中国政策周期较短的背景下。此外周期股产能投放往往存在时滞,产能建设周期通常较长,产业资金具有明显的顺势扩产的冲动,供需错配带来一轮轮业绩波动。 周期股种类很多,本文以化工股为例,简单介绍周期股成长路径,并讨论周期股投资的方法。
●万华化学 国内化工标杆企业。公司主打产品MDI具有极高的技术壁垒,有效防止了新进入者竞争。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就引进了日本MDI技术,一直无法正常运行。二十余年后的1996年,中国才冲破西方长达60年的技术封锁,成为继德国、美国、英国、日本之后,第5个拥有MDI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时至今日,掌握MDI技术的全球供应商只有7家,这种格局20年多年未变。伴随着技术进步和中国需求增长,万华化学的MDI产能从1998年的1.5万吨,增长到目前的210万吨(图1),成为全球市占率第一(25%),成本最低的MDI生产企业。 周期股成长的最大动力来自整个经济持续发展,万华化学最大下游是汽车和家电市场。中国汽车和家电行业1995年至今经历了近20年的快速发展,万华同样用了20年,实现产能增加140倍,利润增加130倍的壮举。 图标中可以看到2008年后,中国汽车和家电产量增长幅度趋缓(图2),在一个相对成熟的市场,即使MDI这种高技术壁垒的产品依然难逃周期的命运,本质上是供需转入过剩阶段。2008-2015年,整个MDI利润和万华股价低位宽幅震荡持续了7年之久(图3,4)。若行业发展步入一个相对低速的成熟期,我们怎么保证周期股投资的安全和收益呢? 对于大多数周期股来说,成本是很重要的锚定因素,选择全行业亏损状态作为安全入场点位比较有效。万华化学作为MDI全球成本最低的企业(图5),整个行业处于亏损状态时,万华依然可以获得一定利润。2009年至2015年MDI利润(MDI-纯苯)多次触及行业盈亏线,股价也在此时筑底。 相对安全的入场点位并不代表业绩会短期释放,可以看到万华经历了近7年底部宽幅震荡(图3),在2015年底才进入业绩爆发期。所以业绩和股价往上的空间仍然需要大量工作要做,需求的判断难度较大。 ●桐昆股份 周期股业绩增长除了依附于经济周期和自身产能增加之外,产业链利润再分配也是影响因素之一。比较典型的例子是PTA-聚酯行业,桐昆股份是代表企业之一,其股价波动与产品利润(聚酯 PTA加工费)高度相关(图6)。整个聚酯产业链自上而下是PX→PTA→聚酯,桐昆主营业务在PTA和聚酯环节。 从年度利润和产业链产能投放节看(图8),2011-2014年PTA产能持续维持高增速,整个企业利润压缩到极低水平(图7),行业资本开支意愿大幅下降。伴随当期需求增速大于供应增速,2016年开始行业底部出现,桐昆业绩实现了10倍增长。展望未来,2019年开始上游原料PX再度进入产能扩张周期,整个PTA-聚酯环节利润在2019-2020年将维持在历史较高水平,桐昆业绩维持景气状态。 与万华相比,桐昆股份业绩波动更大。一是产品同质化程度更高,二者与行业竞争格局有关。整个PTA-聚酯行业头部企业太多,战略布局高度一致(表2),所以很难持续维持超额收益 ,产业周期性更加明显。 ● 周期股选择及投资方法 通过万华和桐昆的历史表现可以看出,强周期股与其他板块一样,股价表现完全取决于利润表现。投资周期股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行业研判上,要了解行业所处周期位置。尽量找市场空间大,竞争格局好的行业。避免选择夕阳行业。带有很好成长属性的周期股能够最大程度的实现戴维斯双击,弥补周期底部时间成本,行业磨底时间预判是极其困难的。此外行业进入壁垒越高,竞争格局越好,龙头企业的盈利能力也会突出。桐昆和包钢产品壁垒低,万华和浙江龙盛所处行业进入门槛高于传统周期行业,可以看到后者盈利能力很高,波动幅度也小很多。(图9,图10)。 个股选择方面,重点考量成本优势。有一点值得注意,在周期底部敢于逆势增加投资的企业值得特别关注。一般情况下这类企业成本行业最低,资产负债表健康,周期底部正是优秀企业夺取市场份额的好时机。例如2009-2015年的万华,行业底部产能从50万吨增加到180万吨,后面我们才能看到业绩持续高速增长,完美体现了周期的力量。 当锁定行业和个股之后,面临扣动扳机前的两个问题。一个是行情底部区间在哪里?另外一个是行业和公司业绩拐点何时到来? 周期股见底逻辑: 供需失衡导致产品价格朝行业成本运行,整个行业见底的信号是价格跌破高成本区间→供应逐渐压缩,现货稳住→业绩见底→选择成本最低,行业底部依然赚钱的公司→等待供需格局掉头向上,业绩爆发。 找到行业底部区间之后,根据不同产品的价格底部测算各业务板块利润水平,再带入历史底部区间的PE,股票建仓区间基本锁定。关于周期股估值的问题,市场普遍存在PB比PE靠谱的说法。但对于带成长属性优质的周期股来讲,PE 供需理论的方法十分试用。PB估值更适合于产品高度同质化,成本曲线平坦的行业,捡烟屁股的意味。 周期股投资的风险在于对需求端的线性推演,而实际我们对需求的判断能力微乎其微。为了增加周期股投资成功概率,我们能做的就是对未来供应变化进行分析,尽可能准确的计算行业成本曲线,找到理论的行业底部区间。而后买入具有充分竞争力的企业,余下的交给时间。最后引用索罗斯的一句话结束本文,“经济学理论认为供求条件是既定的,并说明自由市场如何可以在完美竞争的情况下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但是需求曲线的形成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受广告操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