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国辣地图丨Zhui爱吃辣的居然不是四川人?

 Michaelsher 2019-07-02

一方水土养一方胃,有的地方吃鲜,调味很少;有的地方吃酸,蛋炒饭都要放醋;有的地方吃甜,所以边吃要边配茶水解腻。

唯独吃辣,已经由于人群覆盖面过广而上升为社交仪式,进而又升华成一种豪放、热情的生活方式

但其实辣椒征服中国的历史非常短暂,在明代之前,国人都还享受不到吃辣的快乐。我国最早关于辣椒的记载是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1591年):“番椒丛生,白花,果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所以准确来说,辣椒是在明末才传入中国的。

当初辣椒的传播主要靠着三条路径:一条走陆地丝绸之路到达西北地区。一条通过印度,走海上丝绸之路进入东南沿海;还有一条,是借着商队航船继续北上,通过日本、朝鲜进入我东北部。

自此后,辣椒的红色迅速遍布中国。如今翻翻我们的手机相册和外卖单:水煮肉片、辣子鸡、红油拌面、香辣虾、酸辣粉、剁椒鱼头、辣白菜、干锅牛蛙、麻辣烫、火锅、火锅、火锅……辣椒已经无处不在,在短短的四百年时间里成功和各种食材发生碰撞,碰出来的鲜辣香像病毒一样侵入了我们的快乐神经。

有人说,辣根本不是味觉,只是痛觉,辣椒中的辣椒素具有强烈刺激性,使人产生灼烧感,就是所谓的“辣味”。正因如此,这种“痛并快乐”的感觉才让人上瘾。

不止是感官上的刺激,各个地方对辣的诠释也千差万别,不同种类的辣椒和香料在厨师们的手里团聚、翻滚,衍生出无限变化,让人乐此不疲地想去尝试。

川渝 & 麻辣

四川云层厚,又地处山区,能见到太阳的天数很少。日照少了湿气就重,一落雨更是阴冷冷的。

处在这种气候环境的四川人,很快找到了驱寒祛湿的好法子,那就是吃辣。辣椒素让人心跳加速,血液流动得更快。吃到满头大汗,寒气就随着汗液一起排出去了。

在成都、重庆这种地方,点外卖备注“微辣”是没有用的,备注“我是广东人”,商家下手才会相对轻一点。不过总有外地人会发出灵魂拷问:经常吃辣不会上火吗?为什么川妹子皮肤都这么好??

其实川渝虽然吃得辣,却是辣而不燥。他们会把辣椒、花椒、生姜、蜂蜜、陈皮、还有一些辛香料等等放在一起加工。辣只是基调,口味的层次感非常丰富,而九叶青、秦椒等等花椒带来的麻味就像在舌尖敲小锣一样令人过瘾

推荐菜:串串、火锅

小郡肝、鸭肠、魔芋、嫩牛肉、香菇……三三两两串在串串上,一大把都投进沸腾的辣卤汤料里煮上几分钟,因为串串小,味道一下就烫进去了。

捞起来,蘸点干碟,脖子一扭一回就是一串下肚,裹着香辣的汁水。这时候再来几口冰啤酒,一个人也可以在串串摊上撸串到深夜。

嫌串串不够过瘾的,火锅一定能满足了。

牛油包裹着辣椒和花椒的风味,在滚烫的温度里沸腾融化,铺开满满一锅的香气。毛肚、黄喉、鸭肠下锅,不要收筷子,悠悠荡个几秒,上来已经裹了一身的鲜麻。

湖南 & 香辣

湖南民间有'无辣不成菜'的俗语,就连湖南民歌里都唱着:'远方的客人莫见笑,湖南人最爱吃辣椒'。

在湖南,辣椒就是个再常见不过的蔬菜。有记载说,嘉庆以后,黔、湘、川、赣四省就已经开始 “种(辣椒)以为蔬”了。

湖南人的饮食结构上已经习惯了辣椒的存在,吃辣椒的数据也很惊人,每年人均吃掉鲜辣椒100斤,或者干辣椒10公斤以上,这个数据绝对是不输四川人的。

推荐菜:剁椒鱼头

湖南人吃辣追求综合口感,有辣味,不能太呛;香气也要足,才能引发食欲。剁椒鱼头就是辣菜的一个代表。

红椒剁碎了加盐、大蒜、生姜拌匀,腌好以后在胖鱼头上密密地铺开,再撒些白色的蒜米,热油一淋,蒜香和辣椒的香味就都冒出来了。

江西 & 原辣

和四川、湖南比起来,江西的辣修的是“内功”

