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娃赢在受精前,赢在子宫里!孩子的教育竞争,比我们想得更激烈……

 神奇麻麻在哪里 2020-07-31

前几周,我周围但凡娃大一点的朋友全部都在聊竞争异常惨烈的“幼升小”问题。都说现在物质条件那么好,现在的娃很幸福;但看到他们从小就要“被筛选”,突然觉得现在的娃也过得很苦。

瓜瓜才两岁多,离他去幼儿园还有不到一年,来自周围的压力与日俱增。身边某某的女儿,年纪小小阅历无限,家里有个老外常驻就是陪着说英语;某某的儿子,6个月大就去上早教班了,两岁已经很能讲故事了……

我身边有个麻麻,她一直崇尚“快乐教育”,在娃小的时候,总是很“鄙视”周围的朋友带娃上各种兴趣班。“我以后才不会这样呢,孩子快乐第一。”但是,前阵子儿子要“幼升小”了,她终究还是“扛”不住了,她家原本的学区已经很好了,但见周遭出色的小朋友都去报考了民办小学,她也带着娃“奔波”在各个名校间。

是的,当周围所有的人都在给娃上五个兴趣班时,你还能不为所动,坚持你原本的宽松教育吗?眼下的竞争那么厉害(看看香港的现状,可以想见我们内陆的竞争还会继续升级;看看美国的情形,我们可以明白哪里都没有所谓的“快乐教育”),真正优秀的孩子似乎从小都比别人吃得了更多的苦!我们到底该给娃怎样的教育呢?

1

香港地区:赢在受精前、赢在子宫里,上5-6个培训班很正常

原本以为周围的“幼升小”已经很恐怖了,但看看香港,突然觉得那真是“小巫见大巫”。《没有起跑线?》是香港的一部纪录片,娃从小要面对的是如此需要挑战的人生。纪录片里有一位妈妈叫Irene,她儿子正宏刚刚21个月,起先她也是用比较宽松的方式来管教正宏,直到她去咨询了一家Pre-Nursursery(相当于我们这里的托班)后,才发现自己儿子已经比同龄人“落后”了一大截,导致正宏在托班入学的时候就遇到困难,竞争力明显不足。

比正宏年纪小的女孩子,已经学会自己唱A到Z,而正宏的英文单词却始终只会说一个B字。说到这里,Irene形容正宏像“阿旺”(傻子)一样。

痛定思痛,Irene认为是自己“一胎”太过放松,所以自己“输”了,她决定“二胎”再战。

她的口号是“让孩子赢在子宫里”,“这次我一定要做足准备”,比如在妈妈怀孕的时候就要给孩子听英文了,这样出生后孩子对学习英文就不会那么抗拒。

她还爆出“金句”:要赢在受精前。香港不少幼儿园竞争激烈,部分幼儿园倾向录取月份大一点的孩子(1至3月出生的幼童),因此不少父母计算受孕时间,以此为孩子争取更高的升学几率。

而上了幼儿园的孩子们,才是“苦海无涯”的开始。

香港著名儿童节目主持人谭玉瑛在一次活动的时候问一班五岁左右的孩子:你们目前同时在学三样才艺以上的人,举起手来给我看看好吗?

结果,几乎所有的小朋友都齐刷刷地举起了小手。

一位小朋友说,自己学画画、跆拳道、唱歌还有中国舞;另一位小朋友也说,自己学琴、跳舞、画画……

如果你认为这样的小朋友已经很了不起的话,那你还是太天真了!

在香港,小朋友的才艺不仅越多越好,而且越冷门就越好。你学钢琴,我就去学琵琶;你学10门才艺,我就学20门,甚至有小朋友六岁就开始学编程!

