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食在年少(一二四)

 老刘001 2019-07-02

西餐对于当年的我们来说,肯定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虽说那东西,未必就很合我的胃口,但去品尝一下的奢望也还是有的。

那时的北京城,究竟有那几家西餐馆著名?这我不大清楚,但我知道当年的莫斯科餐厅和新侨饭店这两家应该最著名的。

老莫是以经营俄式西餐而著名的,那儿的饭菜的味道也非常的道,特别是那儿烤出来的列巴(面包)也非常的好吃。

当年,尽管去动物园或到展览馆剧场观看演出(或电影)都要路过它的门口,但一直到我二十岁之前,始终都没有能力进出饱餐那么一次。只有在北京第二汽车制造厂当学徒工时才遇到了那么一次机会,满足了我这个吃货的心愿。

那次是班组中的一位师傅长了一级工资,按照当年工厂里的潜规则,他需要在拿到补发的工资后,一次性的拿出30元来,请大家吃顿饭。当然区区30元是不够全班组二十来人去老莫吃西餐的,为了保证能够去品尝一顿俄式大餐,于是,我们每个人又凑了3元钱,在某一日下午提前了一个小时下班,一群人骑上车直奔老莫而去。

当年的老莫尽管装饰辉煌,但经过多年的洗礼,已经略显陈旧了,但它使用的餐具却非常的讲究,喝汤时所使用的汤勺都是银制的,使用起来感觉特别的重。

当年那老莫饭菜的价格按理说也不算很贵,切片面包、黄油、果酱的价格都是1角5分钱(一片或一小碟),俄式红菜汤的价格是5角钱,煎小泥肠的价格大概不超过2元,记得牛排是我们那次所点的最贵的一道菜,但也只有2.60钱一个。二十几个人拿着90来元钱就敢去下老莫这在今天是绝对不敢想的。这也是我仅有的一次去老莫的经历。

而座落在崇文门路口的新桥餐厅是法国风味的西餐厅,但在那儿我只吃过几次面包,从来没有享受过正餐。

当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如今的北京,西餐厅虽然没有中餐厅那么普遍,但已经比早先有了长足的发展。诸如:马克西姆、基辅以及一些涉外宾馆中的西餐厅早已经遍布了京城的各地,进去吃上一顿也并不是件难事,但我依然没有习惯它的口味,宁愿去吃中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