不会在盘子里大张旗鼓地铺上满满一层红辣椒,让你好歹有个感官上的预警。而是在你不经意夹到一块肉放进嘴里的时候,舌尖打颤、唾液翻涌、鼻头发紧,一股深厚的内力排山倒海贯彻丹田后,你恨不得立刻抓起茶壶往嘴里狂灌水。

川菜、湘菜,多的是出名的大菜,但是江西人偏爱在家常菜里细细雕琢,不讲菜色,讲的是入味和后劲儿。

炒青菜放辣椒,土豆丝放辣椒,打个鸡蛋也加点朝天椒,实在没菜了,辣椒还能炒个辣椒。不讲排场、不必大荤,但求一辣到底。

推荐菜:余干辣椒炒肉

看名字就知道,这道菜用的辣椒一定要是余干当地特产—余干小辣椒,又叫“丰收辣”。这种辣椒因为肉厚、皮薄、辣嘴不辣心,在明清时期经常作为特产被进贡给朝廷。

猪肉切薄片和辣椒一起放在锅里爆炒,五花肉的油香和辣椒的鲜香在腾起的热气里交融,简单直接,仅仅几片冒着油光的辣椒就能下一大碗米饭。

云南 & 酸辣

云南菜的口味跨度很大,不同的民族和地区也有差异性。滇西南清淡少油,比较偏南方的饮食;滇西北用料比较重,还有各种地方火锅,和川菜有些类似。

不过云南吃辣的地区嗜辣程度超出常人想象,喜欢吃小米椒蘸盐巴下饭就不用说了,吃个水果都要用辣椒拌一下。

云南有一种名字很魔性的辣椒叫涮涮辣,个头小,长得丑,但是只要在清水里小涮几下,就会获得一碗辣椒水。它的辣度是朝天椒的20~30倍,几瓶冰镇啤酒都压不住,很少有人敢直接吃。

不止辣椒骨骼清奇,云南还紧挨着盛产青柠的东南亚,所以青柠也成了做菜的重要的调料之一,衍生出很多酸辣口味的云南菜。

推荐菜:酸辣鱼

云南菜里,最出名的应该就是白族的酸辣鱼了。白族菜虽然口味重,却不像其他区域的云南菜那么生猛,简简单单又常能吃出惊喜。

因为靠着内陆湖,鱼肉又鲜又肥,还带着铮黄的鱼籽。用白族酸辣的佐料处理后,丝毫吃不出腥味,肉质细嫰还带着回鲜。

湖北 & 咸辣

九省通衢,湖北是全国的交通枢纽,所以口味也杂。

但总体上,由于气候集中了严寒和酷暑,并且变幻无常反复交替,也养成了湖北人的霸气与耐受力,在饮食上就表现得偏爱复杂的卤味,重咸重辣。

湖北的辣藏在卤子里,无形、无色,但是味足。辣椒和十几种辛香料融在一起,混杂着各种风味,并且辣度仅仅黏在口腔中,保持很久不会消散。

推荐菜:鸭脖

一小截鸭脖,刚好够三个手指头捏住。牙尖在骨头缝里细细寻觅着丝丝缕缕的鸭肉,舌头浸润在香沉沉的酥麻里……

这已经不是武汉人专享的爱好,全国各地嘴巴寂寞的人,都会在追剧的时候、聚会的时候、上班摸鱼的时候、或者午饭之后晚饭之前的空窗期,来上一小盒卤鸭脖,洗洗舌头、磨磨牙齿。

即使不吃辣的人也欲罢不能,吸吮着浓浓的卤香,等到舌头嘴巴都麻到没知觉了,才回过神来开始狂灌水。

鸭脖是武汉人对“胃口”的极致追寻,一个食之无味又尝尝被忽视的部位,在辣椒、小茴香,桂皮,春砂仁,桂丁,白芷、大料等等一众卤料的揉搓中,卤出了人间至鲜。

看到这里已经口水直流了?晚上就给自己来个辣到爽的加餐吧~

本喵在全国各地搜罗来了好吃的辣菜馆子,保证一顿满足你想嗜辣的胃。

成都 & 廖记棒棒鸡


廖记棒棒鸡多的是卤味和串串,这回本喵要推荐的却是它的小龙虾!

新出的油焖小龙虾球,味道入得很好,够麻够辣,也够新鲜。

而且虾球吃起来很方便,一只手捏住虾尾,嘬一口饱满麻辣的酱汁,咬住露出的一点点虾肉轻轻扯出来。只要2秒,完整的虾肉就到嘴里了,还不耽误玩手机!

