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露最残酷的幼升小:赢在子宫里!

 昵称65067679 2019-07-02

前段时间印度的一部电影《起跑线》可谓是收割了众多家长的眼泪,大家都说“中国的教育之痛,既然是在印度电影中看到”,而今中国教育的残酷性相信每个家长都深有体会,特别是现在的幼升小,小升初让无数家长都操碎了心。

那么现在的幼升小有多可怕?还记得上海5岁神童简历吗?每每看到都会心痛,幼儿园小班到中班,年阅读量从100本上升至500本……每周写三篇英语日记、做过20多本思维书。2岁接触古诗,现已会上百首,3岁学游泳,4岁半学钢琴。

通过实验了解浮力、密度、磁力、重力,可谓文史哲史地生各科都有涉猎。其实北京上海都不算什么,来看看香港,可能就会有一丝安慰了。

在香港,两件事不做就可以活得很潇洒,一个是买房,一个是生孩子。其实现在在国内都一样。

香港幼升小

香港的小朋友,想要读书并非难事,难在家长们都想将自己的子女送入名校。100个小一学位,8000个学生报考,面试分为一、二、三轮,第一轮群面、第二轮单面,最后一轮校长亲自出马面试家长,交流教育观点。

小一面试就是对孩子和家长的全方位考察,不仅是考知识、应变,甚至还考察家教、礼仪、谈吐、涵养等等。经过一轮又一轮的淘汰,历时近大半年时间,才能有机会收到通知书踏进名校的大门。

这激烈程度,哪怕用高考来做比较都不为过。

可不要忘记,参加这小一面试战的,是一群刚满5岁的孩子。为了增加胜算,家长们通常不会“死磕”一间学校,而是采取“广撒网”策略,报上10间甚至更多的学校,在幼儿园K2(中班)暑假准备升K3(大班)时,这场为期一年的升小战就正式开始了。

为了赢人一步,早点起跑,家长们便一点点将起跑线提前,从K3推到K1,推到早教,甚至推到了子宫里、备孕时。

香港某小学入学题目

香港有一部关于幼升小学习的纪录片《没有起跑线》,这部纪录片诞生一句经典的理论:“赢在子宫里”

片中今年27岁的小美,有一个一岁半的儿子,同时怀了二胎已经5个月。她在生第一个儿子的时候,毫无准备,仅仅采取放养的教育方式,结果到了儿子要申请幼儿园时候,才发现他已经落后同龄小孩一大截。

于是在第二胎的时候,Irene就要妹妹赢在子宫里啊!

除此之外,因为大儿子没有幼稚园录取,Irene在怀胎五个月的时候,就已经为女儿了解了家附近五六十所学前班幼稚园的情况,索取报名表。总之,Irene为孩子做足了一切准备。在采访中,听着她的计划,老公笑容有点凝重:“我觉得小朋友这么小就要上学很惨”,但被Irene一顿猛烈反驳:“社会的趋势就是这样”。

香港很多小孩子,为了能上好学校,三四岁就已经没有娱乐时间,同时上5-6个兴趣班已经算少的。还有各种升学面试班,以各种考级拿证书为目标,还没上小学功课就做到十点多。


你以为兴趣班还只是钢琴、跳舞和画画?他们从幼儿园就开始接触编程。甚至是一个八岁的小朋友,已经可以独立编写手游程序,还是能放到网络供人下载的那种。

片中有一位叫Tessa的小朋友。成绩拔尖、会滑冰、会舞剑、乐器,甚至在美国夏令营千人选拔中进了前50。这样的孩子放在哪儿都是出类拔萃了吧。可这样,她自己却觉得,这还不够,还需要自己给自己压力,原因是:别人都在学习,自己不进步就是退步了。

疯狂的香港幼升小,上兴趣班,也有鄙视链

“别和学弹琴、游泳的做朋友”

因为“竖琴、高尔夫、骑马”才更高级😳

网友A:

网友B:

回想影片中出现的这些小朋友,他们的父母总是为了赢在起跑线上不遗余力,只是这样真的能够保证他们赢在终点线么?可是谁又知道终点线在哪里呢?

既然没有终点线,赢在起跑线又从何说起呢?

教育如同一场马拉松。

起跑线重要,跑的过程更重要!

最好的方式,就是父母改变自己,用自己追求梦想的激情,对生活的态度,来提高孩子对自己学业的热爱。愿每个父母,都可以用自己的智慧,平衡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

给孩子一些真正的童年,让孩子更像孩子一样的长大。因为注定绝大多数的人会落入平凡,如果能坦然接受这点,也许就不会这么辛苦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