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绿标播放☜ 可能很多家长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我的孩子当初吵着要报名的兴趣班,结果上了几节课又说不想学了?我该如何帮助孩子坚持下去呢?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先要抓住如何持续激发兴趣这个关键点。 兴趣评价理论表明,太简单或太复杂的事物都难以让人感兴趣。 过于简单、缺乏挑战性,会让人丧失热情;过于复杂、超出能力范围,又会滋生紧张焦虑的情绪,都不利于持续激发学习动力。 同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也写到: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这件事本身就是兴趣的最终源泉之一。 因此,为孩子选择难度进度适中、能不断体验到价值感和成就感的课程,就会大大降低未来半途而废的可能性。 那么选好了课程,就能一劳永逸了吗? 当然不是。 家长还需要时时关注孩子的学习状态。因为在经历一个短暂的入门期之后,孩子会逐步进入到系统化的学习进程中。 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新鲜感减退,刻意练习逐步增多,这时就容易遭遇到瓶颈期。 尤其是低龄儿童,时常会出现因心智或身体发育的节奏跟不上课程进度,导致水平停滞不前的状况。 原地踏步、成就感低的瓶颈期就成为孩子最容易打退堂鼓的阶段。 这时如何鼓励孩子坚持下去?在这里,我们给大家提供三点建议: 1 唤起源动力 陪伴孩子回顾过往的努力与成功,唤起源动力。 家长可以经常与孩子聊一聊有纪念意义的时刻,比如当初如何开始学习的,遇到过哪些困难,都如何克服的等等。 还可以收集整理孩子各阶段的学习成果,制作成相册,与孩子一起翻看,回忆最初如何从零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取得今天的成果。 孩子会通过回顾,看到自己蜕变的过程,从而更坚定、更自信,相信自己可以跨越瓶颈期。 2 开拓视野 走出固定的学习场所,帮助孩子开拓视野。 家长可以带孩子参加相关的讲座、论坛活动,通过了解大人物背后的奋斗历史,尤其是一些走出困境的经验,教导孩子正视困难,不畏惧、不逃避。 还可以带孩子听音乐会、观看现场比赛、展览等,通过现场的全方位感受,能加深孩子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也有助于突破瓶颈期。 3 增加其成就感 给孩子理解与鼓励的同时,帮助孩子获得更多成就感。 如果孩子出现厌烦、消极怠工等负面情绪,家长也不要过于苛责。 可以先将比赛、考级等压力大的目标,转换为一些小目标,小到没有任何负担、不会产生排斥心理的目标,用小小的成就感来激发兴趣。 比如与孩子进行角色转换,让孩子做老师指导家长学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