廖记棒棒鸡 @掌上生活

 重庆 & 土火ToHot/ 莺花渡火锅

在重庆,365天没有一天少得了火锅。重庆品质好的火锅店很多,土火ToHot和莺花渡火锅都是榜上有名。

土火的“麻辣牛肉”在新鲜的牛肉裹了厚厚的辣椒面,在锅里稍微煮一下送到嘴里,滚烫的软嫩个口感,舌头都会麻到上瘾。

而莺花渡锅底用的是上等纯牛油,食材下到锅里再裹着牛油越煮越香。

土火ToHot  @掌上生活

莺花渡  @掌上生活

长沙 & 辣椒树

长沙好吃的馆子太多了,本喵首推辣椒树的“国民辣椒炒肉”。

据说辣椒树的创始人也是厨师出身,多年以来尝遍了上百种辣椒、几十种肉、搭配出来几百种口味,最终研制出这道菜。

最终版本的辣椒炒肉,用的是细椒和宁乡花猪肉,骨汤熬制收汁。不仅下饭,还可以以用饼皮来卷着吃,唇齿喷香根本停不下筷子。

辣椒树  @掌上生活

武汉 & 周黑鸭

周黑鸭的大名,不用本喵介绍了。鸭子的各个部位加了周黑鸭秘制的卤料都成了人间美味。

卤鸭掌筋多,皮厚,既有有嚼劲汤汁又多,而且脂肪含量少,没事抓两个吃一点负担都没有。

卤鸭舌最好吃的是舌尖那块,又软又脆。

相比之下卤鸭胗没那么辣,而且肉多又紧实。

鸭脖最有啃头,甜里带着辣,辣里带着麻,麻里还有回香,啃多少都不会腻!

周黑鸭  @掌上生活

北京 & 醉麻辣

想在北京吃到四川的辣,醉麻辣是个不错的选择。

据本喵了解,他们家的底料用都是产自四川的辣椒:韩椒、子弹头、二荆条炒干再打碎,加入辛香料拌匀了,用四川的菜籽油一炸,香气直往鼻子里冲。

用它来煮脑花、煮鸭肠,或者做成冷锅串串和干拌油泼串,辣气都浸润在油香里,辣而不燥。

醉麻辣  @掌上生活

广州 & 巴适锅锅

巴适锅锅的锅底用了不同产地的辣椒:印度的,湖南的,四川的混在一起,自然发酵再手工炒香,所以辣度比较温和,不会燥热上火或者灼伤喉咙。

整个火锅底料是没有添加剂的,所以吃起来特别健康,吃完也不会口干。最赞的是,因为食材和香料都是纯天然的,也没有增香剂,吃完衣服上不会留下那么重的味道。

巴适锅锅  @掌上生活

宁波 & 辣得叫

辣得叫最出名的硬菜就是牛蛙了。 都是活蛙现杀,小锅煮的。肉质很嫩,到嘴里是滑滑的弹性,完全不会柴。

吃牛蛙的时候一定要配他们家秘制的辣椒粉,你就会知道为什么这家店叫“辣得叫”了。

辣得叫  @掌上生活

上海 & 小南国

小南国给人的印象大概是一位柔柔的南方女子,但是意料之外的是这里有一道相当硬的辣菜——辣子鸡,本喵一定要推荐给大家。

炸过的鸡块和辛香辣椒一起急火翻炒,鸡块会沾满辣椒的香气。不过本喵吃过的很多辣子鸡,无一例外鸡块都会流失很多水分。

唯独在小南国吃到的辣子鸡,汁水是非常很饱满的,鸡肉细嫩柔软,火候控制得非常到位。

上海小南国  @掌上生活

俗语里说:“江西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

在吃辣这件事上,各地有各地的骄傲,谁都不服谁。然而在漫长又混乱的斗嘴中,最有趣还是吃辣渐渐和喝酒一样,在民间成了豪爽和气慨的感性标准。

辣椒影响了大半个中国的味觉,也席卷了许多原本不嗜辣的城市。晚上到了饭点,随处可见的吃辣馆子人影晃动,啤酒在桌子上咣咣的声音和咝咝的吸气声,凑足了人间的烟火气。

一顿辣结束,是味蕾的征服,是心情的慰藉,是从舌头到心头的满足。

就今晚,享受一顿让你辣到过瘾的晚餐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