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入夏以来,谁完全没碰过冷饮?

 gztxd 2019-07-02

中医世家的家规跟冷饮有什么关系?

我问大家一个问题,入夏以来,谁完全没碰过冷饮?

相信我们中医养生党还是明事理的,可以吃点西瓜,但不吃冰镇西瓜;可以喝奶茶,但是常温的;可以吃肯德基,但不喝冰可乐。

前不久我看到一篇文章鼓励家长给孩子吃冰淇淋,我只想说:

入夏以来,谁完全没碰过冷饮?

小时候家里刚添置冰箱,作为小孩子的我最开心了,冰糕、冰棒,随取随吃。刚开始,我也确实没什么事儿。

后来,我吃得太多,拉了几次肚子,大人终于意识到了雪糕是罪魁祸首,开始禁止我吃。

可是已经晚了,我的脾胃从那以后就一直不好,还有了鼻炎,常年有鼻涕和痰,比常人怕冷,每年冬天都会咳嗽一个月。现在回想起来应该是小青龙汤的外寒内饮。

到现在,我一碰冰的,就肠胃不舒服,重心不稳,头晕晕的。如果当时大人懂点中医,知道不能这么吃冰,我的身体也不至于这样吧。

比起我,中医世家的孩子就太幸福了。著名的中医肾病专家邹云翔大夫是享受国务院津贴的国医大师,相传他家的家规之一就是:子孙不得吃冷饮以及一切冰镇食物!

冷饮及冰镇食物的危害

虽不知这个家规的真假,但是同作为中医人,对待冷饮冰镇食物的态度是相差无几的。因为冷饮或冰镇食物真的很伤脾胃阳气。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胃坏了,整个人就会疾患不断。中医常说:有一分胃气,便有一分生机。

身体用阳气去化掉冰冷,久之脾胃阳气不足,轻则腹泻便秘,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或虚寒胀气,或寒湿结实,按腹部常感到坚硬如木板;重则完谷不化,内寒外热,里外格拒,浮阳欲脱。

寒湿相因,如果你一边祛湿一边冷饮不断,那你祛湿永不成功。

肥人多痰湿,现代人痰湿重的一大原因就是常喝冷饮,脾阳不振,身体无力运化掉痰湿,减肥艰难

女人的子宫对寒冷的感受更敏感,不要等痛经了才想到不应该吃冰冷的食物,平时要防微杜渐,预防相关疾病。

可以说,除了体热之人适合吃点生冷冰镇,其他人都不建议。体热之人在把热降下来之后也不要多吃,不然久之反而被折腾成寒性体质。

专治脾胃虚寒湿的快乐水

如果说可乐是肥宅的快乐水,那姜枣茶便是脾胃寒的人的快乐水。脾胃寒的人越喝胃口越好,身体越好,气色越好,不容易长痘了,不痛经了,不容易感冒了。

入夏以来,谁完全没碰过冷饮?

姜枣茶是医圣张仲景《伤寒论》中一组出现最多的组合:暖胃补脾组合。在《伤寒杂病论》的315个药方中占据了128个,占比近40%。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总结得更明白:「生姜与枣同用,辛温益脾胃元气。」

姜枣同用:大补脾胃

姜性辛通、行气,是补阳行气的,有了枣,姜就不会伤阴;枣性甘守,是补脾胃津液的,有了姜,枣不至于滋腻。

小编见过有人无姜不食,认为这是养生,但忽略了「脾胃津液充足」这个吃姜的前提

又有人觉得枣是补脾胃的好东西,每天大量吃枣,结果堵在胃里化不掉。

《内经》里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枣与姜正是一阴一阳,拥有化育天地万物之妙。

(万物都能化育,补一个小小脾胃算什么难题?)

入夏以来,谁完全没碰过冷饮?

《伤寒论》里用姜枣,也往往是在需要补固脾土的时候。

比如想要发汗,先用姜枣守住里面的胃肠;再比如阴阳、寒热夹杂时,用姜枣厚实脾土这个枢纽,稳固四方。

「治胃病」约等于「治未病」。运用姜与枣,或调和营卫气血,或调和表里寒热,都是因为姜枣能阴阳同补,安定中央脾胃之气

「和解营卫两歧,表里交界之邪,必用姜枣为一定之法。」

——《张氏医通》

入夏以来,谁完全没碰过冷饮?

草本食疗:吃出好胃口

在家自制姜枣茶时,像煮中药那样大火煮开,再用小火煮半小时即可。需要注意的是,枣需要提前切开或中途拿筷子戳破,这样枣肉才容易融入水液里。

姜枣药食同源,需坚持喝到脾胃虚寒的症状消失才算调理成功,所以建议每天饮用一到两次。

不存在晚上不能吃姜的教条,只要怕冷、想喝温水、腹部皮肤偏凉等寒证还在,就有温补的需求。女性经期可根据自身感受来确定,如量小、寒痛则可以饮用。

怕每天煮姜枣茶太麻烦,「姜枣草本膏」可以试试。

入夏以来,谁完全没碰过冷饮?

祝你拥有好一个好脾胃!

~点击“了解更多”,获取姜枣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