(看到这里,我觉得有些夸张,特地向自己在香港一所排名靠前的中小学做行政的同学Carrie确认了一下这件事,没想到基本属实。)

相互比较、兴趣班越学越多、越学越偏门的情况也存在。

最可怕的是,有的孩子竟然要上两间幼儿园,第一间幼儿园午休的时候,就去第二间国际幼儿园学习英语、普通话,上足六小时课,期间并不休息。

上了小学之后,孩子们的任务也不轻松,平时在学校不能说常用语言(粤语),只能讲英文或者普通话,还要学习日语、学习电路板的连接,和音律、体育……这也就算了,下课之后,还有“小升初”面试培训班、萨克斯培训班等等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在等着他们。

(上图这个男孩子体验了一天小学二年级孩子的生活,到家9点钟,发现还要学习萨克斯风,当场崩溃要走。看完这部纪录片,我的内心也和他一样崩溃……)

2

美国:小学就要竞选学生会,阵势一点不输美国大选

以前看新闻报道上常常说中国孩子如何会念书,到了美国以后“秒杀”同班同学。这导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以为美国孩子是“放羊”式的教育的。况且美国人口密度没有那么高,教育竞争应该没有那么激烈了吧?

结果并不是、并不是,那都是误解。我跟我在美国某州公立学校教书的堂妹聊了聊,还是有点大跌眼镜的。也许美国孩子的确没那么“会读书”,但是他们的课业压力真的一点也不小,兴趣班只会比中国孩子多,不会少,而且会更偏重社交技能的培养。

堂妹说自己下个学期还要去参加编程的教师培训,就为了教自己的学生,而自己的学生,普遍只有五岁!

唯一值得庆幸一下的是,美国没有“幼升小”“小升初”考试……那么美国的孩子这么“拼”,到底是因为什么呢?因为,美国的大学非常看重“履历”,它涉及社会实践、学科成绩等方方面面,从小学到初中、大学,漂亮的履历更能让你上一所心仪的名校。

(瓜妈注:adcanced placement课程简称AP课程,其实就是大学先修课程,专门给一些学有余力的高中生上的,难度较高,修完可以抵扣一些大学的学分。)

我堂妹作为一个在美国公立小学教书多年的老师,对于小学生就要“竞聘”上岗、民主选举这件事,也都挺惊讶的。“除了上台演讲,他们还要拉票、阐述自己的管理理念,那是多么锻炼人的一件事啊。”

3

思考:竞争压力之下,我们如何让孩子既优秀又快乐?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和我一样,也感触良多呢。一方面,我们庆幸自己已经过了那些没日没夜念书、一心只想考上好大学的日子;另一方面,我们佩服比我们更早熟、更聪明、更优秀的下一代;与此同时,我们也为自己的孩子将要面临的巨大压力而感到深深地焦虑、担忧。

我今天不想说一些老生常谈的话,只想说一个非常赤裸裸的道理,那就是:尽管我们常常感叹下一代的压力越来越大,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是人类社会急速发展之下一个不可逆转的现实。

如果我们不是豪门、不是高官,必须让孩子在未来的学习中经受“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考验,那么我们首先应该接受现实,承认孩子将过得越来越不轻松。

我们都希望做到“快乐教育”,但我们真的不应该曲解“快乐教育”的意义。“快乐教育”不是说当孩子不想学习钢琴的时候,我们告诉他,那好,你不用学习了,随心所欲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吧;而是应当稍微逼他一逼,让他在刻苦中尝到甜(当然,没必要强逼,要注意方法)。

就像我们在攀登险峰一样,很多时候我们想过要半路放弃,在中途就下山固然会让身体更为轻松,也让精神得到暂时的愉悦,但是,最终登到山顶,看到风情的“甜”,那是一种更高级的快乐——我们叫它成就感。

有的时候,在压力、学习中,孩子可以获得成就感的“甜”,所以,对于施加于孩子身上适度的压力,我们大可不必那么紧张。其实,我身边有不少妈妈,在孩子撑不下去的时候,会注意用各种温和地方法让孩子“再坚持一下”,这样的孩子多半都比普通人更优秀。

还是回到兴趣班的问题上,带孩子学兴趣班,讲究“初心”,而且是家长的“初心”。如果我们只是跟风、攀比,带着孩子一窝蜂去学这学那,那就很没意思了。

让孩子学兴趣班之前,我们应该结合孩子的兴趣挑选,鼓励孩子从一而终;如果孩子中途想要放弃,那么温和地“逼一逼”也是应该的。

如果孩子实在比较慢热、比较晚熟怎么办?没关系啊,看看大导演李安,36岁才“开张”(指拍电影),四五十岁他才开始自己的“反叛期”。任何事情的成熟有其规律性,孩子也一样,真的甭太着急。最后,送一张我最喜欢的李安镇楼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