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琴的十首《怀古诗谜》 《红楼梦》第五十回中的八个谜语,前四首均由学识平凡的李纨、纹儿、绮儿打出谜面且平淡无味;然而谜底则由高手黛玉、湘云、宝钗给出,此便是作者曹寅(雪芹)有意杂乱安排。往往被《红楼梦》读者忽略,却是隐藏了石 涛的身世。后四首诗词谜,无论谜面、谜底都给出石涛后半生的遭际。 《红楼梦》第五十一回,作者曹寅(雪芹)借宝琴的《怀古诗谜》十首,将此前的八个谜语打住正像宝琴自称: 提示:‘暗隐俗物’、‘却怀往事’。读者往往将注意力放在‘暗隐俗物’的谜底上;而作者的真正意图在‘却怀往事’上,这是符合作者创作《金陵十二钗》的历史大背景—中国历代王朝的是是非非。读者在猜谜的过程中,必定深究斟 酌谜面,重温历史。曹雪芹(寅)凭他深厚的诗词功底,用一首《怀古诗》,又巧妙地做成‘谜语’,而读者所猜中的,谜底虽是一件‘俗物’,却又有另外的含义:或是历史上另外一个事件,或与当时有关的,或与古代文化名人佚事等等。 谜底:缫丝煮茧釜 此诗谜中含有三层意思: 其一,作为角色薛宝琴的这首怀古诗,无疑是凭吊1500年前的古人英灵,即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刘备、孙权三雄争霸天下时,发生的那场‘火烧赤壁’之战,‘一炬悲风’多少英雄豪杰葬身火海,沉埋江底,尸体塞江,水不流 (夸张);‘徒留名姓载空舟’。正是《好了歌》中的《古来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何况兵卒。 其二,作为诗谜,其谜底为‘缫丝煮茧儿用的红陶釜或铁锅’。釜的下半部沉埋在灶台或地下,釜内注水(水不流);水面以上的釜边,隐指‘赤壁’(红陶或锈锅邦边)。一炬点火,不停煽风,釜底燃薪,釜中煮茧,无限生灵隐指蚕蛹。缫丝抽丝过程中,无数活生生的蚕蛹被抽尽茧衣煮死 。若仅仅猜为‘釜’或‘锅’, 只是欠准确。煮米、煮豆的锅,虽然米粒、豆粒的数量也称得上‘无限’,米、豆也具有生命的含义,蚕蛹可称生灵,但不见称米为生灵者。故猜此谜底为民间缫丝煮茧的专业用锅。确是一件‘俗物’,与丝绸有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