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妈妈们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在没当妈妈之前,如果有人问你:“孩子在学校被打了,你会不会让TA打回去?”。 你很有可能会说:“当然不行。以暴制暴,永远不是好的解决方法。” 在当了妈妈之后,你母性的价值观有些摇摇欲坠。面对孩子被打,还能这么理智吗? ▼ 近日,中国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教授做客《开讲啦》时被问道:孩子被打怎么办? 对此,李玫瑾教授举了一个的例子: 孙女上幼儿园时被同班的一位小男孩以“抱起来摔下去”的方式导致磕到桌子上弄伤了。 李玫瑾教授告诉孙女:“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况,如果对方再抱起你,你挣脱不掉,就用力揪他耳朵.....对方感到疼时,自然就放手了”。 另外,在节目中谈到校园暴力时,李玫瑾谈了两个问题: 第一,教孩子不要欺负人,也不能被人欺负。这是一个家教问题。一定要让孩子知道,你越有力量,越不能欺负比你弱的。 第二,怎么防止孩子被欺负? 李玫瑾指出:要增强体格,学会自我保护!“孩子一定要有体力锻炼。有运动,就有爆发力。有爆发力,就不容易被欺负。” 再给大家看一个小例子: 一位爸爸兴致勃勃的去观摩女儿排练芭蕾舞,却意外的发现有个小女孩坏笑着故意踩了一下自己女儿,然后用力的把女儿推倒在地。 而这时候,老师回过头来,却只是提醒他女儿要站稳,女儿委屈,那个推人的小女孩则回以得逞挑衅的眼神。 回家路上,爸爸和女儿聊天,得知女儿经常被打后,惊讶的问女儿为何不还手?却得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回答,女儿说:“因为你不让。” 女儿说:“你说的尽量通过交流来解决。”爸爸愣住,哑口无言。然后教孩子:“再遇到这样的问题,你要用暴力还击!” 接着这位爸爸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式,细致的告诉孩子还击所需要的动作技巧: 所以,后来当坏女孩在演出时再使坏时,他女儿将人背肩摔,然后继续淡定的跳舞。 所以我们告诉孩子自我保护的时候,要细致到动作,清晰的演示给孩子看:挡住头脸,推开对方的手,别让他靠近,觉得太疼就寻求老师帮助。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被欺负了? 1、了解事实真相,冷静处理 首先,被欺负这件事儿可大可小,孩子间的玩耍拉扯,前脚打后脚和,刚打完架,马上又可以玩成一团。 孩子放学回家后状态很好,对幼儿园和小朋友也没有表现出大的抵触情绪,那么家长完全可以私下向老师了解情况,然后配合引导孩子们自己道歉解决。 记住,一定不要把事情上升到双方父母甚至与园方之间的争执和矛盾。 2、家长不要表现的过分紧张或焦虑 如果父母表现的很紧张,这样容易让孩子觉得发生了什么大事情,容易跟着爸爸妈妈一起紧张或焦虑。 可以选择孩子在轻松、自然的心情和环境下询问情况。 如果选择在孩子哭闹、或者玩的忘乎所以的时候询问,孩子的回答往往真实性不高。 3、细心观察孩子发出的不同信号 孩子表达能力有限,有些委屈无法说出来,在孩子选择沉默的情况下,就需要家长对孩子多了解、多观察。 比如, 1、孩子突然变得很胆小,拒绝其他小朋友靠近自己; 2、老做噩梦,夜里哭闹; 3、贴身物品损坏或丢失; 一旦发现以上反常行为,家长一定要重视起来,及时深入了解并做出反应,以免日后给孩子造成心理创伤。 如何防止孩子被欺负? 有一句话这样说:“不伤人是一种教养,但不被别人伤害是一种气场。” 身为家长,我们不可能时刻守护在孩子身边,但是我们有责任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专家及心理咨询师的5个建议,不妨来看看。 1. 强化孩子的权利意识 孩子被攻击时下意识退让,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不知道自己权利的界限在哪里。 父母在平时的引导中,可以多传递自我权利的意识,比如告诉他: 玩具是你的,你有权利决定要不要给别人玩。 身体是你的,不要让其他人随意触摸和侵犯。 只有让孩子先懂得认知权利的界限,他才能学习如何维权。 2. 教孩子使用语言警告威慑对方 教孩子使用严肃警告的言语,也是能达到震慑的效果的,特别是对于四五岁的孩子,要让他们知道「这个孩子不好惹」。 比如: 住手!不许你这样!这是我的玩具! 你走开!你再推我我就生气了! 说不利索的时候,尖叫或吼两声也可以的。 3. 告诉孩子择情还击,逃跑也没错 如果语言威慑没用,适时出手地反击是可以被允许的,但要「打得过才行」,最推荐的反击行为,就是——推。 推打人的孩子,让他停止攻击行为。 当然,逃跑也是英雄,保护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4. 告诉孩子遵循自己的本能反应 当孩子还击时,我们应该强调的是分寸,哪些地方不能打;当孩子不还手时,我们需要了解他不还手的原因。不要觉得他吃亏了没用,而是接纳他的情绪。 这个为什么很重要,因为这种共情会让孩子更有底气。而在这个基础上,孩子才会慢慢衍生出自己的气场:我不爱动手,并不代表我就会被随意欺负。就算你比我强,我也不怕你! 所以,我们需要告诉孩子: 如果有人打你,你一定要尊重精神和肉体的第一意愿,不害怕地反抗; 如果有人打你,你一定要披好你的铠甲,让他们无处可攻; 如果有人打你,你也一定要注意分寸,不让人得逞,但也不让人受伤。 5. 让孩子适时求助大人 有效停止被欺负的行为除了反击外,借助外力帮忙也是很有用的。 你可以教孩子及时求助老师或父母,甚至或者对方孩子的家长,这个时候,能顺畅地表达就很重要。 我们的孩子总有一天要长大,多一些经历对于孩子的身心成长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培养他们学会独立面对人与事的能力,给孩子多一些自己交朋友,自己处理问题的机会会更加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当然,还要告诉他们,当你受伤、无助的时候,爸爸妈妈永远是你们背后最坚强的后盾。 |
|
来自: 昵称32932432 > 《家庭圣贤文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