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都是禹族的后备基地 ——古蜀史猜想:《鱼凫北上》

 老喻猜古 2019-07-01

喻民俭/文

禹族就是柏灌一族。禹族因鲧治水受罚,将举族迁往山东。禹处变不惊,向南方亲戚发出求救,要求派人北上,守护蜀中。禹在南方有什么亲戚?颛顼的父系和母系皆在南方。南方亲戚很快北上,驻扎于三星堆一线,是为鱼凫集团。与盐亭、北川成鼎足之势。建立了禹族的后备基地。

你有什么证据?你如果处在禹的位置,会放弃祖宗的基业吗?蜀中可是黄帝和嫘祖开始经营的,到禹已是第九代!

彝族对祖先的回忆可作旁证:希慕遮,相传为彝族始祖。据贵州彝文史籍《西南彝志》载,约西周时代人,住今四川西北部,传31代至笃慕(仲牟由),生6子,始分布于云、贵、川诸地,称彝族6祖。经过分析,希慕遮是大禹时人,笃慕(仲牟由)是商末周初人。彝族是在三星堆形成,并在三星堆分裂后诞生的民族。古彝文与甲骨文同源。古彝文是以古羌文字和夏朝文字的字符作基础创造而成。古彝文中有几个字符和三星堆出土的十个夏朝文字相同或相近,有和青铜面具额头上相同的字符。所以彝族的典籍可以作旁证。

随着禹成为国家领导,给鱼凫封了侯。由历代领导人世袭。

夏朝对后备基地也没放松建设。成都十二桥文化的考古有证据。网友汪时秀聊天下,《十二桥遗址群各期的年代》中有数据:十二桥遗址群第一期第I段的典型陶器与三星堆一号器物坑的基本相同,它们的年代也应相差不大,第1段的年代也应不晚于殷墟二期才是。关于这一点,碳十四的测年数据也提供了佐证。十二桥遗址群第一期第1段的碳-I.四数据共2个(碳十四数据均摘自注释书,下不一一注出),测年结果一为公元前2037一前1787年(标本ZK-2132的树轮校正年代),另一为公元前1878前1641年(标本BK86095的树轮校正年代)。这两个数据的树轮校正年代相当于夏代。

利用这组数据也可以说明,成都在夏朝的时候就开始建设了。“城不改址三千载”,这句诗要改字了。

我认为,古蜀国,是黄帝和嫘祖给他们的后世子孙打造的生存空间。再加上大禹的维护,夏朝统治者的维护,成了夏朝的后备基地。所以夏朝政权被推翻后,鱼凫敢收留大批的夏朝遗民和禹的后裔,敢称王,与商朝相对抗。夏朝文明与鱼凫集团传承的炎帝文明再次融合后,创造出了光辉灿烂的三星堆文明、金沙文明。

夏朝遗民和禹后裔的居住地就是成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